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8日至29日,2019灣區“互聯網+航運”黃埔大會在廣州盛大開幕。本次大會以“灣區創新發展,引領智慧港航”為主題,圍繞“新外貿”帶來新挑戰與新機遇、創新引領推動“智慧港口”全面升級、國際貿易單一窗口與貿易便利化等內容,舉行開幕式、高峰會、展覽展示等一系列平行分論壇,深化互聯網航運創新發展商務交流合作。
本次活動邀請到了來自國務院發展研究中心、交通運輸部、海關總署等部委,馬士基、中外運、中遠海運、廣州港集團、考拉等港口航運、跨境外貿企業近500多名嘉賓齊聚一堂,有30位重量級演講嘉賓輪番登場,探討“互聯網+航運”的新產品、新服務、新模式,展現人工智能、大數據、區塊鏈在航運業的具體應用成果,共同探討如何借助互聯網新技術,實現航運產業轉型升級的發展路徑,進一步增強廣州市國際航運綜合服務能力和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整體競爭力。
灣區互聯網航運創新聯盟登場
作為大會的重要議程和成果之一,灣區互聯網航運創新聯盟成立儀式隆重舉行。為進一步拓展粵港澳大灣區港口和航運企業在互聯網經濟領域的開放合作,加強在互聯網、云計算、大數據,區塊鏈及金融科技等數字產業領域的務實合作,推動港航業的協同創新和數字化轉型,廣州電子口岸管理有限公司等 27 家航運創新龍頭企業和功能性機構決定共同倡議發起成立灣區互聯網航運創新聯盟。國家交通運輸部水科院副總工程師鄧延潔稱,該聯盟是集成各家所長,通過技術更加協同而避免「孤島」,形成開放、互補、共享的生態圈。
據了解,聯盟將以“融合、創新、開放、共享”發展為使命,促進相關主體之間的交流和深度合作,促進信息、項目及資金等要素的供需對接和知識共享,形成優勢互補、互利共贏的發展局面,有效推進粵港澳大灣區互聯網航運經濟產業健康發展,加快大數據、云計算、區塊鏈等技術在港口航運產業應用,推進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建設和公共信息資源開放,打造統一開放的港航大數據應用生態,推動物流技術裝備現代化,推進港口供應鏈服務平臺建設,建設國際一流智慧港口和“數字口岸”。
“粵港跨境報關”項目合作協議簽約
會上,廣東省電子口岸、廣州電子口岸與香港標奧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公司簽約,合作開展粵港跨境報關業務,將極大方便粵港兩地外貿企業開展跨境報關操作,提升通關效率。
目前廣州、香港兩地企業在辦理進出口手續時,需要面對兩地多個不同的口岸管理部門,登錄多個不同的申報系統。企業既需要向香港海關報關,又需要在廣州辦理中國海關報關手續。同時,兩地的兩個貿易合作伙伴之間以及與其運輸服務單位之間還需要交換大量的貿易單證,如裝箱單、發票、提單等,且至今這些單證仍然采用手工制作,以傳真、郵件等方式進行交換,效率低下,且容易出現差錯,由此導致后期單證整理、錄入、核對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跨境電子報關平臺是針對內地企業需要向香港海關進行電子申報的業務而開發的應用支撐平臺。通過粵港兩地的數字證書簽發機構合作,構建跨境電子報關平臺及粵港兩地數字證書互認支撐平臺,并利用粵港CA互認技術實現與香港標奧電子報關平臺的對接。在此基礎上,內地企業在內地就可以直接向香港海關進行電子申報。平臺建設后,既可以有效保證企業報關資料能高效、安全和快捷的傳輸,又能降低外貿企業香港報關的費用,實現業務數據一次錄入,全程共享,有效解決粵港兩地通關環節制度性成本高和通關流程繁瑣的問題。
簽署多個外貿金融服務項目合作協議
廣州電子口岸與中國工商銀行、建設銀行、中信銀行、光大銀行等銀行機構,中國平安等保險機構簽署外貿金融服務項目合作協議。
據介紹,廣州電子口岸將發揮“單一窗口”信息資源、用戶資源集聚優勢,與金融、保險等相關行業對接,推進大數據技術的運用,共同探索推進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金融服務功能建設,為國際貿易供應鏈各參與方提供外匯結算、貿易融資以及出口信用保險、關稅保證保險、貨運保險等特色服務,有效支持廣州口岸新型貿易業態發展,促進貿易便利化,優化口岸營商環境,構建口岸智慧金融服務生態圈。
基于豐富的通關業務服務功能,按照“讓數據多跑路,企業少跑腿”的原則,廣州電子口岸通過與銀行的服務對接,實現業務主體在線授權和認證、結售匯在線辦理等線上無紙化金融服務功能,企業僅需向銀行提供報關單號碼,無需另行提供合同、發票等其他單據紙質或電子掃描件,大大節約企業人力成本,此舉措實現全程電子化單據的數據交換,不僅能降低金融風險,還能有效提升銀行審核資料的效率,進一步促進了跨境貿易便利化,優化了營商環境。
目前,廣州電子口岸已經在跨境電商、市場采購等外貿新業態領域,為企業提供了便利化金融服務功能。各大銀行與中國(廣州)國際貿易“單一窗口”共同協作,以數據對接的方式,為企業的電子單證提供數據配對的審核,即能為企業實現全在線的國際貿易業務,為進出口外貿企業提供最大的便利化服務。
華為“5G+港口”備受矚目
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表示,南沙港四期自動化碼頭程是粵港澳大灣區第一座自動化無人碼頭,其采用全自動化“廣州方案”與世界上已經建成的歐洲、美國、澳洲和亞洲等地的30多個自動化碼頭不一樣,具有廣州特色和風格,而且其特點還可以復制與推廣。“廣州港黃埔港區的轉型升級,就將借鑒南沙四期的這個新技術。此外,我們還與華為公司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華為公司幫我們進行‘智慧港口’的頂層設計”。
據了解,作為5G技術龍頭企業,華為“5G+港口”備受矚目。目前華為已在廣州港等港口進行有關聯合創新和測試,探索5G在港口陸地和海域等特殊場景的覆蓋技術,實現港口遇險報警、輔助航行、智能理貨等業務運用,從而加快廣州港及大灣區海域5G港口的發展。華為無線網絡戰略與業務發展部總監鮑海森表示,華為公司已深耕交通行業20年,參與廣州港、上海港等30多個港口的數字化或自動化建設。目前華為正構建“車路協同”合作式智能交通,為港口碼頭提供服務。而基于5G技術,周邊的5G網絡亦已開始部署,整個5G網絡結合車路系統技術將成為下一個研究的熱點,亦將提升港口的自動化與智能化。國家交通運輸部水科院副總工程師鄧延潔表示,廣州港是國家“智慧港口”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對于建設“國際航運中心”起到很好的支撐作用。
大咖云集,共話廣州國際航運樞紐建設
在次日舉辦的高峰圓桌會議上,廣州港集團副總經理宋小明擔任主持人,有來自政府、企業、高等院校和智庫機構的嘉賓大咖云集,共話大灣區背景下如何推動廣州國際航運樞紐的建設。與會專家、學者及企業代表紛紛表示,要進一步優化大灣區港口結構布局,推進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技術創新,依托互聯網發展現代航運服務業,創新現代航運物流體系,延伸航運物流產業鏈,提升粵港澳大灣區港口群國際競爭力,服務粵港澳大灣區建設。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