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鐵,從養路工、巡道工、道口工到橋梁巡守工……昨日,家住老城區麗景門附近的周建國,講述他35年來在鄭州鐵路局洛陽工務段的工作經歷,以及自己見證的鐵路發展。
鐵路上“砸洋鎬”,最開始他是一名養路工
“我是家里長子長孫,父親給我起這個名字是希望我將來建設社會主義祖國。”今年59歲的周建國說,回顧自己的人生經歷,他沒有辜負父親的期望,從1980年開始在鄭州鐵路局洛陽工務段上班到2015年退休,在鐵路上干了35年的他,為建設祖國做出了自己的貢獻。
周建國出生在洛陽,父母都是普通職工,1980年,他成了鄭州鐵路局洛陽工務段的一名養路工。
“養路工可是出力活,現在說‘砸洋鎬’可能你們都不知道了。”他笑著說,當時鐵路線使用的都是短鋼軌、木頭枕,下面則是石子。火車從上面過得多了,下面的石子可能會松,鋼軌就有可能下沉,這就需要他們養路工“砸洋鎬”來把石子砸進去,把鋼軌抬升起來,保持鋼軌水平度。
當時的養路工具是笨重的撬棍、洋鎬、道釘錘……這個活不僅很累而且還要求有一定技術,當時他們主要用道尺來測量鋼軌的軌距和水平度。
曾大雪中在道口堅守3天,如今道口工已成過去
周建國干養路工兩年多后,又成了巡道工,這個工種主要是沿著鐵路線巡視,發現隱患、保障安全等。從1983年開始,他成了一名鐵路道口工。
周建國說,在20世紀80年代,洛陽的道口挺多,大概有30多個,他在位于李樓的洛陽橋道口當道口工。因為當時鐵路還要穿過村莊等人口密集區,鐵路和公路交叉的地方就是道口。當火車將通過時,道口工就揮動紅旗或打開紅燈示意所有車輛和行人停止,并讓車輛和行人離開軌道。
每個道口24小時要有人值守,因此周建國他們是三班倒。他說,這個工作雖然勞動強度沒那么大,但需要高度的責任心。一般火車距道口1000米時他會收到警報,這時候他需要放下道閘,封閉道路。過往的行人和車輛多則等10分鐘,少則等兩三分鐘,遇到沒有耐心的人,他得趕緊出面勸阻。
最讓周建國難忘的是1989年冬天,那年突遇大雪,雪沒到了膝蓋以上。他在上完8個小時班后,發現沒有人來接替他,后來整整3天,大雪堵塞了道路,他就在崗位上堅守了3天。
“吃飯就讓過往的老鄉買點,基本上不敢休息,不知道火車啥時候會來啊。”回憶當時的情景,周建國依然歷歷在目。
后來,隨著時代的發展,越來越多的鐵路立交橋代替了道口,到2000年前后,洛陽的道口幾乎都被立交橋代替,道口工作為一個時代的記憶,也漸漸成了過去。
剛退休時,連說夢話都離不開鐵路
1990年,周建國成為一名鐵路橋梁巡守工,一干就是8年。再后來,周建國成了工務段車間的材料員,并在這一崗位工作至退休。剛退休時,他還有點不適應,就連說夢話都是“注意安全”“快點”,一遇到下雨天他就會想起“下雨就是鐘聲”這句話,因為退休前,哪怕在休息、哪怕是半夜,遇到雨天他們全員都會到鐵路上去。
2015年,作為特殊工種的工人,周建國在55歲時退休。那年,他實現了多年來的心愿——帶著家人坐著火車逛了大半個中國。他說,當了半輩子鐵路工人,終于有時間坐著火車游覽祖國的大好河山,心里甭提多“帶勁”了!
工作35年來,周建國也見證了火車從蒸汽機車、內燃機車、電力機車到高鐵的跨越式發展。他說,作為時代發展的見證者,他很幸運也很自豪,相信以后的生活有更多驚喜。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