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隨著錦春停車場等一批車場改造升級,重慶璧山城區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建設一期項目也即將迎來驗收。截止目前,重慶璧山區城市停車智慧平臺“必好行”已總計接入區內117個車場、近6萬個路內外停車泊位。
“璧山區全面投入使用智能停車管理系統,圍繞市民用車、停車、消費等系列出行問題,整合停車導航、車位預訂、錯峰出行、便捷繳費、電子發票等多維度應用需求,搭建多功能一體化的智慧平臺,方便市民出行,有效緩解了停車難、停車亂等問題,以科技推動數字璧山城市建設。”“必好行”運營部冉部長表示。
高感知:升級117個車場、近6萬個聯網車位,市民停車“必好行”
此前,針對重慶車多路窄,導致“停車難”問題愈發凸顯的痛點,交通管理部門、重慶綠發城市建設有限公司(下稱“重慶綠發 ”)聯合捷順科技,通過全面摸排、科學規劃、巧用閑置,陸續新增聯網車位。
截止目前,捷順科技已經對璧山城區東至金劍山、南至高鐵線、西至茅萊山、北至六旗大道的7300多個路內泊位進行劃線編號和智能化建設;對區內110個生態停車場與政府管理停車場、330多條車道共計5萬多個泊位開展聯網升級,為區內市民提供近6萬多個聯網車位,大大緩解了“停車難”壓力。
在路內,通過地磁、高位視頻、違停抓拍智能系統,能精準識別車輛停放位置、停放時間與費用,有效盤活城市停車資產,規范市民有序停車。
在重點路段路口、公共停車場門口,安裝戶外二、三級停車誘導屏共77套,為市民提供快速找位、停車服務。
在路外車場,通過捷順前端高精度車牌識別+線上無感支付+本地坐席+電子發票等全流程無人值守方案,車主到場可享受一秒進出、一秒支付、一秒開票等服務;本地坐席人員線上監控,如有異常情況通過線上音視頻對講完成遠程處理。
此外,通過捷順科技協助打造的“必好行”公眾號/app,市民還可直接線上查看目的地停車場、路線導航、領取優惠券、繳納停車費、開具電子發票等,停車體驗更便捷。
強互聯:停車位、充電樁、誘導系統統一接入平臺,打造城市交通一張網
該項目的核心目的,就是以AIoT、大數據、云計算、無線通信、GPS、GIS等技術,綜合應用于城市停車資源的采集、管理與服務,真正解決全區停車難、停車亂問題,提高城市交通通行效率,減少污染排放。
為此,捷順科技為璧山區打造了涵蓋城市智慧停車運營管理平臺、路內停車管理系統、停車場聯網管理系統、停車誘導系統、車主手機應用等服務的一體化智慧停車管理系統,實現范圍內社會停車場數據全部接入,資源共享。
目前,路內路外近6萬個泊位、全區509個充電樁,以及77塊城市停車誘導屏已全部接入管理平臺,進行統一數據管控。城市管理部門可通過后臺大屏清晰看到城市停車資源使用情況,使停車資產線上化、集中化、可視化,真正打造城市交通一張網。
依托城市管理平臺,璧山專用的市民服務端公眾號APP“必好行”,截止目前注冊會員數超過32萬,每年為用戶提供智慧出行服務數百萬次。
云管理:數字化盤活國有停車資產,以大數據解決停車難題
車位的聯網上線、集中管控是盤活國有停車資產的第一步。如何以數字化運營手段,提升城市車位利用率、豐富城市服務手段、提供停車治理科學決策依據,同時增加國有資產收入 ,是城市管理的核心目標。
在全區智慧停車管理系統的統一管控下,平臺可整合各類停車資源,建立全區停車大數據統籌管理,為有序規劃增減泊位提供科學依據;
通過建立先進的停車運營管理服務體系,相關部門可科學調控停車需求,調節出行結構、開發停車增值運營服務新功能;在數字化盤活國有停車資產的同時,璧山區的停車收入也同步增加,為給璧山市民提供更好服務作支撐。
通過平臺安全高效精準的清分結算體系,規范全區停車資源收費管理,促進停車管理服務體系長效發展,構建大數據共享融合機制,為交通、城管、公安等部門提供數據支撐和決策依據。
未來,還將有更多停車場接入璧山城市管理平臺,為市民提供更便捷智慧的停車服務。捷順科技也將繼續以自身在智慧停車軟硬件、平臺服務以及智慧停車數字化運營方面的能力,繼續為璧山區及重慶智慧停車出謀劃策,提供更多科技力量,真正實現以大數據解決停車難題,實現數字城市高質量發展。更多國有資產數字化運營解決方案和案例,請在捷順科技公眾號后臺回復“客服”領取。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