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疆的春季總是突如其來,大地宛若一塊褶皺的褐色綢緞,春風裹挾著微弱的暖意,輕柔地拂過這片沉睡已久的土壤。在棉田與葡萄地交匯的坐標控制點位置,技術員們正使用精密儀器對每一寸土地進行測量,確保設計藍圖與實地地貌的完美融合。
五臺銀灰色的RTK測量儀矗立于開闊的棉田邊緣,宛如五線譜上躍動的音符。他們彎腰調試儀器的身影,在陽光的映照下,勾勒出一幅幅專注而堅定的圖景。這些看似普通的測量儀器,實則是他們精確測量的武器。他們肩負著控制點靜態測量的重任,這不僅是一項任務,更是對G576公路線路走向的堅定把握。線路平面位置的控制,關乎每一座結構物是否能穩固地建立在預定的土地上,紅線的精確,是對工程的承諾,是防止軸線偏移的堅固防線。
數據傳輸等待的六十分鐘,是測繪人員獨有的冥想時刻。反光背心的熒光綠在灰褐色的背景中躍動,猶如早春破土而出的嫩芽。站立在這片遼闊的大地上,感受春風的輕撫,聆聽遠處五克高速的車流聲,那聲音仿佛是大地的心跳,沉穩而有力。
當GPS定位數據在屏幕上綻放成藍色光斑,電子手簿上跳動的數字便是他們與這片土地對話的密碼。每一次測量,都是對精準的追求,每一次調整,都是對完美的致敬。技術員們深知,他們手中的儀器不僅僅是冰冷的工具,更是連接設計與現實的橋梁。在這片廣袤的北疆大地上,他們用專業和汗水,書寫著屬于自己的公路詩篇。
陽光逐漸西斜,天邊泛起了淡淡的金色。技術員們依舊忙碌在測量一線,他們的身影在夕陽的映照下,顯得格外高大而堅毅。這片沉睡已久的土壤,在他們的精心測量下,正逐漸蘇醒,煥發出勃勃生機。
這條帶動147團與莫索灣片區團場經濟社會發展的G576公路,不僅是一條交通要道,更是技術員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他們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責任,什么是擔當,什么是公路人的初心和使命。在這片遼闊的土地上,他們用精準的測量,為公路的建設奠定了堅實的基礎,也為北疆的發展貢獻了自己的力量。
(作者 曹曉林)
(新媒體責編:wa123)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