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過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只要能幫到別人就夠了”
一位環衛工的“人生信條”
成都環衛工唐洪成沒想到,一件“小事”讓他成了紅人。
7月23日早晨,大雨傾盆,唐洪成巡點時看到不少人滯留在地鐵站門口,順手拿起兩件雨衣、一把雨傘遞去,卻被誤解為強行推銷雨傘,他便塞給其中3人后離開。一位受助者愧疚于對他的誤解,在網上發文道歉并尋找他。最終,唐洪成被網友找到,并獲得來自公益組織的5000元正能量獎金。
“老唐,你成了大紅人啦,我們都為你驕傲!”工友們紛紛稱贊他。唐洪成卻搖頭回應:“不過是舉手之勞的小事,只要能幫到別人就夠了!”
被誤解的善心
8月8日下午,記者見到唐洪成時,他正在成都市錦江賓館地鐵附近巡點清運。
記者注意到,清運車被他打理得井井有條:右手車棚處掛著一盞帶有中國結的大紅燈籠,座椅靠背上方依次排列的是自己的防水草帽、作業手套,還有兩把雨傘。他取下其中一把淡藍色雨傘,向記者示意:“就是這把雨傘,前兩天那位女士還專程給我送了回來。”
老唐所說的這把傘,正是7月23日早晨他送出的其中一把。
市民趙女士在社交平臺記錄下了當時的經歷:“一位環衛工對擠在地鐵口的我們說‘給你們雨衣,還有一把傘’,可是卻沒有一個人接受,大家都以為他是來高價賣雨衣的,周旋了大約兩分鐘……”等老唐把傘塞到自己手里后匆匆離去,趙女士才反應過來,自己誤解了對方的好心。
“當時有點不理解,好心好意送傘,怎么大家都異樣地看著我。”老唐說,后來他在路上又碰到兩個在雨中頂著背包趕路的人,順手又送出了一把傘,行人十分高興,得知是免費的更是感謝不斷。老唐心里的疑惑頓時云消霧散,“原來相互誤會了,他們以為我在賣傘,我卻在擔心大家嫌棄我的東西。”
老唐說,他在工作中時?吹奖粊G棄但仍然可以使用的雨傘,自己會把雨傘收集起來掛在車上,遇到大雨時送給行人應急。“一年差不多能撿到十幾把,基本上都送出去了。”老唐說,這么多年他還是第一次遇到有人專程回來還傘,雖然覺得沒必要,但內心感到很高興。“下次有需要時,這把傘又能幫助其他人了!”
常做助人小事
平日里,唐洪成負責的清運區域不小,認真巡一次點位至少需要3小時,趕上清運量大時,甚至忙得腳不沾地。盡管工作忙碌,除了送傘,老唐還在舉手之間做了不少值得贊譽的“小事”。
幾年前,老唐在工作時撿到了一個錢包,里面除了身份證、銀行卡以外,還有一張總額十幾萬元的欠條。為了尋到失主,老唐拿著銀行卡跑到銀行尋找失主聯系方式,當事人接到電話時,甚至還未發覺錢包的丟失。還有一次,他在垃圾箱里撿到一個背包,里面有一個只有20元現金的錢包、一部老年手機和部分證件,通過電話聯系,他才得知失主是外地游客,失而復得的證件為失主免去不少麻煩。
老唐同在成都工作的女兒常常擔心他因為管這些“閑事”和“小事”惹上不必要的糾紛,但老唐十分執拗,只要遇到絕不會放手不管。“將心比心,誰丟了東西不著急?能幫助別人總是幸福的。”
受助于老唐的失主們常常會向他表達謝意,或錢或物,老唐總是全力謝絕。
此次送傘善舉,因受助人趙女士的公開感謝,老唐獲得廣泛關注,還獲得了阿里巴巴天天正能量公益平臺為其頒發的特別獎及5000元正能量獎金。
“大雨傾盆的早晨,環衛大叔一個質樸舉動,讓人心瞬間轉晴。他送出去的是雨傘,更是治愈人心的良藥……”這是公益組織寫給唐洪成的頒獎詞。
珍惜身上的橙色制服
唐洪成今年62歲了,11年前因腿部做了手術,無力再承擔農耕之勞,又想離唯一的女兒距離近一點,便與老伴一同離開資陽老家到成都,一起尋得了這份環衛的工作。
為了上下班方便,老兩口在所負責片區附近租了一間每月600元的屋頂單間,合計近5000元的月收入,一半以上存進了銀行。
“只要肯勞動,就能過好日子。”老唐感到生活上沒什么壓力。雖然和老伴十余年如一日從早到晚、風吹日曬地忙碌,內心卻感到安定又充實。前年,資陽老家的土房子垮掉了,夫妻二人計劃著重修一間新房,雖然錢還沒攢夠,但好像也不是什么迫切需要完成的事。
從事清運10余年,從腳蹬三輪車到小電瓶車,再到今天的大電瓶車,老唐的工作設備不斷更新。眼見著周邊平地起了一座又一座高樓大廈,城市的環境一天比一天好,他希望自己也能跟上美好生活的節奏,“多做一點力所能及的好事”。
如今,老唐依舊開著清運車奔波在大街小巷,他告訴記者,環衛的工作對自己而言很稱心。“稱心便會感到富足,我很珍惜身上的橙色制服。”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