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20日,蘇通大橋下游2公里處的南通港通海集裝箱港區一片忙碌的景象,新安裝的4座岸橋高高聳立;后方堆場場橋正在安裝調試,正面吊、堆高機、牽引車等輔助機械設備陸續進場;堆場后方的機房內,正在開展協同辦公系統、SAP財務系統培訓和調試工作。
據通海港口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6月底,通海集裝箱港區將投產運行,南通港匠心打造的江海聯運高質量發展的示范工程將全面亮相。
打造江海聯動發展新優勢
南通港通海港區距上海洋山港160公里,距上海外高橋保稅區70公里,是海輪進入長江12.5米深水航道后北岸的第一個港區。港區集裝箱作業區規劃用地面積5412畝,長江深水岸線2487米,可建設8個7萬噸級以上連片順岸集裝箱碼頭泊位。依托獨特的區位和資源優勢,通海港區將打造成為南通港融入“一帶一路”倡議、落實長江經濟帶發展國家戰略,形成跨江融合、全面對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的新平臺。
江海聯運,一直是南通港的優勢所在。為打造新時代南通港江海聯運發展的新優勢,南通市在通海港區建設現代化集裝箱碼頭。
通海集裝箱港區計劃6月底建設完工并投入試運行,屆時,目前位于市區段狼山港區的集裝箱作業將整體轉移至此。通海集裝箱港區建設業主總工黃杰介紹,原先的集裝箱分公司僅有3個3萬噸級泊位,設備是4臺裝卸能力41噸的裝卸岸橋,年通過能力僅有55萬標箱。“而現在通海集裝箱港區一期工程就有2個7萬噸級和1個3萬噸級的泊位,裝卸能力61噸的裝卸岸橋達到8個,而整個設計港區會建設8個7萬噸級以上的泊位,年通過能力可達420萬標箱,整體吞吐能力翻了幾番。”
南通市港口管理局局長周建飛認為,通海港區堪當江海聯運發展重任。它是江蘇省沿江沿海規劃的重點港區,以集裝箱運輸為主,具備現代物流、中轉運輸、保稅倉儲、綜合服務等功能,與其他港區相比,具有明顯的后發優勢。
掀開集裝箱運輸新篇章
南通港自20世紀80年代就開始發展集裝箱運輸,但由于通過能力不足等原因,發展速度并不快。雖然21世紀以來箱量逐年攀升,2016年突破80萬標箱,2017年突破100萬標箱,但南通港的集裝箱吞吐量在全國港口的排名并不靠前。通海集裝箱港區建成后,可大大緩解南通港集裝箱通過能力不足的矛盾。
據了解,通海集裝箱港區一期工程建成后,現有狼山港區集裝箱運輸功能以及設備、人員將整體搬遷至通海集裝箱港區。屆時,該港區將成為南通港集裝箱運輸的主力港區。
目前,南通市已經與中遠海運達成戰略合作,雙方合資成立通海港口公司,共同開發運營通海集裝箱港區。據通海港口公司有關負責人介紹,通海集裝箱港區將逐步打造成為蘇中、蘇北地區外向型經濟發展的首選口岸,沿江集裝箱運輸內貿樞紐中心、近洋集散中心以及遠洋分撥中心,規劃預測近期集裝箱吞吐量可達200萬標箱,2030年可達400萬標箱。
提升高質量發展新質態
南通港通海現代化的集裝箱港區投產運行,將從根本上提升南通港口發展質態,成為港口經濟高質量發展的新引擎。據了解,南通港將以現有集裝箱修造企業及土地資源為基礎,搭建集裝箱空箱調運中心和集裝箱修造中心,吸引航運資源集聚,打造上海國際航運金融中心的后臺服務基地。同時,大力吸引上海航運金融、保險、物流、法律等高端航運服務機構在南通設立分支機構,共同建立兩地航運物流、航運人才、航運法律仲裁、航運金融保險等合作交流機制,全面提升南通港航服務能力。
在信息連通方面,南通港堅持以信息化建設促進港口發展,加強信息化基礎設施,通過信息化智能化手段加快改造傳統港口產業,推動云計算、物聯網、大數據、移動智能終端等技術在港口領域的應用,打造現代化智慧港口。同時,加快建設南通港航公共信息管理平臺,接入上海國際航運中心公共信息平臺,實現信息資源共享,推動物流信息互聯互通。
在產業轉型方面,南通港將發揮產業基礎優勢,以通海集裝箱運輸規模化發展為動力,推動南通“3+3+N”產業轉型發展。將緊緊圍繞通州灣臨港產業城建設,推動與上海重點園區和國有企業等多元合作,積極承接產業轉移與配套,發展旗艦型臨港先進制造業,規劃建設新材料產業園。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