盡管經過多次整改,但目前市面上的主要二手物品交易平臺仍然存在許多“灰色產業領域”的物品交易,例如盜版影音、色情信息、煙草等,致使二手平臺成了不少不法交易的集散地。
近年來,隨著電子商務的方興未艾,二手物品交易在日益火爆的同時,不少平臺誠信缺失,兜售盜版圖書、色情影像、煙草等違法交易也如影隨形。雖然監管職能部門不遺余力地予以懲治,但效果總是不盡如人意,相關問題始終是“按下葫蘆起了瓢”。對此,不少業內人士指出,二手物品違法交易行為的蔓延,緣于二手交易平臺沒有盡到守土有責的法定義務。此語可謂一針見血,切中要害。
盡管二手交易平臺不是違禁物品的直接提供者,但并不意味著二手交易平臺對此沒有任何責任,不向消費者提供違禁物品,是經營者必須恪守的法律底線。我國《民法總則》《合同法》《侵權責任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電子商務法》乃至《刑法》,都對此有著涇渭分明的規定。因此,作為網購商品的平臺載體,二手交易平臺對遏制違法交易負有不可推卸的法律責任。換言之,遏制違法交易,不僅是二手交易平臺應有的基本商業倫理,也是應盡的法定義務。
遺憾的是,現實中,不少二手交易平臺為了掙個盆滿缽滿,完全不顧基本商業倫理和法律底線,除了對上架自己平臺的違禁物品怠于履行審查把關職責外,還揣著明白裝糊涂,不但對違禁物品入駐自己平臺的行為予以默許,而且對由此產生的違法交易還予以默許和鼓勵,甚至積極參與,致使二手物品的違法交易有了滋生土壤。有鑒于此,在二手物品違法交易泛濫成災的現實語境下,要求甘當違法交易幫兇的二手交易平臺履行應盡的法定義務,顯然是維護正常市場秩序的題中之意,無疑勢在必行。
盡管遏制違法交易是二手交易平臺鐵板釘釘的法定義務,但不能寄望其主動自覺的擔當,更需要對其套牢法律的轡頭,才能倒逼其真正履行應盡的義務。對此,監管職能部門要用足用活已有的法律規范,針對實踐中二手交易平臺默許、縱容甚至自己赤膊上陣參與違法交易的具體情形,精準施策地出臺一系列硬性規定,對沒有履行遏制違法交易法定義務的二手交易平臺,詳細規定一攬子有關停業整頓、關閉、吊銷業務許可證或者吊銷營業執照、高額罰款等具體的嚴厲處罰措施,讓其付出高昂代價。如此,二手交易平臺才能在切膚之痛的沉重代價面前“多長記性”,主動提升法律意識,自覺履行法定義務,確保基本底線的不失守。
當然,遏制二手物品違法交易是一項系統工程,在強調二手交易平臺必須不打折扣履行法定義務的同時,也應對賣家和買家的違法交易行為依法予以嚴懲,才可能實現治理的最大公約數。但無論怎么說,二手交易平臺主動履行遏制違法交易的法定義務,始終是確保二手物品違法交易不泛濫蔓延的基本前提,對此絲毫不得有半點松懈。否則,對二手物品違法交易的治理就有可能陷入“行百里者半九十”的尷尬,最終功虧一簣。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