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越大美中華的長江,匯聚百川千流,貨運量連續多年蟬聯世界內河第一。作為長江黃金水道“養路人”, 長江航道局“十三五”期堅持以推動高質量發展為主題,以深化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在“鞏固、增強、提高、暢通”上下功夫,譜寫了一曲曲戰灘斗水、改造江河、生態治理的壯麗詩篇。
加深!建設“暢安優智美”新航道
一米米延長、一寸寸加深、一塊塊變綠,按照“深下游、暢中游、延上游、通支流”的建設維護思路,“十三五”期間長江黃金水道的含金量逐年提升。
5年來,朝九段、武安段、長江口南槽一期航道整治等一批重大工程如火如荼,長江干線航道通過能力進一步提升,響應了地方經濟對航道水深的需求,為推動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加快建設交通強國提供了保障。
5年來,長江干線2687.8公里航道條件得到了大幅提升,改善航道里程1284公里,基本建成了“暢行鄂贛皖,通達江浙滬”的水上高速路:2000噸級船舶直達宜賓,3000噸級船舶直達重慶,5000噸級船舶直達武漢,5萬噸級海輪直達南京,有力支撐了長江經濟帶高速發展。
2016年,長江中游“荊江工程”順利竣工。萬里長江,險在荊江,淺在荊江!荊江工程作為長江中下游沙質河床首個長河段系統治理航道工程,要克服三峽大壩清水下泄影響,解決提高航道水深與保障防洪安全的矛盾,保護3個國家級保護區的生態環境,工程難度大、標準高、要求嚴。長江航道人對長江中游湖北至湖南境內280公里航道9大灘段13處淺灘進行系統治理,過去“梗阻”的荊江河段維護水深提高至3.8米,3000噸級貨船可晝夜通航。荊江工程榮獲“2018—2019年度國家優質工程金獎”,成為長江經濟帶建設的標志性工程。
2018年,長江中下游“武安段工程”正式開工建設,這是繼“荊江工程”后,又一項航道長河段系統治理項目。工程區域橫跨湖北、江西、安徽3省8市,點多線長、灣急灘多。經過29個月緊張施工,2020年底武安段工程已進入收尾,預計今年初完工,武漢至安慶段航道水深從4.5米即將提升到6米,萬噸巨輪可由海入江直達武漢,為波瀾壯闊的長江航運增添了濃墨重彩的一筆。
2019年,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正式交由長江航道局養護管理,長江下游干線的深水航道全線正式運行,形成了長江入海口至南京新生圩431公里的12.5米“黃金立體高速”深水航道,5萬噸級海輪直達南京港,10萬噸級海輪可減載抵達,長江江蘇段正式駛入“大港大船”新時代。
2020年6月,長江上游“九朝段工程”全面建成投入試運行。長江上游九龍坡至朝天門河段航道建設工程位于重慶主城區,全長22公里,對5處礙航灘段進行綜合治理。該河段航道是重慶及云貴川等西南水路運輸的重要通道,具有急、淺、險、彎等典型山區航道礙航特征。整治后,航道尺度由2.9米全面提升到3.5米,航道通過能力大幅提高,對重慶市構建“鐵、水、公、空”多式聯運的綜合立體交通網絡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2020年12月,長江上游朝涪段工程開工。該工程主要采用筑壩、疏浚、清礁等方式對河段內的草鞋磧、王家灘、洛磧、青巖子等11處礙航灘段進行綜合整治,并同步實施3處生境修復工程。工程建成后,朝天門至涪陵段航道條件將得到有效改善,尤其是寸灘至涪陵段水深將從現行的3.5米提升至4.5米,5000噸級貨船不再受限于長江枯水季,可常年抵達重慶,將為“一帶一路”和長江經濟帶聯結點建設、成渝地區雙城經濟圈實施增添發展動力、亮麗底色。
變綠!航道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紅利釋放
既是長江航道的建設者,也是長江生態的保護者。長江航道人注重將生態綠色全面融入航道規劃、建設、養護、運行、服務、管理等全領域、全過程。科學利用長江航道水深資源,走低碳、循環、可持續發展之路。形成了以荊江工程、長江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工程等為代表的生態航道示范工程,航道綠色發展促進生態紅利進一步釋放。萬里長江巨輪暢行,岸邊草木豐美,水下魚蝦嬉戲,航道與航運,經濟與生態,人類與自然協調發展。
“生機活力盎然,治理保護兩全”,是荊江工程的綠色生態概念。荊江物種豐富,有“四大家魚”保護區,麋鹿、白鰭豚等國家重點保護動物。要治理好荊江航道,需要建設者同時兼顧防洪、生態與河勢變化。以水、岸、灘的生態修復為亮點,在設計、施工過程中采取低灘、高灘生態修復工程,避開魚類產卵期及中華鱘、豚類洄游期,全力打造生態航道。航道整治追求生態和諧統一,修復陸生、水生生境218萬平方米,節約能源97萬噸,減少碳排放320萬噸,取得了良好的生態保護和建設效果,被交通運輸部列為“全國生態環保示范工程”。
綠色升級,荊江工程是生態航道“1.0版”,武安段工程是生態航道“2.0版”。武安段工程設計藍圖中最亮眼的就是“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的建設理念:工程總投資37億,生態投資達到4.5億,9個單灘設計均配套實施生態工程。“以整為主、整疏結合”,在沿用荊江工程綠色環保工藝的基礎上,創新提出生態涵養區建設,在戴家洲、張家洲、東流水道的非主通航汊道試點建設生態涵養試驗區,在水下鋪設一定數量的生態設施,比如魚巢磚、魚巢排等,建設適合水生生物生存繁殖的場所,并設置船舶交通引導牌,引導船舶避開此區域,為水生生物構建一個休養生息的“樂園”。制定《生態設計指南》《綠色施工指南》,采用生態結構、應用生態材料、進行生態補償、長時段生態監測,探索形成一套可復制、可推廣的生態航道建設“長江經驗”,為全流域生態航道建設提供技術支撐,為我國大江大河的治理提供了樣本,貢獻了方案。
延長!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
“要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一張藍圖繪到底,一茬接著一茬干,確保一江清水綿延后世、惠澤人民。”去年11月,在全面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座談會上,習近平總書記豪邁的話語,是歷史的回聲,也是時代的號角,為長江經濟帶高質量發展指明了方向。
一張藍圖繪到底,也為長江航道奮進新征程注入了強勁動能。
“十四五”期,全面推動長江航道高質量發展,既是一場攻堅戰,更是一場持久戰,必須保持歷史耐心和戰略定力。
延上游!長江航道人將結合梯級樞紐補水和生態保護的要求,自下而上逐步提高航道水深,重點實施重慶至宜賓段生態航道建設、朝天門至涪陵等航道整治工程,并進一步改善航道條件。
暢中游!結合三峽—葛洲壩水庫優化調度,疏整結合、建養并重、先通后暢,重點實施荊江二期航道整治工程,宜昌至昌門溪段航道水深由3.5米提高至4米以上,昌門溪至武漢段航道水深提高至4.5米。
深下游!繼續加強關鍵洲灘守護,塑造局部優良灘槽形態,進一步改善航道條件,并保障南京以下12.5米深水航道安全穩定運行。合理開發利用長江口航道資源,進一步降低主航道回淤量,穩步推進南槽等輔航道開發建設。
“十四五”期,長江航道人將咬定目標、苦干實干、久久為功,基本完成長江干線航道系統化治理,基本實現干線航道區段標準統一。實現常年5000噸級船舶可達重慶,10000噸級船舶可達武漢,50000噸級船舶可達南京,長江黃金水道在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走廊的主體地位更加凸顯。
到2025年,基本建立暢通、安全、優質、智慧、美麗的長江航道局高質量發展體系。長江航道局公共服務能力、安全應急保障能力、設施裝備水平、綠色發展水平、現代治理能力引領全國內河,并力爭進入世界先進行列,為推動長江航運高質量發展、譜寫交通強國長江篇章奠定堅實基礎。
“我們綜合利用長江河道資源,保護長江整體生態環境,全面統籌考慮長江航道通過能力、沿江經濟社會的發展需求與航道生態承載能力,為全流域經濟社會提供一條低碳發展、永葆生機的長江黃金水道。”長江航道局局長付緒銀如是說。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