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據廣東省組建的專家組有關意見,經研究,虎門大橋定于2020年5月15日9時恢復交通。虎門大橋繼續全天禁止貨車和40座及以上客車通行。
此前報道:
專家分析虎門大橋渦振原因: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
據專家分析,水馬是渦振誘因,虎門大橋結構安全,相關抑振措施正在研究實施中。
專家:以后出現渦振可能性會提高
武漢鸚鵡洲長江大橋、廣東虎門大橋十天之內先后發生抖動事件,引發公眾對于橋梁安全問題的關注,即便分析認為渦振在安全范圍以內,其帶來的公眾憂慮和安全風險仍值得關注。
朱樂東認為,這次事件對橋梁的設計方法和內容不會產生太大影響,但會使工程師對渦振問題更加重視,同時對橋梁的養護檢修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朱樂東解釋說,鋼結構的橋容易發生渦振,混凝土的橋不容易發生。早期我國橋梁大部分是混凝土的,所以沒有渦振。近幾年我國鋼結構的橋多了,尤其是大跨度的鋼結構橋,基數大了,以后出現渦振現象的可能性會提高。
相關報道:
虎門大橋恢復通車時間還未確定,水域已于7日恢復通航
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發生較為明顯的抖動,隨后雙向全封閉。對于大橋何時恢復通車,5月9日上午,廣東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工作人員回復澎湃新聞,“還沒有最后確定。”
同濟大學橋梁工程系教授葛耀君是著名橋梁結構專家,也是國際橋梁與結構工程協會主席,他參與了此次虎門大橋抖動事件的研判工作。9日上午,葛耀君告訴澎湃新聞,繼5日晚專家組開會研究后,6日晚、7日上午,專家組又進行了開會研究,之后便沒有再組織開會研究。
對于“專家組意見不一致”的傳言,葛耀君表示,在情況未完全搞清楚前,專家之間有些分歧也正常,不能說沒有一致意見。
對于6日晚、7日上午專家組的開會研判情況,葛耀君表示,該事件的相關情況有專門的人發布,即虎門大橋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張鑫敏,可向他聯系。澎湃新聞多次聯系張鑫敏,電話無人接聽,短信沒有回復。
澎湃新聞注意到,受抖動事件影響,虎門大橋水域于5月5日19時開始封航。5月7日16時30分開始,虎門大橋通航水域恢復通航。
澎湃新聞此前報道,5月5日14時許,虎門大橋發生較為明顯的抖動。之后,大橋雙向全封閉。6日,廣東省交通集團通報稱,省交通運輸廳、省交通集團連夜組織國內12位知名橋梁專家召開專題視頻會議進行了研判。經專家組初步判斷,虎門大橋懸索橋本次振動主要原因是,由于沿橋跨邊護欄連續設置水馬,改變了鋼箱梁的氣動外形,在特定風環境條件下,產生的橋梁渦振現象。根據現有掌握的數據和觀測到的現象分析,虎門大橋懸索橋結構安全可靠,此次振動也不會影響虎門大橋懸索橋后續使用的結構安全和耐久性。
然而,抖動現象并未停止,至6日中午,大橋仍肉眼可見輕微的抖動。對此,中交公路規劃設計院教授級高工、業務總監、著名橋梁專家吳明遠表示,虎門大橋這樣的大型懸索橋,重量很大,應該在1.5萬噸以上,像這么大的一個橋,若發生渦振,需要足夠的時間平息。從5日到6日中午,經過了約20個小時,抖動現象基本平息了下來。
值得一提的是,抖動發生時,虎門大橋正處于維修中,大橋兩側的護欄附近被設置了一米多高的紅色水馬,這也是專家認為此次抖動的誘因之一。發生抖動后,水馬被緊急拆除。
據新華社報道,抖動發生時,大橋管理部門正在進行懸索橋吊索更換養護,在大橋的跨邊護欄設置了水馬。另據羊城派客戶端報道,張鑫敏回應稱,當時設置水馬時有考慮到風阻渦振,但確實沒有考慮到影響這么大,產生這么大的渦振。
據中新網報道,廣東省地震局利用強震動監測系統分析“5.5”虎門大橋振動事件,大橋箱梁豎向位移最大達到44.61厘米,初步結果表明,虎門大橋箱梁主體結構在本次事件中未受到明顯影響。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