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3月8日,習近平總書記參加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在山東代表團發表重要講話強調,海洋是高質量發展戰略要地。要加快建設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完善的現代海洋產業體系、綠色可持續的海洋生態環境,為海洋強國建設作出貢獻。
海洋興則山東興,海洋強則山東強。開創新時代現代化強省建設新局面,山東最大的潛力在海洋,最大的空間在海洋,最大的動能也在海洋。
向海圖強,劈波斬浪。習近平總書記的殷殷囑托,是交給山東的重大政治任務,標注了山東海洋強省建設的目標定位。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山東堅持在大局下謀劃、在大勢中推進、在大事上作為,進一步開闊視野看海洋,加快推動海洋經濟高質量發展,激發海洋強省建設動力活力。山東以全面實施《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為抓手,加快實施海洋強省“十大行動”,海洋綜合實力邁上新臺階:2018年預計全省海洋生產總值1.6萬億元,占全省地區生產總值1/5,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長20%以上。
波濤成頌,向海圖強,山東巨輪正奮進遠航。
港口整合,打造海洋經濟發展強大引擎
“目前,煙臺市港口資源整合方案已經基本成熟。”煙臺港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孫付春表示。
今年省政府工作報告提出,將研究制訂山東省港口集團組建方案,推進山東國際航運中心建設。這釋放出加快山東港口整合步伐的清晰信號。全省“擔當作為狠抓落實”工作動員大會結束后,煙臺市主要領導節后現場辦公的第一站便趕到了煙臺港,推進港口資源整合。
作為海洋經濟發展的強大引擎,現代化港口是陸海統籌、走向世界的重要支點。從各自為戰到一體化發展,以打造世界一流的海洋港口為目標,2018年山東拉開港口整合大幕,優化沿海港口資源,提升港口建設現代化水平,努力打造高效協同、智慧高端、綠色環保、疏運通達、港產聯動的國際化強港。2018年3月28日,由山東高速集團控股的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正式成立;同年10月,山東渤海灣港口集團控股萬通旗下東營港區碼頭、倉儲、管線等涉港資產,整合效應初顯。
因海而立、依海而興,一座港可以激活一座城。物流、人流、資金流、信息流……港口強,就能為城市發展輸入強勁活力、動力。依托全省第二大、貨物吞吐量居全國沿海港口第七位的日照港,日照市臨港產業產值占規模以上工業總產值、利潤、利稅的比重均高達八成以上。
打破地域界限,擴大輻射半徑,提升港口影響力。走向世界一流,海港更需要走出一座城,牽起更多城。“青島港的出海口就是臨沂市的家門口。”青島港集團董事長李奉利一句話就拉近了港、城距離。新的一年,建設了亞洲首個自動化碼頭、創出全球最高效率、提供了智慧港口建設“中國方案”的青島港開始進擊——2月21日在臨沂舉辦推介會,26日又走進鄭州,接下來,還將走進中西部更多城市。
陸海統籌,海陸融通。全力推進海洋強省建設,山東正樹立起全新海洋觀。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辦公室主任、省自然資源廳廳長李琥說,要樹立大空間、大統籌的理念,實行資源要素統籌配置、優勢產業統籌培育、基礎設施統籌建設、生態環境統籌整治,推動跨界融合、區域融合、產城融合、軍民融合,全面拓展海洋強省新空間,推進陸地和海洋經濟協同發展。
“瞧,現在山東半島2小時城市交通圈基本形成”,中國鐵路濟南局集團有限公司工務處高級工程師呂關仁說,推進港城、海陸協同發展,道路交通基礎設施的能力建設要走在前面。山東正在加快構建以沿海港口為樞紐的現代化集疏運體系。2018年12月,濟南至青島高鐵、青島至鹽城鐵路同步開通運營,構建起連接濟南、青島間多個城市和通達半島沿海城市的快速客運主通道,為沿海港口疏港貨物運輸提供保障。
海洋經濟是開放型經濟,港口正是對外開放的重要門戶。2018年9月,以“經略海洋,共建共享”為主題的2018東亞海洋合作平臺青島論壇舉行,平臺永久性會址同時落戶青島。正大制藥集團總裁鄭翔玲對此滿懷期待,“我們將深耕青島這片深海合作的沃土,布局海洋藥物新未來。”亞洲開發銀行駐華代表處首席代表本·濱瀚認為,該平臺非常重要,打造了加強區域合作的重要框架。記者了解到,今年我省將進一步優化這一平臺,推進東亞海洋經濟合作區建設,打造國際海洋合作示范區和先導區。
破解體制機制障礙,揚起海洋經濟風帆。山東深刻領會把握海洋經濟發展的戰略地位,開放視野,銳意改革。2018年,以《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為統領,強化頂層設計,實施“十大行動”,山東海洋發展從戰略規劃階段轉入全面實施推進階段。山東結合自身實際,新組建省委海洋發展委員會,變“多龍治海”為統籌協調;省政府建立了現代海洋產業發展“6個1”工作推進體系,總投資8000多億元的360個重點項目陸續實施;建立海洋產業智庫,組建山東海洋產業協會(聯盟),由魯信實業發起的50億元的現代海洋產業基金正式獲批。啟動新一輪省級海洋功能區劃修編工作,優化提升海洋空間保護與利用格局……海洋強省建設起勢好、干勁足。
跨界融合,培育特色海洋優勢產業集群
“今年,國內就能吃上‘深藍1號’新鮮上桌的三文魚了,不冷凍,更鮮嫩!”日前,為配合“深藍1號”進行保養工作,三文魚通過養殖工船轉運到日照嵐山的近岸海洋牧場進行驗收。“深藍1號”養殖的三文魚平安地度過了夏冬兩季,特別是經受住了去年夏天幾次大的臺風侵襲,生長情況良好,日照市萬澤豐漁業有限公司常務副總經理李澤明放了心:“說明技術路線是合理的”。
日照以東130海里,波瀾壯闊的黃海上,坐落著“深藍1號”。這是我國第一座深遠海漁業養殖裝備,也是全球第一座全潛式深海漁業養殖裝備。利用夏季存在于這片海域下的黃海冷水團,山東海洋漁業養殖打破“望洋興嘆”,走向湛藍深海。
“這是一個千億級的產業鏈條。”中國海洋大學教授董雙林說,等技術成熟了,大連、煙臺、威海、連云港,都能復制這一模式,開展冷水魚養殖。2018年5月,“深藍1號”在青島建成交付。目前,更為先進的“深藍2號”也已完成設計,即將開建。作為升級版,“深藍2號”容量擴了3倍,能一次養殖三文魚100萬尾,還將實現無人值守智能化管理,產值可超3億元。
記者從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了解到,2018年,國家實驗室還在南極磷蝦資源開發利用、大型養殖工船等深藍漁業工程裝備技術取得重要進展,并加速建設智能漁業控制、漁船聯網、水生仿生等實驗平臺。將海工裝備和養殖技術深度融合,曾引領我國海水養殖“五次浪潮”的山東,正在用創新掀起一場新的“深藍革命”。
大國重器,超級工程。2018年底,憑借“藍鯨1號”,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獲得我國工業領域最高獎項——中國工業大獎。這是我國自主設計建造的新一代超深水半潛式鉆井平臺,是我國首次實現海域可燃冰成功試采的“幕后功臣”。而在2018年6月,參加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的中外嘉賓享用了頗具齊魯特色的歡迎晚宴——“孔府宴”,捧出這些美味佳肴的“海上廚房平臺”,同樣出自中集來福士。
中集來福士CEO兼總裁王建中說:“在新舊動能轉換的關鍵時期,企業不僅要保持在傳統海工領域的優勢,更要利用這些技術和經驗積累,向大海洋產業延展,創新設計并建造能夠搭載海洋新技術的國之重器,實現有豐富產業內涵的智慧海洋。”
硬科技,軟實力。跨界融合,正是新時代海洋開發的最大特點。據省海洋局調研,2018年,中集來福士海洋新式裝備利潤較上年激增數十倍;煙臺市成為全球四大深水半潛式平臺建造基地之一,海工裝備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
海洋是新興產業的“策源地”。從沿海向遠海、向深海、向陸海,海洋生物、海洋智能、海洋新能源、海洋尖端裝備制造技術……海洋就如一片尚待開發的曠野,到處都能迸發出創新的火光,點燃新興產業。
一根海帶吃到底,青島明月海藻集團有限公司成為全球規模最大的海藻生物制品企業,海藻酸鹽產能全球第一。把新藥開發的目光從陸生動物轉向海洋生物,小小魚軟骨華麗變身,煙臺東誠藥業成為國內唯一的注射劑硫酸軟骨素供應商、全球最大的硫酸軟骨素原料生產企業。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一些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開始呈現集聚集群發展態勢。2018年12月14日,《山東省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綜合試點方案》獲得國家批復,成為我國首個省級海洋牧場建設試點方案。省海洋局局長宋繼寶表示,去年,全省新增省級海洋牧場示范項目27個,總數達到72個,其中國家級21個,占全國的1/3,預計到2020年,全省海洋牧場綜合收入將達3000億元。
2018年,青島、煙臺、威海3個海洋創新發展示范城市建設進展順利,實施了80個產業鏈條協同創新和產業集聚孵化項目,順利通過中期驗收和年度檢查。威海和日照2市獲批國家海洋經濟發展示范區。
海洋是現代科技的“新戰場”,山東重任在肩,創新向前。《山東海洋強省建設行動方案》提出,每年全省海洋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增速不低于20%;海洋強省“十大行動”更是將科技創新列在首位。2018年,省政府為青島海洋科學與技術試點國家實驗室安排8億元年度科技經費,推動試點國家實驗室加快走近海洋科技國際舞臺中央;安排2億元經費,啟動共建中科院海洋大科學研究中心;“透明海洋”、“藍色藥庫”開發計劃、“海上絲綢之路”海洋生物資源保護和利用列入省大科學計劃啟動實施;44家省級海洋工程技術協同創新中心建設取得新進展……建設施、搭平臺、引人才、接產業,山東正在全力打造山東半島海洋科技創新中心的國際影響力,以創新把舵海洋經濟,走在高質量發展的光明航道上。
生態優先,推動海洋開發向循環利用型轉變
海風勁吹,“長鯨1號”大型深海養殖網箱進入了最為緊張的設備調試階段。很快它就將在長島大欽島附近海域投入使用,成為深海智能漁業養殖和海上休閑旅游的新“地標”。
“生態改善,不僅召回了魚群,引來了游客,更匯集了長遠發展的新動能。”長島綜合試驗區推進辦副主任李景民深有感觸地說。旅游公交通達南北長山的景區漁村,南北長山環島慢行旅游服務系統全線運營,4條豪華海上游船和動感飛艇建成投運……去年,長島獲評“全球文化旅游目的地”和“2018年度中國十大全域旅游示范縣市”,打響了旅游品牌。
2018年6月,省政府正式批復設立“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今年1月,長島海洋生態文明綜合試驗區工委、管委掛牌。一年來,長島縣一鼓作氣,徹底拆除了全域80臺風機并完成相關生態恢復,完成了南北長山島所有25萬平方米裸露山體治理,一次性完成55萬平方米電代煤集中供暖改造,并在全省率先實現了全域旅游公交車輛新能源替代。長島縣縣長李俊杰說,今年長島還將在海島生態文明標準化體系等方面大膽探索,圍繞落實102項重點事項,努力探索海域海島綠色循環、可持續發展的新途徑、新模式。
海洋美,還要海洋興。是環境約束還是綠色機遇?關鍵看思路。在榮成的愛倫灣國家級海洋牧場,漁民們的謀生方式正從“賣海鮮”變成“賣海景”:游客們不僅可以在海洋牧場體驗館近距離觀賞扇貝、牡蠣、海膽,還能坐上游艇,到達臨近海岸線的海上休閑區觀光、親水、垂釣,體驗耕海牧漁的樂趣。
“海洋牧場不僅有助于改善養殖生態、效益,還能帶動產業鏈條延伸,帶動濱海旅游和休閑漁業發展。”中國水產科學研究院黃海水產研究所研究員莫照蘭說。根據去年印發的《山東省精品旅游發展專項規劃(2018-2022年)》,山東將全力發展高端海洋旅游,到2022年建成泛青煙海洋精品旅游發展示范區,旅游休閑產業增加值達到8000億元,占GDP比重達到8%。
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建設海洋強省,海洋經濟要上大臺階,生態文明更要上大臺階。山東把海洋生態文明建設擺在突出位置,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海洋生態環境,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海洋生態環境。2018年底,山東出臺《山東省海洋環境保護條例》,進一步強化全省海洋生態文明建設的法治保障。
海洋污染問題,表現在海里,根子在陸地。青島在全國率先實施灣長制。現在,曾經銷聲匿跡的日本海馬在青島西海岸新區海域被漁民大量發現。“作為近岸海洋生態環境健康的指標生物,日本海馬種群的增加趨勢無疑釋放了亞健康水體的康復信號。”中國海馬保育網絡青島站站長劉樹杰說。
在青島等地試點取得突出成效的基礎上,山東提出“治海先治河、治河先治陸、陸海統籌治理”的污染防治新思路,出臺《關于建立陸海規劃重疊區域管理工作協調機制的通知》,健全陸海污染一體化防治體系,“灣長制”在全省逐步推開。河湖海灣聯動,2018年,全省海洋生態環境質量明顯好轉,近岸海域優良水質面積比例穩定在85%左右,生物多樣性和群落結構基本穩定,濱海旅游度假區、海水浴場等重點海域水質優良等級天數比例逐年增加。
日前,2019榮成濱海國際馬拉松開啟報名通道。藍天碧海、翠樹輕花,擁有被稱為“中國最美賽道”的“榮馬”火速躥紅。榮成市市長劉昌松說:“海岸線資源是榮成最大優勢,也是最寶貴、最稀缺的資源,保護好海岸線資源,就是打造‘自由呼吸,自在榮成’的根本。”目前,擁有近500公里海岸線的榮成,自然岸線保有率達到64.8%,高出我省自然岸線保有率管控目標近25個百分點。
約占全國1/6、長達3345公里的蔚藍海岸是山東半島的驕傲。2018年,威海市制定實施了《海岸帶保護條例》,引領了全國海洋生態保護的地方立法實踐。今年,山東還將編制完成《山東省海岸帶綜合保護與利用總體規劃》,強化陸海統籌,多規合一,推進陸海資源要素優化配置。
嚴把生態紅線,解決歷史沉疴。2018年,山東以中央環保督察涉海事項整改和國家海洋督察反饋問題整改為契機,加大對違法違規圍填海疑點疑區的核查整治,新增違法違規用海現象基本得到遏制。全省非法圍填海疑點疑區除歷史遺留問題外,全部整改到位。目前,山東共劃定海洋生態紅線區224個,建有省級及以上海洋保護區38處,創建國家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5個、省級海洋生態文明示范區10個。水清、灘凈、岸綠、灣美、島靚,一幅美麗海洋綠色循環的畫卷正徐徐展開。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眺望深藍,向海圖強。山東正努力在發展海洋經濟上走在前列,為海洋強國建設貢獻山東擔當。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