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常州航道部門牽頭的一項科研成果--“預制箱型多層拼裝式護岸結構”成功入選《2018年度江蘇省公路水運工程科技成果推廣目錄》,這也是全市交通運輸系統入選的唯一項目。今年,該項成果已在丹金溧漕河金壇段中得到應用,并計劃在多條省重點干線航道建設中推廣。
據市航道管理處相關負責人介紹,該項目對護岸的結構構件尺度、結構構件鏈接、裝配式構件生產和護岸施工現場吊運、安裝等技術進行了研究,克服了傳統現澆結構的諸多通病,在施工精度、速度、生態性方面都有明顯提升。特別關鍵的是,交通建設要不斷踐行綠色發展理念,在大氣污染防治和水環境治理方面,需要不斷探索新方法、新工藝,在工程管理方面探索明星城市建設的新亮點,該項目是對傳統現澆結構的一次升級換代。
據悉,新工藝中的每一塊構件全部通過工廠標準化生產,隨后利用水上運輸直達岸邊,并采用“搭積木”的方式多層拼裝,精度以毫米計算。不管是生產方式、運輸過程還是施工工藝,都克服了傳統模式修建護岸時大開挖、耗時長、工業程度低、過分依賴人力等缺點,真正做到了節能、節地、節水、節材、節時。此外,往常混凝土現澆施工受到氣溫影響較大,在氣溫降到零攝氏度左右基本已經停工,而新工藝由于在工廠預制,即使零度以下也可照常施工。
今年初,在丹金溧漕河金壇段白龍大橋下游1.1公里護岸工程中率先采用了此項工藝,僅用時1個月便全部完工,比過去節省了三分之二的時間,實現了生產效率、工程質量的雙提高,也最終實現了工程建設的工業化發展。
該科研項目已獲得2017年度“中國水運建設行業協會科學技術獎”三等獎、2017年度“建華工程獎”集體二等獎、1項國家實用新型專利和1項省級工法等多項榮譽。
據悉,市航道部門自2010年起連續8年開展課題研究,側重在航道建設節能減排、水環境保護等方面開展技術攻堅。如在丹金溧漕河金壇段開展生態護岸建設,利用蘆葦生態護坡打造了一條6公里的生態畫廊;在航道整治岸堤中,運用廢棄土方進行綠化帶設計,避免資源浪費;在航道整治工程中,秉持環保節能和系統工程管理理念,應用三新技術研制“混凝土運泵一體船”,成功入選交通運輸部綠色循環低碳示范項目,成為全省航道系統首批三個優秀科研成果推廣項目之一。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