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數字物流、新質生產力等成為物流行業的關鍵詞。在政策支持和技術進步的推動下,中國物流行業正朝著智慧化、數字化的方向發展。而物流行業的高質量發展需要以降本增效和創造服務價值為導向,不斷發展自己的新質生產力。新一代信息技術與智能制造、智慧物流產業的深度融合,將為物流行業帶來新的機遇和挑戰。同時,隨著國內外貿易環境的變化,物流企業需要不斷創新和提升競爭力,以適應市場需求。數字物流平臺的發展將進一步推進物流行業的數字化、規模化和綠色發展,為企業和經濟發展做出貢獻。
不止于系統,物流數字化的全面考量與融合
面對諸多數字物流平臺,物流企業除了要考察基本的系統功能、技術實力、用戶體驗等因素之外,服務質量和理念、經營模式也是尤為重要的。不少貨運平臺的模式還是傳統的車貨匹配模式,這樣的模式會加劇物流行業的競爭。或是只提供一個獨立的SAAS系統,單單靠這些想要實現物流企業的數字化還任重道遠。
在面對諸多行業的挑戰下,如何讓體量龐大、但是企業管理效率已經接近天花板的傳統物流企業實現再一次的顛覆性變革呢?答案就是去推動數字化進程,上到管理層,下到基層員工,橫向整個供應鏈協同,才能真正推動物流企業數字化進程。
物流企業想要真正實現數字化轉型,首先要明確企業整體的數字化戰略目標,評估自身的數字化程度和業務痛點。其次,選擇合適的技術或者平臺、服務商去優化企業的業務流程,在選擇平臺的時候要評估不同的數字化解決方案,并且與企業的現有系統或者業務可以集成或者匹配。第三要建立自己的數據管理與治理制度,構建數據庫,實現數據的集中存儲和管理,從而為以后利用數據分析和決策做準備。同時培養數字化人才,強化企業風險管理、提升客戶體驗等也很重要。還要做好供應鏈的協同,與供應商、合作伙伴和客戶實現數字化連接和協同,共享信息。
“軟硬”兼施,開創數字物流服務新范式
物流企業要選擇合適的服務商去實現數字化升級,那么在數字物流服務領域,能為物流企業提供系統軟件、運營建設和咨詢服務的企業少之又少。其中貨運寶,作為專業數字物流服務商,區別于傳統貨運平臺是車貨匹配模式,貨運寶在定位、客戶類型、系統功能等方面都與其有所區別。前者主要采用車貨匹配模式,側重服務C端(個體消費者);后者則為專業數字物流服務商,側重服務B端(企業),去中心化為物流企業提供全流程協同數字化運營系統,賦能企業互聯網經營、系統化管理、智能化辦公,使企業規范化、規模化發展。致力于打造更多物流企業成為數字物流服務商,為物流企業提供“軟件系統+平臺建設+運營服務”于一體的數字物流技術綜合服務,提供工具、系統、服務和方法論,在這個細分領域業務模式是首創,尚無類似競爭者,填補了區域物流企業在智慧發展上的空白。
筆者認為貨運寶的業務模式中,軟件+SaaS是技術硬支撐,運營服務、市場經驗和方法論課程是軟實力,“軟硬”兩手抓為物流企業賦能。運營十年以來,通過優先為物流企業提供全流程運營系統,疏通其管理和經營難點,其次協助客戶搭建其自有平臺,助力其區域平臺化發展。貨運寶從物流企業的品牌建設、業務拓展、運營管理、私有運力池搭建、業財規范、生態服務、風險管理、供應鏈協同等多維度提供全流程數字化解決方案,貨運寶讓物流企業真正培養了具有“戰斗力”的新質生產力,這些遠遠不是一個系統就可以實現的。
目前,貨運寶業務已覆蓋北京、天津、廣州、深圳、重慶、福州、四川、杭州等110多個城市。截至目前已連接了全國2000多家線下運營網點,構成了一張服務全國制造業企業的數字化網絡。貨運寶市場占有率逐年升高,在該領域中具有良好的排名。
貨運寶開創數字物流新范式,始終堅持從“經營、管理、生態、發展”的層面為物流企業數字化賦能,幫助物流企業向數字化、細分化、垂直化、系統化的方向發展。未來,數字物流的新型模式也將不斷升級,為物流行業培育發展新質生產力,加上數字物流服務商的服務,可以將新質生產力轉變為企業的新質“戰斗力”,可以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真正脫穎而出!未來隨著經濟形勢的轉向,物流企業想要求存活,保增長,就要打好持續降本增效的功底,擁抱數字物流新范式。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