伴隨交通強國、長江經濟帶建設、長三角一體化等國家戰略及“一帶一路”海上絲綢之路建設的深入,上海海事測繪中心抓住新機遇,大展好身手,在蔚藍的深海里高效履職,在江、浙、滬、閩沿海港航建設中優質服務,在“一帶一路”沿線主動作為,逐步形成了以海洋測繪能力為核心,以應急掃測、水文服務、高精定位、特種測量、綜合制圖等能力組成的“一核多元”海測能力體系,書寫了擔當進取,勇創一流的壯麗篇章。
8月7日,記者走近上海海事測繪中心,探訪他們在高效履職和優質服務路上的故事。
高質量服務國家戰略
“在服務國家發展大局中,我們要擼起袖子加油干,以高質量的海測作為不斷體現和提升核心競爭力。”上海海事測繪中心主任史曉平如是說。
6月23日,國家重點工程長江口南槽航道治理一期工程交工運行。在此之前,作為“探海先鋒”,上海海事測繪中心對航道進行的多波束掃海及交工驗收測量,為該工程如期交工、航標的調整以及開通試運行提供了數據支撐,為長江經濟帶的又一水上重要通道提供了及時優質的測繪保障服務。
據介紹,上海海事測繪中心在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建設中發揮了重要作用。近年來,該中心定期測量更新上海港和黃浦江的海圖數據;持續服務于洋山深水港建設,為洋山港碼頭、泊位、航道的安全開通提供通航尺度核定測量數據,并對港池、進港航道、錨地等重要水域展開經常性水深監測;實施東海大橋橋墩沖淤狀況檢測,保障大橋結構安全;實施上海外高橋港區航道的水深監測、寶山支航道水深監測、黃浦江重要航道的定期水深測量,為管理部門及進出港船舶提供了及時準確的航道水深變化信息。
同時,上海海事測繪中心為中國(浙江)自貿試驗區建設提供全面的測繪保障,先后完成了附近海域《鼠浪湖島碼頭》《蝦峙門及附近》等10幅港口航道圖的更新測繪,為該區港航建設提供了海洋基礎數據。而且,主動服務該區“國際石化基地、國際油氣儲運基地”等核心產業的發展,實施了配套航道、錨地、港池的通航尺度核定測量。
上海海事測繪中心還投身于江蘇沿海大開發之中。2017年以來,該中心更新了連云港、洋口港、灌河港、大豐港的海圖;實施了《通州灣》兩幅1:35000的首版海圖測量,填補了通州灣沒有專用海圖的空白,直接服務于通州灣開發示范區建設;實施了鹽城大豐港深水航道二期工程、南通港呂四10萬噸進港航道、LNG外錨地、洋口進港航道、濱海港1號錨地等重大港航工程的通航尺度核定測量;逐步推進江蘇沿海航道掃測工程;為江蘇沿海大開發戰略的實施提供了專業、全面的保障。連云港港30萬噸級航道二期工程是《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中明確的重點工程,建成后,將有力支撐“國家東中西區域合作示范區”等多項國家戰略的實施。上海海事測繪中心主動與該工程對接,已經完成了一期和二期工程的通航尺度核定測量工程,保障了國家重點工程的順利推進。
海峽西岸經濟區和中國(福建)自由貿易試驗區建設,也是上海海事測繪中心的服務對象,近年來先后完成了海峽西岸水域《湄州灣》《南日島及附近》等18幅港口航道圖的更新測量工作;完成了平潭金井進港航道及錨地通航尺度核定測量、瑯歧島附近水域多波束掃測、廈門定線制水域復核掃測等多項大型工程。
全方位打造服務產品
在主動對接國家戰略的同時,上海海事測繪中心還不斷為港航單位、海事監管部門提供了優質的公共服務產品,展現了良好的“海測形象”。
2017—2019年,上海海事測繪中心年均完成主要航海保障測繪項目192項,19973.41換算平方公里,其中,年均海圖測量76幅,8623.6換算平方公里,范圍覆蓋了東海主要港口;年均實施通航尺度核定測量項目81項,6737.8換算平方公里,保障了轄區重點水域的通航安全和重大工程的建設需要。
2019年11月,浙江南至福建南沿海水文站點建設工程順利通過預驗收。該項目總投資1300萬元,11座站點零散分布在500余公里的海岸線上,給工程勘察、施工、管理均有很大難度。上海海事測繪中心克服臺風、汛潮等影響,圓滿建成了11座水文站點。同時,完成了海洋水文信息系統升級,采用北斗、GPRS兩種通信方式傳輸數據,并開發專用APP發布水文信息,為海圖測繪提供基準面計算依據,為港口航道測量提供潮位改正數據,為水上交通安全、防臺防汛、海洋工程提供了公益服務。
2019年,急海事監管需求所急,該中心調整測繪資源,提前安排了《上海港北港航道》部分港口航道圖的更新測量,保障進出上海北港水域船舶的航行安全;按照《上海海事轄區通航水域測繪保障協調會紀要》及時組織對發布的洋山深水港及其附近擴增錨地進行掃測,確保了附近海圖的現勢性;針對船舶在寶山航道擱淺的事件,組織專題分析,并就寶山北航道的通航安全管理提出了針對性建議。
此外,該中心參加了部海事局組織的黑龍江海事局管轄水域測繪工作在完成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參與了測量技術方案的制定,完成了松花江水域測繪的現場勘察工作。與上海港各海事監管機構以及江、浙、閩港口海事監管機構密切聯系,確保應急聯動。加強與上海海事局相關部門的協調,在橫沙碼頭樁基設置水文井筒,并在碼頭上矗立起橫沙水文地標,提升海事測繪的服務能力。
無論是服務于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也無論是開發公共服務產品,上海海事測繪中心都在持續地光大“使命在心、責任在懷”精神。近年來,該中心年均實施應急掃測任務14次,1545.31換算平方公里,在吳淞口5.10落江集裝箱等多項應急掃測中,為應急事件的高效處置提供了重要的數據支持;2019年,上海海事測繪中心參與了東海海區的“碧海行動”,在對東海海區內的蘇北五指沙附近“先鋒1號”沉船、長江口口外“龍云5號”和“吉利來”等沉船進行打撈后的掃測中頻創奇跡,盡管受到“米娜”“浣熊”等多個臺風的影響,但他們在千里的尺幅里追求卓越,連夜作戰,為海洋經濟建設貢獻了力量,得到了各方的贊賞。
據悉,在疫情期間,上海海事測繪中心堅持戰“疫”和航保履職“兩手”齊抓,成效顯著。及時做好上海港轄區內港口航道的測繪工作,保障重點通航水域海圖數據的及時更新,為船舶的安全航行提供準確可靠的水深數據。海測戰士們千里馳援、日夜兼程,高效完成了舟山水域“神洲19”輪沉沒和長江口外“浙普漁23911”輪沉沒兩次沉船應急掃測,得到了廣泛贊揚。在一個多月的時間里,測繪中心相繼實施了《長江口深水航道》《吳淞口至瀏河口》等十余幅的港口航道圖的季度檢測任務,為長江口區海圖的及時更新和出版發行提供可靠的成果資料。
多領域提升科技實力
上海海事測繪中心確立了一個目標:爭當海事測繪排頭兵。于是,提升“一核多元”海測能力,建設“一專多能”海測專業隊伍,組織技術攻關,應用科技成果,繼續推進海測向科技型單位轉型發展,便成了一種常態。
該中心科研部門負責人介紹,《長江口及杭州灣區域北斗精密定位服務系統》和《東海海區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兩個項目已于2019年竣工并通過部局驗收。《測繪數據處理一體化系統(一期)研制》項目成果已在長江口寶山支航道附近水下地形較為復雜的水域開展了外業測量及內業處理測試。在連云港航道、錨地開展GNSS驗潮測量等新技術的應用,擴大測繪前沿技術應用范圍。《長江口外潮汐精細化模型建立與研究》《蘇北沿海航路(連云港至鹽城段)測量水位控制技術方法研究》兩個科技項目所建立的潮汐模型已進行精度驗證,并完成了“海事航保潮汐潮流預報”微信小程序研制。
據悉,近年來,上海海事測繪中心通過科技創新,取得了較好成績。其中“長江口精細化潮汐預報數值模擬關鍵技術研究與應用”項目榮獲中國航海學會科學技術獎一等獎;“東海海區北斗地基增強系統建設關鍵技術和應用”項目榮獲中國測繪學會科技進步獎二等獎》;“洋口港海圖測量”項目榮獲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水運交通優秀勘察二等獎;《海洋水文數據采集傳輸智能終端》獲得實用新型專利;《海洋水文數據采集軟件》《測繪數據處理一體化系統》《水文數據處理系統》等6個軟件獲得著作權。
不僅如此,許多科技研發項目直接轉化為服務主業生產的工作實效,“海上GNSS高精度定位研究及PPK潮位改正研究”項目成果在洋口港、通州灣海圖工程、連云港30萬噸級深水航道等大型工程中得到成功應用;“長江口外潮汐精細化模型建立與研究”項目成果為長江口外無潮位站區域的沉船應急測繪提供了精準的預報潮位數據;“測繪數據處理一體化系統(一期)研制”項目成果已在長江口寶山支航道附近水下地形較為復雜的水域開展了外業測量。通過科技創新,提升了上海海事測繪中心服務國家戰略和地方經濟建設的能力和成效。
目前,“基于AIS的潮位信息播發技術研究及應用”“聲納影像智能分析技術研究與應用”“重點港口航道水深變化監測系統研究及應用”等科技項目,也在緊鑼密鼓進行中。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