個人照
范海生1958年出生,安徽黃山歙縣人。
中國美術家協會會員
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理事
安徽黃賓虹畫院黃山分院院長
黃山市美協副主席
歙縣美協名譽主席
新安畫派研究會顧問
江兆申研究會理事
范海生曾研讀于北京中國山水畫研究創作班,受教于著名山水畫大家郭公達、程大利導師,受聘于黃山市書畫院、安徽省文史館。
范海生是土生土長的徽州人,從小耳濡目染在徽州文化的思想中,從藝40年來,一直潛心專注于新安畫脈傳承與徽州文化等系列作品的藝術創作,在承襲新安文脈,開創徽州新風的基礎上,形成了構思與立意均顯現出深厚的文化底蘊的藝術風格。他的作品是中國獨特的徽州文化與繪畫藝術完美結合的典范。
2022年6月18日上午,“承襲新安畫脈,繪寫徽州新風”范海生從藝40年國畫作品匯報展暨《翰墨新安》范海生山水畫集首發式在安徽省黃山市美術館開幕。
此次畫展由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安徽省黃賓虹畫院、黃山市文旅體局、黃山市文學藝術聯合會、北京久藏文化傳播有限公司等單位組織聯合舉辦。
畫展開幕現場
安徽黃賓虹畫院院長、省民政廳原巡視員王佛生,安徽省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原理事章飚,黃山市政協書畫院院長、市政協原副主席楊震,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項炳泉,黃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葉軍,黃山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榮孫,安徽省美協原副主席、黃山市文聯副主席、市美協主席鄭天君,安徽省文史館館員、黃山市書畫院原院長、國家一級美術師葉森槐,安徽省文史館館員、第七和第八屆全國人大代表姜林和,著名硯雕大師、藝術家方見塵,歙縣人大主任梅代軍,歙縣政協黨組書記、主席吳志良,歙縣人民政府副縣長徐涌駟,安徽黃賓虹畫院秘書長、安慶市美協主席紀念,市書畫院副院長、黃山市美協副主席、安徽省美協理事王燾,中美協會員、合肥市畫院原院長凌徽濤,中美協會員、著名畫家吳泉棠,北京久藏文化藝術有限公司副總經理路文旭,欣葉安康建設工程有限公司總經理葉長友等出席開幕式。
開幕式由黃山市文聯主席蔣凌將主持,黃山市書畫院副院長、市美協副主席、省美協理事王燾先生宣讀安徽省新安畫院賀信。黃山市美協主席鄭天君先生,安徽省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原理事章飚先生,黃山市委宣傳部副部長葉軍同志為畫展的開幕進行致辭祝賀。
安徽省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原理事章飚先生致辭
安徽省美協名譽主席、中國美術家協會原理事章飚先生在致辭中講道:“首先我受安徽省美術家協會秘書長丁力先生的委托,并根據安徽省黃賓虹書畫院院長王佛生先生的安排,代表安徽省美術家協會和黃賓虹書畫院,對這次畫展的隆重舉辦,表示最熱烈的祝賀。”
黃山市美協主席鄭天君先生
黃山市美協主席鄭天君先生在賀詞中表示了對范海生藝術作品的贊許以及對他所取得的藝術成績的肯定,他說:“范老師非常的勤奮,他四十年如一日的創作,獲得國家級、省級的金獎銀獎,成績斐然。而今他畫展開幕,這是我們黃山市的一大藝術盛事,對我們傳承與弘揚徽州文化,推動黃山市優秀文化的建設起到了積極作用。”
范海生先生在答謝詞中對各方來賓的蒞臨與為畫展付出辛勤勞動的同仁表示感謝。
范海生老師致答謝詞
當天,不僅是畫展的開幕式,同時也是范海生老師新書《翰墨新安·范海生山水畫集》的發布儀式。黃山市政協書畫院院長、市政協原副主席楊震先生與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項炳泉先生為新書揭幕。
黃山市政協書畫院院長、市政協原副主席楊震先生與安徽省建筑科學研究設計院黨委書記、董事長項炳泉先生為新書揭幕
同時范海生老師同黃山市文旅局黨組成員、副局長胡榮孫先生向市圖書館、市美術館、歙縣圖書館、歙縣美術館贈送畫冊。
范海生老師贈送畫冊
最后,安徽黃賓虹畫院院長、省民政廳原巡視員王佛生宣布開幕。
安徽黃賓虹畫院院長王佛生先生宣布開幕
畫展開幕后,范海生陪同黃山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路海燕女士觀展。
范海生老師陪同黃山市政協黨組書記、主席路海燕女士觀展
此次公益畫展受到了當地人民群眾的熱情歡迎。觀展中的藝術愛好者連連稱贊,當許多市民得知畫展僅展出五天,不禁覺得畫展時間太短,紛紛提議將畫展延期。見此盛況,畫展現場的美協、文旅局等各級領導把人民群眾的呼聲聽進心中,一致決定將原定的展期5天改為展期10天,延期至6月29日結束。
廣大市民參觀畫展
延長畫展展覽時間、多位文藝大咖和省市級領導齊聚畫展、不僅正面的表現了范海生老師深受國家重視與人民喜愛,更在彰顯徽州文化的同時響應了國家大力倡導與支持文化興國的戰略主題。而此次范海生從藝四十年畫展立足徽州,面向全國,以傳承新安畫派、徽州記憶、黃山風光、新安江風韻等極具特色的徽州元素與民俗風情為表現內容。在形成鮮明的徽州特色之上,更反映出了徽州國畫藝術的嶄新成果,成為推動黃山市乃至安徽全省文化藝術進程的重要部分。
(新媒體責編:pl090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