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2月14日,“2024年度金融投資年會暨邁向新征程的中國與世界”在深圳圓滿落下帷幕,本次盛會由亞洲金融與發展協會、FIAC金融投資年會組委會聯合主辦。會議以“復蘇與挑戰”為關鍵詞,來自世界各地近千名嘉賓參會,深度剖析了金融機構未來的發展方向。
2024年,地緣政治博弈激化、貿易保護主義加劇、多國迎來大選,這將是全球面臨嚴峻考驗的一年。面對復雜的外部環境,疊加內部人口結構變化、部分產業亟待轉型、債務風險仍在、消費意愿不足等多重挑戰,在當今快速變化的經濟環境中,金融機構面臨著前所未有的挑戰與機遇。如何在風云變幻的市場中找準定位,實現可持續發展,成為了與會者們共同探討的焦點。
2024年度金融投資年會暨邁向新征程的中國與世界以1個主論壇2個分論壇的形式舉行,主論壇環節9位行業嘉賓代表做了主題分享。
陳瑋:最好的人生:創業+創新
陳瑋表示創新創業是一個永恒的話題,而且在此時變得更有意義。創新需要一個生態。背后的邏輯是,需要有最聰明的人愿意創業,通過政府和創投的支持才能做大創新。中國創業者迎來了最好的時代,現在國家這么重視創業創新,我們迎來了最好的創業時代。
張維:硬科技企業發展需要長期、巨額的投入
張維表示大國博弈疊加第四次工業革命,中國正迎來技術創新與國產替代的雙重機會之窗。我們的新興企業和硬科技企業,正在滿懷激情地向前奔跑、追趕,在這個關鍵的歷史時期,我們應該盡可能地為他們提供幫助和支持。
傅哲寬:投技術類的公司要關注三個方面
傅哲寬表示,投技術類的公司要關注三個方面。第一是技術成熟度,如果還需要20年、30年的發育,我就建議大家要慎重;第二是行業生態的發育,技術出來以后,市場能不能接受,能否適應現有的產業生態也是需要考慮的;第三是經濟周期,任何行業都有周期的,過去在技術領域有一些行業走過大的周期,我們盡量在周期性的底部去做投資和布局,不要在高點上去投,成本非常高。
徐晨昊:穿越周期看資本角色回歸
徐晨昊表示首先我覺得制造業投資在最近的幾年相對來說向好,不論是國內大環境、國家的支持,還是市場中的熱錢、長期的資本,都在支持這個行業。但是也有一些很大的變化,其中最大的變化就是退出端,還是受到一定的限制,尤其從今年開始限制更多。另外一些扎堆的高估值企業,其實也遇到了一些融資困難。
倪正東:適應變化,等待行業向上的新拐點
倪正東表示回想十年前,人民幣基金和美元基金投資的金額差不多,但今天相比,美元只是人民幣投資金額的五分之一。這個現象如何看待?我認為,中國還是需要全球的資本,還是歡迎全球的資本來支持中國的科技產業,如果只靠人民幣基金,遠遠不夠。適者生存——無論行業如何浮沉變遷,我們還是要堅守初心,適應變化,等待行業向上的新拐點。
傅紅巖:科技鏈、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都在面臨著重塑
傅紅巖表示,目前整個中國在全球的經濟和產業創新的格局里面,面臨著事實上的“小院高墻”和產業的割裂,而且我們原有的科技鏈、產業鏈、創新鏈和供應鏈都在面臨著重塑。雖然我們國家經濟體量龐大,但在向發達國家邁進,在產業鏈和價值鏈的高端路徑上再往前走,還有非常大的空間。
應文祿:四步法確定核心技術
應文祿表示確定核心技術主要有四點:一是要應用于大的戰略產業賽道,天花板不能太低;二是要主動傍大款、抱大腿,和龍頭企業共同開發,解決產業遇到的關鍵難題;三是要形成單點突破,具備強大的產品管線和滲透力;四是要特別重視研發投入,不要急功近利賺快錢,在關鍵核心技術上舍得花錢。
趙亮:深耕產業、深度賦能、做實業經營
趙亮表示過往二三十年,我們享受了中國經濟高速增長何資本市場制度的紅利,我們要理性看待我們賺了什么錢。在未來的經濟環境下,我們更加要學習黑石、凱雷、KKR等機構在國外很多成熟市場相對中低速增長背景下的很多投資策略,深耕產業、深度賦能、做實業經營,以這樣的一個模式來去做實投資管理。
胡艷:中國距離真正有自己的百年風險投資機構,還有70年的時間
現階段監管更加趨嚴,資本寒冬下,很多機構悄然消失,當然也有一些新生力量逐步萌發。十年種樹,百年樹人,中國距離真正有自己的百年風險投資機構,還有70年的時間。怎么能夠真正做到風險投資機構有百年的基業,或者說打造百年老店,需要一種理念、實踐和傳承。
圓桌討論分論壇環節,張念、華樺、劉凱、王磊、吳葉楠、袁博、曾穎哲共同探討了“硬科技投資新范式”話題。論壇嘉賓表示:對于市場化機構而言,投資過程要更精細化。既要有早期的探索性,比如投早、投小、投硬科技,還要投大、投難、投長。
影響力對話分論壇環節,由呂大龍、曹國熊、黃明明、李豐、陸永濤共同對話了“碳中和投資:長期主義的實踐與堅守”。論壇嘉賓表示:現在一些地方政府布局較早,并在電動汽車、光伏產品和鋰電池為代表的“新三樣”上取得了較多的進展,處于相對有利的態勢。這也是一個啟示,發現轉型中新的增長點,抓住機遇,實現更協同、均衡的轉型。
活動最后,亞洲金融與發展協會對組織內做出杰出貢獻的金融機構,那些引領行業前沿科技發展的“領軍者”、引領金融產品創新的“開拓者”和探索完善金融服務的“驅動者”進行表彰。評選全面盤點2024年度金融行業中涌現出的最具公信力、美譽度和影響力的金融品牌,大力表彰對推動金融業發展作出突出貢獻的先進單位及優秀個人,樹立行業標桿及時代楷模。
FIAC金融投資年會組委會是一個具有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的非政府、知識型的非營利性組織,FICA金融投資年會組委會立足中國香港與廣東,面向全國,致力于促進和深化各區域的經濟交流、協調與合作,為政府、企業家及專家學者等提供一個共商經濟、社會、環境等全球發展問題的高層交流平臺。
通過專業化、市場化、國際化的運營機制, 建立全球金融戰略對話、交流合作、創新實踐 、研究智庫和人才培養平臺, 推動金融服務世界, 促進全面可持續發展。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