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3月1日起,我國酒駕新國標正式實施,酒駕上限從50mg/100ml降至20mg/100ml。然而交管部門數據顯示,2024年第一季度仍有35%的酒駕案件在上午10點前被查獲,多數為“隔夜酒”引發。城市公交作為民生服務行業,行車安全至關重要。因此,通過采用先進酒精檢測技術,實現快速精準上崗篩查,是公交行業的安全保障關鍵。傳統酒精檢測技術存在效率低、精度不足的問題,難以滿足新國標的安全要求。瑞典森爾Senseair公司憑借高精度非色散紅外線(NDIR)技術,顯著降低了誤判風險,其酒精檢測系統已應用于德國部分公交車系統,廣泛應用于瑞典的公交車、機場、醫院以及消防站等,為公眾出行筑起安全防線。這為國內引入新型酒精檢測技術提供了寶貴經驗和借鑒。
依法嚴懲隔夜酒駕
2024年12月20日9時,廣西某地交警開展交通違法整治行動,期間檢查到一名客運車輛的駕駛員體內酒精含量為30mg/100ml,屬于飲酒后駕駛機動車。事后依法處以拘留15日,罰款5000元,吊銷機動車駕駛證,五年內不得重新取得駕駛證的處罰。這一案例清晰表明,即便是隔夜飲酒,只要體內酒精含量超標,法律也絕不會因“隔夜”而減輕懲罰。
人體對酒精的代謝是一個復雜且緩慢的過程,科學研究顯示,一般情況下,人體每小時僅能代謝大約10至15毫升的酒精。舉例來說,如果飲用了一瓶500毫升、酒精含量為4%至5%的啤酒,完全代謝其中的酒精大約需要15至20小時,甚至更長。根據相關規定,酒駕事故嚴重將面臨最高15天行政拘留或最高6個月拘役的刑事處罰。即使面臨嚴苛的法規,仍有部分資深駕駛員常存僥幸心態,通常認為隔夜酒駕難以被察覺,加之傳統檢測方法可能存在疏漏,進一步助長了這種錯誤觀念。
傳統酒駕檢測弊端多,公交引入新檢測方式
隔夜酒駕因其隱蔽性,成為了交通安全領域的“隱形威脅”。駕駛員常因自認為清醒,且酒精濃度較低而忽視其危害,傳統檢測手段對此類情況識別效果不佳。尤其在郊區或偏遠地區,交警設卡檢查的頻率較低,導致隔夜酒駕難以被及時發現和懲處。傳統酒駕檢測存在以下主要問題:
● 檢測效率低 :需近距離接觸,檢測速度慢,難以滿足大規模篩查需求。
● 檢測精度不足 :部分低濃度酒精殘留可能被忽略,導致漏檢。
● 執法成本高 :人工設卡檢查需要大量人力物力,難以實現全面覆蓋。
鑒于交警執法中存在的這些問題,為了確保公交運營安全,防止駕駛員酒后上崗或攜帶隔夜酒駕駛的風險,我國多地公交集團公司已經主動采取了預防措施。通過引入了酒精檢測儀,在每天出車前對所有駕駛員進行嚴格的崗前酒精測試。這一舉措從源頭上嚴格把控,有效避免了駕駛員酒后駕駛及隔夜酒等違法行為的發生,降低交通事故的隱患,為出行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Senseair Safe Start酒精檢測系統安全、高效
Senseair酒精檢測儀采用先進的NDIR技術,具備高精度、高速響應、免接觸式低干擾等優勢。Senseair產品的核心是與美國DADSS共同開發的獨特傳感器,依托30余年紅外氣體檢測技術的深厚積累與持續創新,Senseair酒精檢測儀已在多地成功應用,深受客戶信賴與好評。
作為全球氣體傳感技術領航者,Senseair Safe Start酒精檢測系統操作簡便、精確度高,并支持兼容公交、地鐵等車隊管理系統,可保證駕駛員在工作場所中體內無酒精,保持清醒狀態。通過實現全面實時監控,Senseair Safe Start能靈活適用于多種場景,顯著提升管理效率。該系統配備基于Web的儀表板,便于管理連接設備、生成報告及定制專屬配置文件,并支持多設備網絡連接,適用于大批量環境的完整測試。同時,通過RFID卡或標簽注冊員工,Senseair Safe Start確保了檢測操作的專屬性與安全性,且可按需調整協議向管理系統發送信息,集成自動檢測及其他相關自動化功能,為車隊的管理流程提供了便利。
瑞典森爾(Senseair)憑借其先進的酒精檢測技術,不僅解決了隔夜酒駕篩查的難題,同時也打破了傳統酒精檢測技術精度低等局限。Senseair將持續致力于酒精檢測技術的優化與創新,推動酒精檢測技術的多元化應用與廣泛普及,為出行與公交安全構筑防線。請前往瑞典森爾官網了解更多資訊。
(新媒體責編:wa12)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