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高質量是航企發展的“定海神針”——專訪浙江長龍航空董事長劉啟宏
歲末年首,作為一家新興航企浙江長龍航空交出了一份滿意成績單:連續8年保障了安全,客運量每年保持30%的增長,機隊規模達46架,構建起省內“一主二副”省外二個分公司,航線網絡遍及國內、東南亞及部分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市場格局,成長為“10”航企的一個“模范生”。
浙江長龍航空董事長劉啟宏
長龍航空成立于2011年,2013年12月開通客運,是浙江唯一的本土航空公司。這些年長龍一路走的艱辛但卻走出來一條“安全穩健、發展逆襲”之路。“這些成績的取得,主要得益于企業始終堅持走高質量發展之路,我認為高質量是航企發展的定海神針”。浙江長龍航空董事長劉啟宏說,這方面公司主要做了幾件事:
一是安全方面堅持“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綜合治理、持續改進”的理念,從“抓安全作風建設、抓人員資質能力建設、抓安全措施落實、抓安全培訓到位”等方面著手,開展安全管理工作;率先將SMS在全公司范圍內推廣應用,不斷完善安全運行體系,持續加大安全投入力度,全面提高應急處理能力。2018年初,在民航局公布的運行數據中,長龍航空各項指標均名列前茅。其中,公司原因飛行事故征候萬時率最低,居全民航第一位;定期航班計劃執行率第一;旅客有效投訴萬分率第二低;公司原因航班不正常率第四低;綜合排名居全民航第一位。
二是大力推進智慧民航、數字航空建設。如今,大數據、云計算、人工智能等新科技已在民航業內得到廣泛應用。為順應這一發展趨勢,長龍航空持續推進在智慧民航領域的探索和創新,積極擁抱“5G時代”。現在長龍航空已聯合中國電信完成了總部大樓5G信號全覆蓋,成為杭州首家5G信號全覆蓋的企業。2018年,“長龍云”正式投入生產運營,并升級為混合云,其既擁有私有云的安全性,又擁有公有云的計算資源。長龍航空采用了SD-WAN技術,輕松實現混合云組網,使公有云、長龍云和分公司三者之間實現任意互聯,打造了高品質的網絡連接服務。接下來,長龍航空還將嘗試更多的5G網絡應用,包括車與車、車與網、車與人、車與基礎設施等的全場景協同,實現行李車自動駕駛;給一些設備進行定位,避免小型儀器丟失,并提高效率;代替傳統民航800兆對講機,采用無距離限制的集群對講呼叫,集音視頻實時回傳、GPS位置調度系統等于一體,真正實現看得清、聽得到、能指揮的綜合智能終端和調度系統應用。
三是創新智能維修保障,飛機維修實現“6s”服務。11月13日,總投入50億元的長龍航空創新智能維修保障主基地項目正式開建,是浙江省維修深度最高的機庫,填補了浙江沒有飛機維修基地的空白,在滿足長龍航空自身的飛機維修需求外,還可以向社會開放飛機維修業務。
劉啟宏坦言,高質量發展就是企業發展的驅動力,其核心要義是高品質發展,通過持續創新優化資源配置,打通企業上中下游相關產業,最終目標是實現企業共享、共建、共贏。這些年長龍發展得到了民航局的大力支持和社會各界的支持,如今企業發展了更要反哺社會,承擔更多的社會責任。
2014年2月16日,長龍航空開通了首條老少邊窮航線-杭州到洛陽航線。隨后幾年,長龍航空圍繞西部大開發、浙江對口支援等城市對航空服務的需求,陸續開通百余條通往西北、西南等地城市的航線。
“這些區域的城市人口流動與商務交流處于‘低頻’狀態,所以通往這些城市航線的上座率不高。我們開通這些航線,就意味著每年需要航空公司投入大量的資金用來培育市場。”劉啟宏說,“扶貧航線”開通六年來,雖也為長龍航空帶來了一定收入,但扣除運營等成本后,累計虧損上億元。“目前,長龍航空開通的杭州到阿克蘇航線降低了浙江到阿克蘇間人員往來和貨運的成本,對浙江援疆工作的順利進行發揮了重要作用。”浙江省援疆辦負責人說,長龍航空對浙江援疆干部的服務非常熱心、細致,“一般航空公司行李托運最重20公斤,長龍航空特別放寬到40公斤,而且航班正常率最高。”據了解,2018年阿克蘇有約17萬噸農產品銷往浙江,銷售額達23億元。其中,一些一些高檔農產品正是通過長龍航空開通的阿克蘇到杭州航線來保障運輸。“早晨在田頭,晚上在餐桌”,疆品東送、浙產西進雙向通道網絡體系基本建立,這其中,長龍航空開辟的阿克蘇“扶貧航線”發揮了獨特作用。
10月16日,長龍航空正式成為杭州2022年第19屆亞運會官方合作伙伴,成為業內最年輕的航企。“長龍何其幸哉?”“這體現了亞組委對長龍航空的信任,是對長龍堅持高質量發展的認可”。“我們沒有退路,必須繼續勇往直前,必須大力推進中國民航大運行模式變革、高效協同、精準管控,打造春雨式的真情服務,為每一個亞運航班提供最可靠的安全保障。”浙江長龍航空董事長劉啟宏堅定地說道。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