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6月11日,由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福州市人民政府主辦的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福建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州市晉安區新店古城遺址公園舉行,拉開了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的序幕。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非遺宣傳展示福建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
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張彥,福建省政協副主席劉獻祥,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黨組書記、廳長王金福,福建省委宣傳部副部長劉偉澤,福建省委宣傳部部務會議成員、講師團團長謝勤亮,福州市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統戰部部長陸菁,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張立峰,福建省文化和旅游廳二級巡視員舒琳出席此次活動。
△福建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 | 張彥 講話
啟動儀式上,領導和嘉賓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福州市級非遺傳承保護基地授牌。
△為福州市級非遺傳承保護基地授牌
△為第七批省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
△為第五批國家級非遺代表性項目授牌
主辦方還組織了非遺匠人集市、非遺美食展銷、福建茶文化展示、非遺直播購、非遺達人秀、紅色非遺主題展、福人百工非遺主題攝影展等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和非遺歡樂購活動,營造了濃厚的節日氣氛。
△古城里的圩—非遺匠人集市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福建非遺宣傳展示系列活動圍繞“連接現代生活 綻放迷人光彩”主題,主要突出以下幾個亮點:
一、聚焦文旅融合,非遺走進景區。
本次主會場活動啟動儀式在福州市晉安區新店古城遺址公園舉辦。新店古城遺址是閩越國古城遺址,承載著2200多年前的閩越文化,是閩都文化的重要源流。
△古城里的秀—非遺達人秀
在古城遺址公園現場舉辦“福人百工—非遺主題攝影展”、“匠心守藝—非遺微課堂”“古城里的秀—非遺達人秀”,在三坊七巷的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內舉辦了喜迎“二十大”福建非遺精品展,讓非遺走進景區,讓觀眾參與互動體驗,生動地展示了福文化的豐富內涵。
二、引領非遺消費,助力鄉村振興。
全省以“享傳統文化 購非遺好物 促文旅經濟”為主題開展非遺購物節,226家非遺商鋪以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參加活動,促進文旅經濟消費。
△傳福在線—非遺直播購
新店古城遺址公園內設置“古城里的圩—非遺匠人集市”、“人間煙火—非遺美食展銷”、“傳福在線—非遺直播購”、“一碗清茶—福建茶文化展示”等非遺市集,讓觀眾感受近距離享受非遺美食,感受非遺傳統技藝的魅力。
△一碗清茶—福建茶文化展示
清流縣人民政府組織當地各級具有代表性的紅色主題非遺項目,如清流長校打錫、嵩溪豆腐皮傳統制作技藝、清流長校十番鑼鼓、清流靈地舞青獅等來到福州進行展示展演。
△清流靈地舞青獅
三、突出閩藏協作,持續推動幫扶。
“雪域漆彩—中國唐卡漆畫創新實踐成果展”在福建省非遺博覽苑開展,集中展示了唐卡漆畫創新實踐的成果和經驗,展現出兩大中國傳統藝術形式努力突破自我局限、融入現代生活的積極態度,為閩藏文化溝通架設了新的橋梁。
△雪域漆彩—中國唐卡漆畫創新實踐成果展
四、結合文化名人,營造濃厚氛圍。
福建省非遺博覽苑內組織開展“香·鄉愁—福建香制作技藝專題展”,將我國臺灣地區著名作家、詩人、學者、翻譯家余光中(祖籍為福建永春)與福建香制作技藝這項國家級非遺項目作了有機結合,不僅展示了余光中先生與故土的淵源及其文學成就,還多維度、多視角地呈現了我省香文化積淀、香產業發展、香創新成果。
△香·鄉愁—福建香制作技藝專題展
五、形式豐富多彩,全省各級聯動。
2022年“文化和自然遺產日”期間,全省共組織360多場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非遺宣傳展示活動,如省美術館的“格物置道—閩學視閾下的福建非遺”展覽、福建民俗博物館的福建民俗文化大觀園、省實驗閩劇院的游福船賞閩劇、芳華越劇院的越劇快閃、廈門閩臺文化交流巡展、漳州福文化圩日、泉州非遺展演展示及法律法規宣傳、三明首屆非物質文化遺產創意作品大賽、“莆田有禮”購物節、南平非遺群英匯、龍巖首屆非遺短視頻大賽、“‘福’見寧德‘遺’起解謎”H5有獎競猜燈謎、平潭閩臺霞海民俗文化節等。非遺以更加接地氣、更加生活化的姿態為人民群眾帶來全方位的體驗,連接現代生活,綻放迷人光彩。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