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昔日眾星捧月,如今家破人亡,從‘一把手’到‘階下囚’,這種反差既令人唏噓,更令人警醒。”
“一墻之隔兩個世界,一念之差兩種人生。今后我將更加珍惜‘墻外’的自由,時刻保持頭腦清醒,絕不觸犯黨紀法規……”
在四川省(成都市)法紀教育基地,交建集團70余名黨員干部被服刑人員的現身說法、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和監區生活的實時監控畫面所警醒震懾,再次對黨紀法規的莊重威嚴有了更為深刻的認識和感受。
自今年4月份以來,四川路橋交建集團(以下簡稱交建集團),結合實際制定工作方案,以深學細悟為原則、以學用結合為目標,引導全體黨員干部以黨紀為標尺,對照自查自警自省,使黨紀的“戒尺”內化為自我約束的“戒律”。
堅持以上率下、層層聯動,在學懂弄通做實上保持“熱度”
欲知平直,則必準繩;欲知方圓,則必規矩。交建集團切實把開展黨紀學習教育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加強組織領導,周密部署安排,有力有序推進,以上率下壓實責任、明確重點、豐富抓手。在黨紀學習教育專題班上,交建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章志高以《扎實開展黨紀學習教育 為公司可持續高質量發展提供堅強的紀律保障》為題,引導黨員干部再學習再領悟、再對照再檢視、再動員再出發,讓心存敬畏、手握戒尺真正成為日常自覺。其他班子成員分赴基層聯系點講授專題黨課,通過把黨紀學習教育同分管領域重點工作相結合,要求干部職工要將學習實效體現到具體工作當中,做到學習教育、中心工作“兩手抓、兩促進”,堅決杜絕“兩張皮”。
堅持常敲警鐘、懲防并舉,在以案促改促治上深耕“厚度”
典型案例既是“清醒劑”,也是“活教材”。交建集團始終堅持問題導向、注重實際效果,充分發揮警示教育的震懾作用,給黨員干部敲警鐘、亮紅燈。推動各級黨組織認真組織召開警示教育會,通過觀看蜀道集團制作的《鏡鑒》系列警示教育片,通報路橋系統近年來查處的典型案例,剖析交建集團查處的典型案例等方式,以“案中人”“身邊事”警醒教育“身邊人”。與此同時,各級黨組織積極用好區域內廉潔警示教育文化資源,先后組織全體黨員干部參觀天府家風館、三蘇祠、金堂監獄、錦江監獄等廉潔教育基地和警示教育基地,通過正面引領和反面警示,進一步強化紀律意識、提高黨性修養、增強抵腐定力,累計教育2600余人次。
“我們多形式開展警示教育,就是為了進一步提升教育引導的實效性、提高黨員干部的參與度,通過‘照鏡子’‘作比較’,讓黨員干部受到警醒并主動學習掌握黨紀法規,同時,在各項專項整治工作中不斷規范言行舉止,做到清正廉潔。”交建集團紀檢辦公室主任梁明才表示。
今年上半年,交建集團為進一步規范公司黨員領導干部職工廉潔從業行為,著力清除以權謀私、違規獲利等現象,公司黨委結合黨紀學習教育各項要求,以直接出資辦企業、權力變現占干股、借名投資當股東、幫助承攬項目等問題為重點,全覆蓋開展違規經商辦企業專項整治工作,截至目前,13人主動向組織說清問題,其他在編干部職工對照自查后均簽訂承諾書。
堅持豐富形式、全域發力,在廉潔文化建設上彰顯“溫度”
近年來,交建集團不斷加強新時代廉潔文化建設,將其納入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布局進行系統謀劃,策劃開展特色活動,建立完善聯動機制,探索創新宣傳載體,久久為功推動廉潔文化融入日常、浸潤人心。
黨紀學習教育開展以來,交建集團通過“線上+線下”同向發力,積極推進廉潔文化、企業文化和日常工作貫通融合。堅持以上級部署為指引,鼓勵各級黨組織創新開展廉潔文化教育,組織創作廉潔書畫影視作品等94個,其中,《請原諒我的無能為力》廉潔微視頻在四川省第三屆“510”廉潔文化宣傳月“清風育廉”國資國企領域清廉微視頻創作大賽中榮獲一等獎。堅持把黨紀學習貫穿始終,創新策劃《廉潔主播我來當·大家一起學〈條例〉》系列原創短視頻8期,將工程建設一線的工作生活場景融入改編演繹的電影橋段,在追憶經典中明紀釋法。持續優化升級“廉潔交建”微信公眾號,及時更新圖解、問答、釋義等學習內容,積極搭建學習交流、互動互鑒平臺,不斷提升廉潔教育指尖化的影響力。
“黨紀學習教育收官不收勁,我們將堅持把黨紀學習融入日常、抓在經常,持續在‘學思踐悟’上下真功夫。”交建集團黨委委員、紀委書記吳鵬飛表示,將進一步抓好黨紀法規的深度解讀和執行,立足工作實際,把思想上劃紅線、行為上明界限同落實上級重大決策部署、推進重點工作結合起來,真正把學習教育成果轉化為黨員干部遵規守紀的政治自覺、思想自覺、行動自覺和干好本職工作、忠誠履職盡責的內驅力,為集團高質量發展積蓄健康動能。(王晨曦 金麗雯)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