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6日,陽邏港首次開啟千箱級集裝箱輪船——江海直達1140集裝箱示范船“漢海1號”首航儀式,一個月過去了,該船運行得怎么樣?
陽邏港1140集裝箱示范船航行一月創“多項記錄”
12月12日,武漢新港委組織專家,以及相關船東、物流、貨運、碼頭等相關單位對1140集裝箱示范船“漢海1號”運行一個月各項數據進行測算和論證,結果顯示,1140集裝箱示范船運行一月,經濟成本、環保節約等都出現顯著性變化,對航線、碼頭都進行了一場顛覆性的革命,推動長江內河航運跨越式發展。
運輸成本大幅度下降
近年來,武漢新港委一直在積極實施淘汰落后產業,不斷實施船舶升級換代,探索武漢-上海洋山江海聯運標準船研發建造,加大以武漢為航運節點的江海聯運組織,著力構建江海直達運輸體系,實施規模化運輸,助推全流域航運實現效益最大化。
去年10月,武漢新港管委會與中遠海運集團等航運企業簽訂了造船協議,共同推動6艘1140船舶的建造。今年1月22日,首艘船舶“漢海1號”舉行開工儀式,9月該船下水,11月7日進行了試航。11月16日,在陽邏港二期碼頭,“漢海1號”舉行首航儀式,這是陽邏港首次開啟千箱級集裝箱輪船,是長江中上游目前航行的最大集裝箱船。“漢海1號”型長130米,型寬23.9米,最深吃水6.6米,滿載1086標準集裝箱,最大航速11節。
據運營商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支線運營中心副經理顧超杰介紹,“漢海1號”從11月16日至今,先后發運江海直達兩個航次,往返共4次班次,航線是武漢陽邏至上海洋山,平均每班裝載約1000箱,“漢海1號”的投入運行,使得單航次可用艙位增加到80%以上,在滿艙滿載的前提下,單箱成本大幅度下降,贏利成倍數增長。
“漢海1號”航運和港口作業時間比普通600箱位集裝箱船減少8-10小時。
據船東安徽大禹航運有限公司總經理常濤介紹,1140集裝箱示范船“漢海1號”跟原來的600標箱相比較,“漢海1號”燃油消耗15噸,600標箱船舶消耗13噸。“漢海1號”與普通600標箱船型裝箱量而言,每個標箱省油35%。
“測算到每個箱子,600標箱船型從陽邏到洋山港,跑一趟每標箱需耗油25.1升,1140船型每標箱需耗油16升,每個集裝箱節約9.1升柴油。”
1140船型與普通600標箱船型相比,“漢海1號”每個航次凈利潤增收7萬元,每14天一個航次,每年增收168萬元。
碳排放減少40﹪以上
“漢海1號”船舶安全指數高,該船駕駛臺前置,減少盲區;雙車雙舵,靈活便捷,旋回距離小;船首側推器設置,方便掉頭避險,離泊無需拖輪協助,“漢海1號”能達到原位掉頭的能力。因此,“漢海1號”的安全性有明顯提高,降低了船舶和公司風險。“漢海1號”駕機分離,噪音小;船舶生活區和個人房間較大,船員舒適度明顯提高。
船長段新明介紹,“漢海1號”噸位較大,抗搖。上海洋山港有涌浪,以前船小會發生顛簸,船員發生頭暈,船上集裝箱也有很大的隱患,但“漢海1號”很平穩,沒有顛簸的感覺。
武漢理工大學教授吳衛國介紹說,“漢海1號”最大的特點就是污染物排放少。“漢海1號”采用最新廣柴主機,NOx和PM有明顯減低;且“漢海1號”和陽邏港都配備了交通部要求的岸電系統,靠泊使用岸電系統,降低了靠泊時的能源消耗和污染無排放。通過運行一個月的測算,“漢海1號”相對于600標箱船型,碳排放減少40﹪以上。
“推進1140標箱江海直達示范船建造運用,是落實長江生態大保護的一項重要舉措”,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說,該船型能源消耗低,環境污染小,占用航道省,占用碼頭少,可以助推綠色長江建設,綠色有序發展,推動建設一條人水和諧、高效環保的魅力長江。
推動碼頭現代化建設
武漢港集裝箱公司負責人說,2010年,武漢港裝載的主要是280標箱的集裝箱船,到近幾年的600標箱集裝箱船,到如今的1140標箱集裝船,這是一大變革,與沿海港口距離逐漸拉近。船型的換代升級,對碼頭也提出更高的要求,通過幾個航次的作業,與600標箱船舶對比,作業效率大幅度提升,采取兩個岸橋同時作業裝船效率,每小時可以至少提高兩個集裝箱,港口作業效率大幅度提高。推動港口與航運的共同驅動發展,在碼頭推進集并作業化,為適應大型船舶作業,碼頭必須提高單位裝載效率,提高碼頭現代化發展,這給碼頭提出新的課題,1140船型推動,不僅是長江航線一次革命,也是對沿線港口一次革命。
武漢國際集裝箱有限公司操作部經理張淞介紹,“漢海1號”船長130米,寬23.9米,橫排可放置8排集裝箱,是目前該碼頭停靠過的最長、最寬的集裝箱船舶。陽邏港一期碼頭在2004年開港之初就采用了當時最先進的吊裝設備,1號岸橋可吊裝8排集裝箱,“這在當時屬于超前設計,十幾年都沒派上用場,如今為‘漢海1號’服務剛剛好,毫無壓力。”正因為如此,張淞所在的操作部并沒有為“漢海1號”特別增加人手或改變操作流程,“仍然是一個班組40多名工作人員進行吊裝作業,但效率更高。”
據統計,陽邏港一期碼頭日常重箱裝船的效率為28-30自然箱/小時,而“漢海1號”則達到了31.4自然箱/小時,“對于操作員而言,收入更高,對于港口而言,節約了空間、時間和泊位,作業效率更高。”
打造陽邏港貨物集并中心
負責組織貨物運輸的武漢中遠海運集裝箱運輸有限公司船代部總經理張廣軍介紹說,為了確保1140集裝箱示范船“吃飽喝足”,該公司調整上游航線,深入到富士康、重慶力帆、武漢冠捷等外貿企業進行宣傳推廣,將四川、重慶、宜昌、荊州、湖南等地口岸到洋山港的集裝箱,全部卸至武漢中轉,搭乘1140集裝箱示范船,從而奠定了陽邏港集并中心的核心地位,成為長江中上游貨物集散中心。
上海泛亞航運有限公司支線運營中心副經理顧超杰介紹,該示范船投入的武漢江海直達航線也是泛亞航運與上港集團合作的重要航線,以“漢海1號”為首的首批1140集裝箱示范船將成為航線船隊的核心。航線下水中途無掛靠港口,如果直靠洋山碼頭,航行時間在72小時以內,讓客戶體驗到江海直達、江海直通的“江海之速”。
顧超杰說,1140集裝箱示范船的首船“漢海1號”投入使用對長江航運影響巨大,這是他們公司承接支線運營以來最大集裝箱船。1140集裝箱示范船通過泛亞聚集在武漢陽邏港的水水、水鐵中轉網絡,航線還輻射整個中上游流域,成為川、渝、鄂、黔、滇、陜等省通江達海的主動脈。船型的升級必將使得這條主動脈跳動得更加有力,血液輸送得更加順暢。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說,他們近年來科學預判集裝箱運輸發展趨勢,創新推出“上游全中轉,下游全分流”的水運集裝箱全中轉運輸模式,“上游全中轉”是指武漢新港對上游混裝送來的貨物進行分類和梳理,“下游全分流”是指武漢新港將分類完畢的貨物“點對點”地送到各自的目的地。以1140集裝箱示范船為契機,帶動整個流域的貨物在陽邏港集結中轉,進一步打造中國內陸貨物分撥中心,打造中國中部物流中轉基地,貨物分撥配送中心,為中西部地區提供生產和生活運輸保障。
武漢新港委負責人介紹說,1140集裝箱示范船投入運行,對中國內河航運來說,具有里程碑性的意義,是長江航運一次顛覆性的革命。下一步,將盡快推進其他5條船舶投入運營,實行江海直達船舶大型化。同時發展直航運輸,點對點直航到亞洲鄰國。推動長江其他標準船型打造,推廣長江船舶新技術的應用。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