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視頻截圖)
近期,因為一段視頻,寧波高速公路收費站一名男收費員和“職業假笑”登上了熱門話題榜。我市高速公路收費站的一些收費員在看過這段視頻和網友的調侃后表示:“他在努力微笑,這是一種認真工作的態度;嘲諷他‘職業假笑’,可能是因為對我們這個職業不理解。”
作為視頻中男子的同行,我市高速公路收費站的收費員在日常工作中,每天人均要對上千輛車的駕駛員微笑服務,而他們微笑背后的辛苦和委屈鮮為人知。
寧波一高速公路收費員被調侃“職業假笑”走紅
在網上引起熱議的這段視頻中,寧波一高速公路收費站的這名男收費員在向駕駛員遞出票據時露出了機械式的微笑,被車主拍視頻后傳到網上,結果被調侃“職業假笑”。
據當地媒體報道,這名男收費員是該收費站的一名老員工,工作勤勤懇懇,服務態度也挺好。他所在的公司一直以來都有一條標準化的規范,對微笑有明確要求。事發之后,該公司調閱了這名收費員兩個月來工作時的監控錄像,認為他工作總體表現不錯,在當天的表現也沒有什么不妥。
這名收費員也認為他在努力微笑,網上出現嘲諷的聲音給他帶來了很大的心理壓力,他不愿成為“網紅”。他覺得自己的肖像權被侵犯了,已經報警。
關于此事,網上其實也有很多善意的聲音。大家表示,可以看出這名男收費員在努力微笑,這種工作態度不該被嘲笑。
他笑得很職業,恰恰說明他是在努力按照規范工作
“剛看完這段視頻和網上的調侃后,我感覺挺心酸的。”瀍河收費站征收一隊收費員王靜說,作為同行,她能理解視頻中這名男收費員微笑背后付出的努力。
王靜說,通常高速公路收費的管理單位都有一套迎送流程規范,包含每個手勢、動作和表情,收費員在工作時必須做到。有的單位要求非常具體,比如微笑必須露出8顆牙齒等。
“長年累月,面對一輛接一輛過往的汽車,收費員不斷重復著機械化、單調的工作,有時表情僵硬難以避免。如果按照必須露出8顆牙的規定,視頻中這名男收費員的微笑是很標準的。”王靜認為,每個人的長相不同,統一的微笑標準可能會呈現出不同的效果。這名男收費員之所以被調侃“假笑”,是因為他笑得很職業,可能不是自然的微笑。這恰恰說明他是在努力按照規范認真工作。
與其他收費站一樣,瀍河收費站也要求收費員在工作中對司乘人員微笑服務,但在標準上更人性化一些。“我們對手勢、動作要求很嚴格,但是對微笑要求真誠、自然就好。”王靜說。
客流高峰時,一天需要保持微笑近10個小時
微笑服務看似簡單,其實長年堅持下來并不容易。也許,收費員們微笑背后的辛苦,很多人并不知道。
“我們的工作分為白班和晚班,白班是早8點到晚8點,晚班是晚8點到次日的早8點。”瀍河收費站征收一隊收費員崔新雅說。
從迎接車輛駛來,到目送車輛駛去,收費員平均要保持十幾秒的微笑。通常,崔新雅上白班時大概要為1200輛至1300輛汽車服務。若以1200輛車為例,每輛車通過時收費員服務時長為10秒鐘計算,一天下來,崔新雅需要微笑的時間超過3個小時。
每年牡丹文化節、法定節假日,收費站會迎來客流高峰。這樣,崔新雅一個白班多的時候要為3500輛車服務,她需要保持微笑近10個小時。
“客流高峰期,我們忙得吃飯、上廁所都得擠時間,在三四平方米的收費亭內重復著單調的動作,肩膀、腰、脖子都是酸疼的。在這樣的工作強度下,保持微笑更不容易,即便是自然的微笑,一天下來面部肌肉也是僵硬、麻木的。”崔新雅說。
記者看到,在瀍河收費站每個收費亭內,桌子上都擺著一面小鏡子。崔新雅說,這是為了讓收費員在工作中特別是勞累時調整表情用的。
微笑背后有委屈,他們希望獲得更多尊重、理解
在辛苦工作的同時,收費員微笑的背后往往還有不少委屈。
“我們都是普通人,也有各自的煩惱,也有心情不好的時候,但是一到了崗位上,就要馬上進入工作狀態。”崔新雅說,有時候家里的孩子生病了,她不能在身邊照顧,盡管很著急、心疼、難過,但是仍要克制住這些負面情緒,保持微笑服務。
“我們這兒的收費員在工作中幾乎都受過委屈。有些辦了ETC的汽車車主在上站時跟前車跟得太緊了,自己的車沒有刷上上站信息,或是其ETC賬戶被相關銀行列入了‘黑名單’,導致無法正常下站。每當這時,他們往往會誤解是收費站收費員的責任,一些情緒沖動的人還會跑到人工服務窗口斥責、謾罵收費員。”瀍河收費站征收一隊隊長李彥說,面對司乘人員的誤解、責難甚至是謾罵,收費員只能忍住委屈和淚水,保持微笑。
“工作幾年下來,大家對辛苦、委屈都習慣了,也學會了及時調整狀態,努力把最好的一面展現給過往的司乘人員。”李彥說,“我們希望大家能夠對我們的工作多一些理解和尊重。不少司乘人員在接受了我們的服務后,會對我們回以微笑,說聲‘謝謝’,這時我們是很開心的。”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