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醫美行業蓬勃發展的浪潮中,品質與創新已成為行業前進的核心驅動力。作為大中國區醫美行業的標桿機構,廣州曙光致力于搭建一個集學術交流、技術創新、行業合作與公益關懷于一體的平臺,推動中國醫美行業高質量發展,助力“健康灣區”建設,為廣大愛美人士提供高品質的醫美服務。
2025年3月16日,由廣州曙光主辦的“2025中國醫美品質聯盟創新大會暨粵港澳大灣區醫美高質量發展峰會”在廣州盛大啟幕,開啟中國醫美高質量發展的新紀元。
2025中國醫美品質聯盟創新大會參會嘉賓全體合影
品質聯盟啟航:共筑醫美生態新標桿
大會聚焦粵港澳大灣區醫美產業協同發展,廣州曙光聯合全球30余家一線醫美品牌廠商(包括美國喬雅登、美國強生、韓國樂提葆、法國絲麗動能素、韓國艾塑菲、荷蘭伊妍仕等),正式成立“中國醫美品質聯盟”。聯盟以“正品、正技、正心”為核心,致力于推動技術創新、服務標準化及透明化生態建設。
品質聯盟成立剪彩儀式
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志光在致辭中強調:“品質聯盟的成立,不僅是對行業亂象的回應,更是為全球醫美產業提供‘中國方案’的重要實踐。”
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會長張志光發表致辭
廣州曙光總經理金晶在開場致辭中表示:“作為行業領軍者,我們始終以醫療本質為根基,以消費者安全為底線。此次聯盟將依托大灣區政策優勢,深化跨境醫療合作,推動技術互通與產業鏈整合,為‘健康灣區’建設注入新動能。”
廣州曙光總經理金晶致辭
白皮書首發:定義行業安全新標準
會上重磅發布的《廣州曙光品質服務白皮書》,成為全場焦點。白皮書從醫療質量、安全管理、服務流程等維度,系統提出“六大安全標準”與“八大規范”,涵蓋術前風險評估、正品溯源、術后追蹤等全鏈條服務。廣州曙光美容外科技術院長劉杰偉解讀稱:“白皮書不僅是曙光的承諾,更是行業規范化發展的行動綱領。我們通過84項國家專利技術及AI算法,將安全標準嵌入每一環節,讓消費者‘安心變美’有據可依。”
《廣州曙光品質服務白皮書》全球首發
三正規宣誓現場·求美者權益保護
廣州曙光院長專家代表以及護士長進行三正規宣誓儀式,承諾嚴格把控產品質量,確保正品源頭可溯可查,完善健全求美者的權益保護機制。遵守國家行業規范,樹立醫美行業正規機構標桿形象,打造有保障的醫美共同體,為消費者創建安心、放心、舒心的享美環境。
三正規宣誓現場
同時,聯盟廠商代表承諾:“堅守正品底線,拒絕虛假宣傳;建立全鏈溯源體系,確保產品可查可驗;開放技術共享,推動行業標準共建。”
公益與責任:為行業注入溫度
大會同步啟動“美麗守護者”公益援助計劃,宣布為“黑醫美”受害者提供免費修復服務,并設立專項基金覆蓋經濟困難群體。劉杰偉院長表示:“守護美麗是醫美人的初心。過去27年,我們幫助千萬求美者實現蛻變;未來,我們更要以技術實力修復行業創傷,重塑社會信任。”
廣州曙光劉杰偉院長解讀“美麗守護者”公益援助行動
科技賦能:引領抗衰美學新浪潮
美的力量,生生不息。隨著醫美行業的快速發展,中國求美者的審美標準發生了前所未有的改變。對于美,大家有了更高層次、更多元的認識。
此次峰會上,廣州曙光歷經27年獨家研創,結合全球前沿AI算法與美學潮流趨勢,并凝聚84項國家核心專利技術,推出SG春季潮美新品,再一次引領中國求美者,探尋這個世界上關于年輕、生命與美的答案。
“中國醫美消費者的訴求越來越多元化。”廣州曙光劉杰偉院長表示,“與過去不一樣的是,如今的產品研發與創新核心,與消費者的求美訴求及對療效的追求關聯更緊密,這也是廣州曙光研創之路永不停歇的初衷,‘未來,只有用前沿的美學體系結合精湛的醫技,才能打造出符合求美者訴求的產品。’”
創新與品質標桿·27年匠心塑美
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前秘書長馮世容總結發言:由廣州曙光主辦的2025中國醫美品質聯盟創新大會已超越一場會議的意義——它是中國醫美從“規模擴張”向“品質革命”轉型的宣言,是對“安全美、放心美”的終極回應,更是中國醫美躋身世界一流的歷史性開端!
廣東省整形美容協會前秘書長馮世容總結發言
2025年,廣州曙光將繼續秉持初心,樹立并傳遞行業標準,堅持以品質與創新為核心的塑美方向,讓每一份變美的期待都被鄭重以待。(記者:晨曦 劉軍 王云鵬報道)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