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9日,“創新驅動 智駕未來”京雄高速(河北)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示范項目(以下簡稱“示范項目”)啟動儀式暨交通新質生產力創新技術論壇在雄安新區拉開帷幕。
京雄高速是聯通北京和雄安的重要通道。官方表示,目前京雄高速主線上已規劃了共108公里的自動駕駛專用車道,并部署了配套的智能感知和通訊設備,實現了對高速道路的全程監管和控制,為即將開展的自動駕駛測試工作打好基礎。
此次啟動的示范項目有何突出特點?測試項目有哪些關鍵技術攻關任務?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的具體應用場景有哪些?對此,太平洋汽車采訪了示范項目負責人,清華大學自動化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國家863項目“智能車路協同關鍵技術研究”首席專家姚丹亞,聽他講述示范項目的獨特之處。
1全國首條有超百公里自動駕駛專用道的高速
姚丹亞教授告訴太平洋汽車,京雄高速(河北)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示范項目包括三部分內容。
第一部分為科學論證、整體策劃,包括對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測試需求、路側支持系統能力需求等進行科學整體評估和分析,大規模開放自動駕駛測試規劃等,為后續工作打好基礎。第二部分重點在于完善道路安全設施,包括自動駕駛專用道標志標線補充完善,以及探索研究匝道匯入動態提醒設施解決方案。第三部分選取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測試車輛開展示范性測試和展示,不斷優化技術解決方案,為后續大規模開放自動駕駛測試奠定堅實基礎。
據悉,未來,京雄高速還將在示范項目成果基礎上,探索未來自動駕駛和有人駕駛混合運行的高速公路管理控制,以及路運一體化運營新業態等前沿領域。
當前,全國有許多自動駕駛測試項目,京雄高速(河北)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示范項目有何不同呢?
不只是距離最長,而且得益于今年初五部門聯合宣布組織開展智能網聯汽車“車路云一體化”應用試點工作,示范項目在開放專用車道基礎上,加強了道路配套設施建設,這對于探索基于車、路、網、云、圖高效協同的自動駕駛技術多場景應用具有積極意義。
姚丹亞教授說,在“車路云一體化”架構下,示范項目針對自動駕駛貨運車隊、高級別輔助駕駛乘用車、有人駕駛的商用車安全提醒服務開展測試,測試覆蓋不同級別的自動駕駛類型。“未來很長一段時期,高速公路會存在不同級別自動駕駛類型混行的情況。”示范項目會對不同層級的自動駕駛進行測試,也將對今后高速公路管理、控制和自動駕駛應用的推廣進行系統性測試驗證。
2針對三大痛點做技術攻關
當前,從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測試經驗來看,無論是有人駕駛、低級別或高級別輔助駕駛和自動駕駛,都還面臨一些痛點。
姚丹亞教授表示,主要風險點和痛點包括三個:一是匝道的出和入;二是車輛換道;三是正常車道行駛時遠處前方出現較大異常。因此,清華大學專家團隊將對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測試現狀進行充分調研及需求分析,并重點攻關項目中的關鍵技術任務,特別是針對高速公路自動駕駛測試的主要瓶頸問題展開研究及仿真驗證,包括車路云協同下的“匝道匯入、換道”等關鍵技術,保證此次項目在自動駕駛測試技術上的領先性。
事實上,由于示范項目的特殊性,需要各界力量發揮所長,集中攻關。因此示范項目采用了面向全社會公開“揭榜掛帥”方式展開,除了清華大學專家團隊專家團隊外,河北清華發展研究院、卡爾動力(北京)科技有限公司、北京星云互聯科技有限公司、石家莊市博大交通公路工程設施有限公司均是本次揭榜的聯合體成員。
河北高速公路集團有限公司總工程師張宏君在啟動儀式上表示,該項目是集智聚力創新資源,立足河北省交通發展需求,探索智慧高速發展的一次積極嘗試。期望該項目的開展,既能支持自動駕駛在高速公路開展實地測試,也能進一步探索自動駕駛技術加持下高速公路新的經營和管控模式。
3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具備三大應用場景
當前,自動駕駛已經越來越深入普通人的生活,那么高速公路自動駕駛具備哪些應用場景呢?
姚丹亞教授稱,高速公路自動駕駛的典型應用場景有三個。一是高速公路貨運自動駕駛。在這次示范項目中,項目組會通過組建三輛車的車隊形式,來做相應的測試和探索。二是乘用車的高級別輔助駕駛(高速公路巡航)。項目組會基于“車路云一體化”結構,給具備高速公路巡航功能的乘用車提供路側的輔助信息,比如針對乘用車在高速巡航過程中的可能面臨的匝道和主路前方異常情況,給予輔助提示。三是關于有人駕駛商用車的服務。姚丹亞教授預判,未來5-10年內,有人駕駛車輛依舊是道路服務的主體之一,自動駕駛和有人駕駛混合運行的情況短期內不會發生顛覆。因此示范項目加入了對于有人駕駛商用車的輔助場景。
與會人士認為,自動駕駛和智慧高速融合已經成為車路協同發展的重要趨勢,在這一趨勢下,京雄高速開放自動駕駛測試示范項目將在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轉型升級、智能升級、融合創新方面做出有力探索。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