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榆陽區:以實干實績推動高質量發展行穩致遠
十年風雨兼程,春華秋實如歌。在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指引下,榆陽區委、區政府積極應對發展中的各種困難和挑戰,全面落實黨中央重大決策和省委、市委部署,搶抓機遇,乘勢而上,轉型發展,接續奮斗,統籌推進高質量發展、高品質生活、高效能治理,黨的建設和經濟社會發展各項事業取得了新成就。
十年來,榆陽大地發生著一系列打基礎、補短板、利長遠的生動實踐,綜合實力大幅提升,產業發展高質高效,城鄉面貌極大改善,三大攻堅成效顯著,發展活力持續增強,生活品質更加美好。榆陽區地區生產總值從2012年的401億元增長到1354.6億元,年均增長10.6%;地方財政收入從2012年的17.3億元增長到78.9億元,年均增長18.2%;城鎮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26071元增長至41108元,年均增長10.7%,農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從10001元增長至18343元,年均增長9.2%。綜合實力位列全國地級城市市轄區高質量發展百強區第53位,一個創新、包容、幸福的新榆陽正在闊步前行。
立足“一區八園” 集聚發展動力
產業園區是項目建設的主要載體,是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引擎。
2021年12月30日,榆陽產業園區正式揭牌,園區總規劃面積達139平方公里,產業涵蓋能源化工、裝備制造、汽車服務、體育康養、智慧物流、數字經濟、城市服務、文旅休閑、科教文化、輕紡、航空等業態,下轄東沙數字文化產業園、東沙汽車產業園、榆陽輕紡產業園、麻黃梁工業產業園、金雞灘循環經濟產業園、芹河智慧物流產業園、馬合航空產業園、榆陽環保產業園等8個園區。
近日,記者來到榆陽輕紡產業園7號廠房,在寬敞明亮的紅柳制衣車間,兩條現代化智能吊掛流水線有條不紊地運行著,夾著半成品的衣架在軌道間不斷流轉,按照工序停在工人面前,隨著縫紉、熨燙、檢驗等工序完成,一件件全新的保暖褲就出爐了。
“我們是首批入駐輕紡產業園的制衣企業,入駐后陸續引進了現代化智能吊掛流水線和自動化裁剪、拉布設備。目前,車間作業比以前效率提高了30%,一天可以出產800件,年產30萬件。下一步,我公司還計劃增加兩條吊掛流水線,進一步提高產品的質量和產能綜合效益。”紅柳制衣負責人紀素梅介紹。
榆陽區整合優化榆陽產業園區和榆陽區現代農業產業園區,加快構建現代農業、高端能化、文化旅游、戰略新興等多元并舉的現代產業體系,成為全省踐行新發展理念縣域經濟社會發展五強區。
“榆陽產業園區是榆陽區項目建設的主要載體,優化整合后的‘一區八園’不僅集中了全區的優勢資源,更激發了園區的發展活力。”榆陽產業園區管委會班子成員劉喜榮介紹,立足“一區八園”的產業空間布局,榆陽產業園區將謀準產業方向,圍繞智能制造、體育康養、新材料、數字經濟、輕紡工業等轉型升級重點產業,切實提升園區發展效能,把園區建設成項目集聚發展的高地,全力構建集群發展、多極支撐、高端低碳的現代產業體系。
筑牢生態屏障 加快綠色崛起
十年來,榆陽區接續推進全域生態建設,讓“榆陽版圖”由淺綠向深綠持續穩步挺進。
目前,全區共有喬木林65.04萬畝、灌木林482.2萬畝,森林覆蓋率達45.8%。在碳達峰、碳中和背景下,榆陽區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之路,緊盯“雙碳”目標,開辟林業碳匯新路徑,積極推動企業自主營造碳匯林。2021年12月30日林業碳票首發儀式上,向區內三家公司推出了三張總價14.4萬元的林業碳票,讓綠水青山不僅有了顏值,更有了價值。
目前,榆陽區已完成小紀汗樟子松基地、魚河鎮武警世紀林、小壕兔刀兔萬畝樟子松基地等共計13萬畝碳匯監測。2022年,啟動碳匯林建設工程計劃,由華能陜西榆林能源開發有限公司投資6000萬元,在巴拉素林場五十里沙工區營造碳匯林3萬畝,力爭通過該項目的實施,建成集中連片的碳匯林5.5萬畝,有效增加林木蓄積量,實現沙地治理和儲碳固碳雙重目標。
在青云鎮劉千河村,記者看到往年不間斷干涸的溝道里水流潺潺,滋潤著兩旁的農田。“這條河自從今年6月用疏干水補水后,水源問題得到根本性解決,幾千畝的土地都被救活了,山上的旱地也都變成了良田,讓村民今年實現了大豐收。”青云鎮劉千河村黨支部書記劉利軍高興地說。
據了解,2018年以來,為解決好煤礦廢水的回收利用,榆陽區啟動建設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項目,目前,金麻片區礦井疏干水綜合利用項目已完成建設,正式通水運行,該項目每年可向榆神工業園區供水2800萬立方米,向劉千河調水1095萬立方米,向榆陽區高新產業園區供水1500萬立方米,富余水將退入清水河和青云溝用作生態補水。
“通過疏干水綜合利用項目建設,榆陽區實現了煤礦廢水零排放,破解了發展和保護的難題,同時,也推動了水資源的節約和高效利用。”榆陽區水利局局長李榮說。
深耕三農沃土 奮楫鄉村振興
金秋十月,行走在廣袤的榆陽大地,田成方、樹成行,渠成網、路相通,一幢幢農家院落錯落有致,一個個鄉村旅游景點別具特色,田間地頭一派繁忙的秋收景象,人人洋溢著“稻花香里說豐年”的幸福笑臉,家家謀劃著“芝麻開花節節高”的美好未來……
十年前,魚河峁鎮黃崖窯村還是一個典型的貧困村,山大溝深,交通閉塞,土地貧瘠,村集體經濟發展嚴重滯后。近年來,經過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黃崖窯村從基礎設施建設開始,平溝壑、整壩臺、修梯田、建景觀,逐漸發展起旅游觀光、民俗客棧等產業,連續三年舉辦“油菜花節”,累計接待游客10萬人次,實現旅游收入40多萬元,與此同時,該村千畝以山地蘋果為主的花果山今年大面積掛果,農民個個喜上眉梢。黃崖窯村也被評為“陜西省美麗鄉村標準化建設試點村”“陜西省水土保持示范區”和“陜西省鄉村旅游示范村”。
黃崖窯村的今昔對比,正是榆陽區深化全域改革“三條路徑”、整區推進農村集體產權制度改革的一個縮影。目前,榆陽區糧食播種面積穩定在118萬畝以上,建成果樹標準園5000畝,新建設施蔬菜基地1000畝,打造高山冷涼露地蔬菜基地2萬畝,發展優質飼草16萬畝。全區羊子、肉牛、生豬、家禽飼養量分別達到230萬只、11萬頭、80萬頭、235萬羽,開工新建高標準農田7.21萬畝,完成高效旱作節水農業項目7萬畝,創新實施“美麗農田”建設3萬畝,農業生產社會化服務面積34萬畝次,技術人員扎根鄉村一線、入駐田間地頭,把惠農政策、發展模式實用技術送到廣大農民群眾手中。
與此同時,榆陽區將現代農業與鄉村旅游融合發展,堅持“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韻”科學編制村莊布局規劃,推動村莊多元化、差異化發展。緊盯研學、民宿、休閑、餐飲四大增收空間,通過優化鄉村文旅資源,豐富鄉村文旅景區景點業態,提升服務質量和運營水平,推動文旅融合發展,把消費升級的成果轉變為群眾增收致富的真金白銀。2021年,全區旅游接待人數916.1萬人次,同比增長2.3%,實現旅游綜合收入37.5億元。
敢為人先才能步步領先,厚積薄發必能行穩致遠。
從氣勢恢宏的現代化工業園區,到集中連片的新興產業發展集群,從阡陌縱橫的現代農業發展盛景,到星羅棋布的鄉村旅游景區,榆陽高質量發展的精彩畫卷正徐徐展開……明天的榆陽,將不斷創造新奇跡、展現新氣象。(曹緣 杜欣)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