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5月21日,在全國第八個“全國科技工作者日”期間,由蘇州青少年科技館舉辦的“弘揚科學精神,激發青少年科技創新活力”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科技工作者日”活動月系列活動開幕!
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國家天文臺研究員、中國科學院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院院長、中國青少年科技教育工作者協會理事長、全國政協常委、中國科協常委武向平院士;清華大學日本研究中心研究員、中國人工智能學會中小學工作委員會委員龔超研究員;蘇州市科學技術協會秘書長陳嶸以及蘇州市吳江區教育局、吳江區科學技術協會、蘇州青少年科技館、蘇州市世界語協會、蘇州市科普促進中心等單位領導與嘉賓約100多人參加。
《絲綢之路上的100個古代科技》首展活動也在當天活動中開幕!《絲綢之路手繪長卷》項目創作歷時二年,是目前國內首部原創跨界融合的經典作品,長卷全長21.60米,高0.30米。為絲綢之路歷史知識普及填補了國內空白。畫卷讓社會公眾能在5-10分鐘內快速了解具有5000年燦爛文明歷史的《絲綢之路》,真正能做到通俗易懂、圖文并茂、喜聞樂見、老少皆宜、雅俗共賞,再現了在不同時期中國絲綢之路文明發展和人文經典。
在《絲綢之路手繪長卷》的基礎上,主辦單位收集了100個古代科技成果向廣大中小學生、青少年兒童圖文展出,設計制作了26塊精美的展板,其中100個古代科技首次采用AI技術繪制而成200張精美的圖片, 還有絲綢之路手繪長卷(隴繡版)高0.35米、長21.80米實物展出等。設想通過《絲綢之路上的100個古代科技展》的展覽,讓廣大青少年兒童對絲綢之路世界遺產的認知和對中國古代科技知識的認識,使廣大中小學生、青少年兒童更好的了解絲綢之路的歷史,理解絲綢之路的文化內涵和古代科技魅力,感受絲綢之路人文和科學的精神,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把愛國情、強國志、報國行融入新時代的追夢征程之中。
《絲綢之路手繪長卷》項目先后獲得了中國國家博物館、蘇州中國絲綢檔案館、蘇州絲綢博物館、成都博物館、敦煌研究院、棗莊學院世界語博物館、蒙古國家博物館、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駐華代表處主任歐敏行女士、柬埔寨西哈努克大公主諾羅敦·帕花黛薇親王、泰國國會第一阿隆功·逢拉皮、臺灣地區領導人國民黨前洪秀柱等收藏。2016年6月,被第二屆國際絲路文化論壇授予“優秀文創項目獎”和“絲路文化最佳貢獻獎”;2016年,在斯洛伐克尼特拉市召開的第101屆國際世界語大會組委會頒發“中國傳統文化杰出功獻獎”;2017年,《絲綢之路手繪長卷》在俄羅斯圣彼得堡被聯合國世界絲路論壇授予“世界絲路文化傳播創新獎”。2018年,北京鳥巢國家體育館“同心圓夢·非遺之夜”晚會組委會授予《絲綢之路手繪長卷》首創者“中國傳統文化優秀傳播者”榮譽稱號。2019年7月,《絲綢之路手繪長卷》宋錦版織造被扛旗世界紀錄有限公司收錄為扛旗世界紀錄:“《絲綢之路手繪長卷》宋錦版織造品是世界上最長的采用宋錦織造技藝的絲制工藝品。” 2020年8月11日,《絲綢之路手繪長卷》宋錦版被中國國家博物館收藏。2021年11月,《絲綢之路手繪長卷》被第八屆“紫金獎”文化創意設計大賽蘇州賽區評定為三等獎。2022年,獲得第八屆江蘇省科普公益作品大賽二等獎;2022年11月,《大運河畔的平行旅程: 京杭大集&絲綢之路手繪長卷》榮獲“2022全球世界遺產教育創新案例探索之星獎”。
總之,《絲綢之路上的100個古代科技》的傳播將使更多的人們對絲路歷史、絲路文化、絲路科技、絲路精神的認識再起新的高潮,通過對世界遺產絲綢之路的多視角、多維度立體空間的傳播,使古老的絲綢之路煥發青春,體現融入國際社會發展的當代價值。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