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要買一艘船,分幾步?“拍船網”的工作人員會告訴你,分三步:打開手機、點擊下單、現場收船。
簡單吧?就這么簡單!
“拍船網”不僅顛覆了傳統的船舶交易方式,開創了全新的船舶交易網絡平臺,而且以驚人的發展速度創造了令人驚嘆的業績。數據顯示,自2014年8月上線以來,截至2020年7月,“拍船網”累積拍賣船舶航運類資產項目347艘次,總起拍金額超40億人民幣,其中成交204艘次,成交金額超30億人民幣,目前在國內商業拍賣市場占比逾70%。
“買船、賣船,就上‘拍船網’”,已經成為船舶交易時的一個重要選項。
A
傳統交易模式的“互聯網改造”
有船舶就有買賣。以往的船舶交易以熟人撮合為主,后來發展出專業的船舶經紀。在傳統的船舶交易方式中,由于買賣雙方信息的不對稱,往往隱藏著風險。
熟諳船舶買賣規則的船戶張強(化名)說,以前買船、賣船,信息不對稱的情況較為普遍。有的船主故意隱瞞船舶缺陷,提供虛假信息,提供的船舶信息與實船情況并不一致。有的船主提供“虛盤”,待價而沽,談了半天,就想打聽市場行情,本意不在賣船。要是沒看仔細,買到“問題船”,更是一堆的麻煩。
在這種傳統的船舶交易模式中,往往因前期信息不對稱,導致后期的技術和商務談判時間成本難以估量。“拍船網”副總裁王琪俊說,“傳統的線下交易模式已經跟不上時代的發展,必須考慮通過成熟的互聯網技術,將這個古老的傳統服務行業提升到新的高度。”
順應“互聯網+”趨勢,針對傳統船舶交易的痛點,2014年8月,基于“船舶交易+互聯網”商業模式的“拍船網”(前身為船舶在線競拍平臺)上線運行,并在全國率先“網拍”船舶“太平山69”,開創了國內船舶在線拍賣的先河,一舉成為當時國內首個船舶在線拍賣平臺。
據王琪俊介紹,“拍船網”的母公司是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后者成立于1998年,是全國成交額最大的船舶交易專業市場。“拍船網”在浙江船舶交易市場歷年交易所沉淀的數據基礎上,結合大數據分析運用,對進入交易環節的每一艘船舶都實施有針對性的信息推廣,讓參與者第一時間精準掌握船舶的相關信息。
“船舶買賣雙方通過互聯網進行資產交易,有效降低時間和運營成本,更保證了交易的透明性、充分性、公平性。”王琪俊說。
事實表明,互聯網為傳統的船舶交易方式提供了更為便捷、經濟、高效的途徑,通過網絡全方位、立體化展示交易船舶信息,確保信息公開透明。同時,意向買受方不僅突破地域限制,盡可能挖掘市場需求,有效提高了成交率和溢價率,并且運作效率大為提升,綜合成本明顯下降。
在前期工作基礎上,“拍船網”又于2018年8月開發了微信公眾平臺。用戶不需要下載APP應用,直接在“拍船網”微信公眾平臺上參與船舶拍賣,這在當時國內同類平臺中尚屬首創。該手機端自正式上線以來,平臺總用戶和注冊客戶已超過3萬人。
除了規范的操作模式與高成交率之外,“拍船網”還在國內首創了船舶勘驗報告模式。據業內人士介紹,以往的交易活動中,因為地域、時間和船舶航次問題,買方現場看船存在困難,所以會通過賣方或船舶經紀人獲取交易船舶的相關資料,但這個過程中仍然存在信息不對稱等問題,極易產生糾紛,導致交易“流產”。
針對這個“bug”,“拍船網”著手“打補丁”,組建了專業的技術團隊,實地勘驗等待交易的每一艘船舶,由具有資質的驗船師出具船舶勘驗報告書,真實、客觀地展現船舶現狀,確保船舶狀況信息透明,并以報告書作為買方購船的重要參考。“船舶勘驗報告,保證了信息透明,不僅讓買船更具針對性,還減少了買方的時間及費用。”“拍船網”船舶勘驗及評估負責人張軍杰說。
B
船舶商業拍賣的“操盤手”
即使已過去3年,船舶交易行業仍然對2017年的兩場出乎意料“火爆”的船舶商業拍賣記憶猶新。當年1月10日和6月14日由“拍船網”組織實施的兩場現場拍賣,平均溢價率分別達到81.41%和123.86%,其中單船溢價率更高達179.41%。
這兩場“場面火爆且令人激動無比”的商業拍賣,凸顯了商業拍賣的特點與優勢:公開性強、參與人數多、高成交價、高溢價率、影響力大。
在航運觀察人士看來,兩場船舶拍賣具有強烈的“分水嶺”意義:在基于“熟人社會”基礎上的傳統船舶交易方式之外,商業拍賣逐漸成為船東處置船舶的重要方式。
船舶處置高效推進的背后,顯然應歸功于“拍船網”的專業操作。
據介紹,上述1月10日的船舶商業拍賣,“拍船網”事先便已通過旗下“航運信息網”及微信公眾號進行大力推廣。同時,通過“拍船網”組建的專業團隊緊鑼密鼓得運作,從啟動到成交僅用了15天。
據“拍船網”參與組織拍賣的一位工作人員回憶,上述6月14日的拍賣公告在“航運信息網”及微信公眾號公布后,一天內的關注度就“史無前例”地高達5000多人次。“我們利用航運信息網、微信公眾號等信息化手段,為客戶提供第一時間落點、公開透明的信息服務,打破傳統經紀存在的信息傳遞時效性和公開性不足的缺點。”上述工作人員說。
受訪的多位船東亦表示,“專業、高效,能在最佳時機,使資產價值最大化”,是他們選擇商業拍賣的主要原因。
國內船舶類資產包商業拍賣最高紀錄——4.09億浙江造船資產包項目,首個破億項目“旗祥22”“無煙煤”“海砂”“冷藏集裝箱”等涉海類資產處置……
從上線至今,“拍船網”乘勢快上,完成了諸多令業內人士驚嘆不已的商業拍賣案例。
C
助力企業解決“融資難”
近年來,由于銀行等金融機構加強信貸風險控制,同時疊加行業波動、企業資信雙重因素,中小航運企業融資門檻普遍較高,“融資難”逐步演化成中小航運企業的“老大難”,并導致部分航運企業及金融機構陷入惡性循環的債務漩渦,信貸危機阻礙了航運業發展。
為此,“拍船網”秉持“船舶交易+數據服務+金融服務”理念,通過平臺大數據技術建立的航運企業資信管理庫,分析篩選出優質企業,為金融機構提供有利的數據支撐,提振了相關金融機構對航運企業放貸的信心與決心。
7月29日,“拍船網”與江蘇金融租賃股份有限公司(簡稱“江蘇金租”)簽署船舶金融合作協議。雙方約定,將在金融服務領域開展全方位合作,探索新模式,依托“拍船網”平臺資源優勢,為航運企業提供更高效更全面的解決方案。
值得一提的是,成立于1985年6月的江蘇金租,是經中國銀行保險監督管理委員會批準從事融資租賃業務的國有控股非銀行金融機構,也是國內首家登陸A股的金融租賃公司。
事實上,在這之前,“拍船網”早已開展與金融機構的合作。
2019年3月14日,“拍船網”與象嶼金象融資租賃有限公司達成船舶金融戰略合作,為船舶拍賣提供便利的長短期配套資金服務,以有效緩解企業資金運轉。
“拍船網”還首次與商業銀行聯手推出“好運貸”航運金融服務產品——符合條件的船東在“拍船網”交易船舶時,可將擬購買船舶作為抵押,向金融機構申請獲得船舶貸款,并通過按揭方式分期還款。通過實踐來看,“好運貸”獲得了船東的普遍好評。
同時,“拍船網”還與相關金融機構達成約定,除提供貸款、融資租賃、保理、產業基金等多種金融服務之外, “拍船網+金融服務”今后還有可能提供貨源支持、船舶修造等上下游產業鏈綜合性服務,以更好地促進中小航運企業良性發展。
據悉,到目前為止,“拍船網”已與27家相關金融機構達成合作,為航運企業的融資放貸總金額超過6億元。
D
構建航運服務“商城”版圖
2015年以來,由于航運市場低迷和行業競爭,單一的船舶交易服務疲態早已顯現。“拍船網”亦一直在探尋如何突破產業困境。
在長期的市場探索、實踐過程中,“拍船網”逐漸形成一個清晰堅定的認識:“航運服務的對象主要是航運企業和船東”。
圍繞航運企業和船東需求,“拍船網”總設計師、浙江船舶交易市場執行董事、總經理嚴洪波認為,“拍船網”服務體系的建立,要為客戶提供服務,為行業創造價值,這是“拍船網”發展的底層邏輯,也是“拍船網”構建航運服務新業態的目標所在。
交通運輸部水運科學研究院研究員謝燮認為,“拍船網”構建的航運服務新業態,實際上是構建應用新興技術、面向未來、與船舶相關的信息樞紐和價值樞紐,接力全球航運中心,形成新時代的航運服務業態。
如今,“拍船網”所致力構建的航運服務新業態已見雛形。今年以來,“拍船網”已新引進核心客戶86家;另有4家國際經紀公司、12家金融機構、2家學術機構、2家新造船廠主動上門對接合作。截至目前,“拍船網”核心客戶已達336家,戰略合作伙伴達11家。
“拍船網”把自身發展與航運企業緊密聯系起來,深耕航運業,與航運企業同氣連枝、休戚與共,形成了以“拍船網”為核心的航運服務新業態,為服務對象提供了全面良好的服務,并獲得了市場的緊密跟進。目前,“拍船網”已擁有船舶拍賣、船舶經紀、評估勘驗、進出口代理、航運咨詢等服務功能,并實現線下、線上(電腦端、手機端)全覆蓋。
“未來,‘拍船網’將通過自營+合作的模式,引入交易所、船舶經紀人、金融機構、保險機構、海事仲裁等服務商,為客戶提供全方位、國際化的航運服務,”王琪俊表示,“‘拍船網’力爭對標‘波交所’,突破傳統模式,構建航運服務產業的‘商城’模式。”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