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港珠澳大橋迎來通車一周年。跨境巴士循環往復,游客絡繹不絕;跨境上班族和學童早出晚歸,往返穿梭;兩地牌照貨車在關口快速通關,貨物發往世界各地……一年來,這座跨越伶仃洋、連接粵港澳的大橋,給民眾帶來全新的時空感受和交通體驗。
毫無疑問,港珠澳大橋的建成和運營對加速粵港澳大灣區深化融合發展有十分重要的促進作用。據統計,一年來,經港珠澳大橋往來三地口岸的旅客總數超2400萬人次,車流逾150萬車次,進出口貨物累計超21萬噸、價值超84億美元。粵港澳形成“1小時交通圈”,三地人流、車流、物流以前所未有的便捷和速度往返交通。
以珠海為例,作為內地唯一與港澳陸橋相通的灣區城市,珠海到香港的車程縮短至半個多小時,珠海正從交通末梢向交通樞紐城市轉變,而憑借人工、倉儲、物流等優勢,珠海在跨境電商、國際商貿物流等領域大有作為。對港澳而言,通過珠海連接廣大的大灣區腹地,也為其融入國家發展大局、保持長期繁榮穩定提供了更多空間。港口城市的發展離不開廣大腹地,通過港珠澳大橋,香港有了連接內地的新通道,更可鞏固其在國際金融、航運、貿易領域的中心地位。大橋的聯通進一步活躍澳門的貿易,為澳門旅游、會展等行業帶來更多的客源和機遇,這正是澳門推動經濟適度多元發展急需的資源。
一座橋涉及兩種制度、三個關稅區,在全球獨一無二,要如何用好管好這座大橋?一年來的成功運營也給出了答案。“合作查驗、一次放行”的新型邊檢查驗模式,大大提高口岸通關效率;簡化粵港澳跨境車輛邊檢備案手續,實施粵港、粵澳客貨車查驗結果參考互認,使通關更暢通;珠海邊檢部門與香港建立警務聯絡官機制,實現節假日客流車流提前預警……通行政策不斷放寬,通關時間不斷縮短,口岸運行效率不斷提高,大橋推行“多主體協同運營”的管理模式,有效解決了三地法律法規差異、技術標準銜接、建設程序規范,粵港澳跨境協作效應不斷顯現。
隨著粵港澳大灣區日益融合發展,這個世紀工程必將不斷優化與進步,在大灣區的藍圖上描繪出越來越亮麗的色彩。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