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寶成線上行K385公里處一座落差達到50米,坡度近80度的山頭,付光軍正和其他8名隊員身著橘色工裝對山坡上的主動防護網進行檢查。
今年43歲的付光軍是綿陽工務段竹園壩危石整治工區的工長,在這片山區已經行走了24個年頭。每天一大早,他都會帶領著隊員們“上山掃石”。
寶成線上“呼嘯而過”的列車 韓民權攝
在峰巒疊嶂的龍門山脈中,馳騁在寶成線上的列車呼嘯而過。作為連接我國西南與西北的交通大動脈,寶成鐵路翻越蒼茫秦嶺,橫跨湍急江河,工程十分艱巨。部分線路由于修建在風化頁巖的地質結構上,山上的危石對鐵路運輸帶來安全隱患。為了保障線路安全,危石整治這樣一個特殊的工種孕育而生,而付光軍這樣一群鐵路工人正日夜堅守、默默付出,他們也被稱為高山上的“蜘蛛俠”。
“我們一年有300多天都在山上檢查,巡查路線來回有174公里,涵蓋了94座山頭,所以我們對這里的一草一木都十分的熟悉,我們的工作就是及時發現危及行車安全的孤石危巖,并進行清除或加固處理。” 付光軍介紹,主動防護網是鐵路防御崩坍落石的最有效的手段,當出現孤石危巖坍落的時候,主動防護網能像蜘蛛網一樣把它們包住,“我們會對每塊編號危石進行檢查,利用卷尺測量危石裂縫寬度,觀察危石與母體巖石病害發展程度,再與以前的數據進行對比,利用手持移動終端把檢查信息上傳至防洪辦信息終端。如果發生了變化,我們就會根據每個石頭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修建擋墻進行支撐或者就地破碎處理。”
綿陽工務段竹園壩危石整治工區工人正在作業 韓民權攝
從早上8點開始,付光軍和隊員們要一直作業到下午2點才能返回駐地,中午只能簡單吃點干糧又繼續作業。懸掛在與地面垂直距離50米的高空,再加上山谷間不時刮來大風,作業人員常常會隨風搖晃。付光軍開玩笑說,他們就是一支孤石“敢死隊”,每一次懸掛作業都仿佛是在和“死神”打招呼。
不過,改革開放以來,隨著經濟社會和科技力量的發展,工務段已經改變了曾經“靠天吃飯”的情況。
“上世紀90年代那個時候,全是靠人工檢查,再高再陡的山,我們都要爬上去。現在作業條件好多了,人實在去不了的,就用無人機把現場的圖像采集回來再進行分析……”付光軍感慨道,如今,他們已經能運用衛星云圖準確預測降雨范圍、無人機航拍展現整個山體走向、危石微小位移監測系統等高科技術進行科學、安全地作業。近年來,綿陽工務段還加大了防洪投入,修建了水泥道路、加裝了防護繩,進而保障工人人身安全。
工人正在作業 韓民權攝
60年來,這支隊伍常年活躍在寶成鐵路上方的大山之中,每天他們都要扛著工具,攀巖10余公里山路,查危石、排險情,用他們的青春見證寶成鐵路的變化,用他們的汗水堅守住旅客的平安回家路。
60年來,他們多次發現危巖體并及時處理,管轄的近100個山頭,450多處危巖體沒有發生過一次因落石而影響行車安全的事件。
青山座座皆巍峨,壯士上下勇求索。改革開放以來,時代在改變,科技在進步,但這群特殊的鐵路工人扎根大山的精神從未改變。青山依舊人未老,一個個危石、一座座山頭、一張張防護網見證著這群危石工們的堅韌與堅守。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