繼前一段“香椿自由”之后,“荔枝自由”最近幾天又成了熱門話題。倘若再往前追溯一下,還會讓人聯想到“車厘子自由”等。雖然載體不斷變化,但說來說去所謂的“自由”無非指向了同一件事,即這些水果、蔬菜價錢貴,不能隨心所欲地“買買買”。
據媒體報道,近期一些地方的荔枝著實不便宜,有的品種標出了60元/斤的高價,令人望而卻步。不過也正如報道所指出的,雖然眼下的荔枝價格比去年漲了一些,但普遍還是在十幾元一斤,而那個標了60元/斤的,商家稱因為無人問津,已經不準備再進貨。把這些報道前后連起來,已經足以從經濟學角度給我們上一堂理性看待“荔枝自由”課。
經濟學上,直接影響商品價格的是供求關系,即供大于求,價格下降;供不應求,價格上漲。以此來看“荔枝自由”,至少應該看到兩點:一是如農業專家所指出,受去年冬季天氣影響,今年廣東等地荔枝減產,這就意味著總量供應將減少,價格上浮實在情理之中;二是就供應的時間來說,現在不過是荔枝剛剛上市,特別是對其他省份來說,如果想要“嘗鮮”,免不了要多付出一些物流倉儲成本,目前的價格有可能隨著持續供應的增加而下調。
還有個偏好問題。一對情侶男方要討好女方,即便是60元一斤的荔枝,雖然貴,但心理上會得到比普通人更高的性價比,要不然幾百元的星巴克貓爪杯就不可能在二手市場賣到上千元。此其一。其二,無論是荔枝還是香椿,對大多數人來說,并不是像柴米油鹽那樣不可或缺,很多時候是圖個新鮮,況且還有很多替代品。如果都像蘇東坡那樣“日啖荔枝三百顆”,即便是去年的價格,也難以實現“荔枝自由”。
可見,無論是“香椿自由”還是“荔枝自由”,除了一些媒體喜歡仿造“自由體”“史上最牛體”的渲染之外,無非是客觀上制造個人不能隨心所欲的社會焦慮。至于有人將其視為“高品質生活”的標志,并把這種不自由轉化為消費降級,更像是回避了上述供求、個人偏好等因素,將問題簡化后的夸大其詞。我們實在是沒必要被這些人牽著鼻子走。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