“您的房子要賣嗎?”“年利率4.5%的貸款考慮一下嗎?”“20天英語培訓您了解一下?”……相信很多人都接到過這樣的推銷電話,甚至有時一天能接十幾個,令人不勝其煩。最近,許多手機用戶收到了三大運營商發來的短信,稱“為維護用戶的合法權益,我們將對涉嫌營銷擾民的電話號碼進行依法處置”。人們紛紛曬出短信截圖問:“騷擾電話這次終于能被徹底根治了嗎?”
運營商紛紛表態整治騷擾電話,意味不同尋常。過去一段時間,盡管三大運營商屢屢強調“任何組織和個人不得擅自向用戶撥打商業營銷電話”,但在責任歸屬和治理行動上,卻有“踢皮球”嫌疑。典型的一個例子是,當用戶向運營商投訴某些電銷擾民時,運營商推出的卻是“高頻騷擾電話防護”業務,即由用戶主動聯系運營商,設置個性化的攔截規則。很明顯,那些沒有設置攔截規則的人,依然識別不了營銷號碼,依然免除不了被騷擾。更進一步,個別運營商還強調社會共治,公眾應該自發性地進行號碼標記。如此種種,運營商自身的責任就不甚清楚了,它在治理行動中該擔任什么角色,也就被模糊掉了。
運營商對騷擾電話該負什么責任?坦白說,對“呼死你”等基于虛擬IP的網絡電話形式,運營商的反制技術有限,把責任全部推給運營商不盡合理。但對自行分配的號碼資源,運營商有絕對的控制權限,理應負起主體責任。不久前,媒體曝光市面上有不少“95”號段的代辦公司,對外界直言“給錢就能辦”,就暴露了運營商在號碼資源分配上的亂象重重。對此,《綜合整治騷擾電話專項行動方案》明確規定了“誰接入誰負責”原則,即嚴格語音線路和“95”“96”“400”等號碼資源的用戶資質審查,規范資源使用,全面掌握使用主體、接入位置、資源用途、允許傳送的主叫號碼等信息。
盡管在源頭審查方面大有可為,但在現階段下,運營商不見得有實踐上的動力。這是因為電話營銷是被允許的,是否構成騷擾卻是主觀感受,一個企業大可打著外呼服務的幌子申請號段,但卻自主決定營銷的方式方法。因此,運營商無法明確審查的標準。解決這個難題,首先要建立一部專門的《個人信息保護法》,對什么是騷擾電話作出明確規定,為資源審查提供判斷標準;其次,運營商對騷擾電話應該建立起相應的舉報機制,通過數據分析,對相關企業限制乃至取消它的號碼資源;最后,還應建立一個全國防騷擾信息綜合服務平臺,運營商定期獲取并更新用戶的意愿列表,對營銷電話進行源頭攔截。
當然也要看到,騷擾電話往往具有產業鏈長、利益者眾多的特點,不僅僅是通信行業的問題,也不是運營商能獨立解決的。比如許多房產租售、小貸金融、教育培訓機構成為騷擾電話源頭,不僅是他們有獲得號碼資源的意愿,更因為他們非法獲取了大量個人信息。這就需要深入行業整治,深挖違法問題,持續刮骨療毒。又比如,現在互聯網上藏匿著大量的騷擾電話軟件,實際指向的是互聯網企業的相關責任。總之,對于騷擾電話的確需要協同聯動、全民共治,只有完善相關的法律框架,建立對騷擾電話的舉報、處置和追責機制,才能進一步推動行業自律。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