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交通雜志訊(本刊記者 / 白曉娜)隨著國家經濟和穩步發展和人們基本生活水平的提高,中國步入汽車社會,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關注私家車的重要性。不可否認,私家車帶給人們的便利是大多數其他交通工具無法替代的。
但與此同時,千家萬戶與集整車銷售、零配件、售后服務、信息反饋于一體的“4S店”關系日益密切,消費者與4S店本是互利互惠的關系,但從買車時的“霸王條款”“衍生收費”,到維修時的“小病大修”“偷換零件”,再到保養時的“推銷產品”“虛假項目”……種種貓膩接連曝光,似乎現在兩者的關系逐漸演變成“天敵”,行業“信任危機”逐漸顯現。
4S店為刀俎,“我”為魚肉
近日,兩家4S店發現大量維修亂象。如砸車創收,砸壞完好零件謊稱“撞的”;虛假保養,檢查項目敷衍了事或干脆不做;截留油液,推銷超量油液再悄悄回收……為求牟利,某些4S店肆意踐踏消費者權益,甚至無視車輛安全,種種操作觀之驚心。更令人震驚的是,這篇暗訪報道中的一家4S店還曾榮獲東風日產乘用車公司頒發的“全國五星級標桿專營店”稱號,給人的印象應該是一家各項服務都很規范的標桿企業,但被曝光的內容卻讓人大跌眼鏡。
“每個車都砸,要不你哪掙錢去!”“只要干這行,就沒有是干凈的。”“客戶不在你想擰緊就擰緊,不擰緊就拉到。”“追加項目隨便寫一個。”“你要想掙錢你就只能這樣干。”……視頻中4S店工作人員司空見慣的口吻,才是真正的讓人膽戰心驚。這些有可能威脅到客戶生命安全的行為,似乎在他們眼中是再尋常不過的事情,似乎這已經成為汽車修理行業的“普遍現象”。
并非個例,網友的“4S劫”
這次事件在網上發酵之后,很多人也說出了自己關于4S店的“心酸歷程”。
“我一次在保養的時候,從休息室遛進維修間……結果,一個哥們正在拆門,我問為什么?他說鑰匙鎖車里了……”
“典型的監管不到位的,保險公司、廠商、4S店都會賺錢,只有車主損失,所以,只能靠監管部門發力,強制要求全空間無死角監控,攝像資料云空間保存……最重要的,逮著就往死了罰,只要證據石錘了,第一次罰100萬,責任人拘留,第二次就罰1000萬,按詐騙罪判刑。殺掉幾只雞,猴子們就老實了。”
“去上海寶誠保養不到200公里發動機報警,4s店說是油品問題,要油路清洗8000多,弄好出來不到100公里又報警,說又要清洗8000多,這次換了一家找朋友,朋友告訴我是4S店汽油濾芯動力手腳,油泵壓力不足,就是為賺清洗的錢,給我換了一個濾芯就好了。我投訴上海寶誠到寶馬總部,最后不了了之,維權太難了。”
4S店“潛規則”根結所在
這已不是4S店亂象第一次被曝光。去年有個事很轟動,西安一奔馳女車主買了個新車,車還沒開出4S店,就發現發動機漏油,想換車?不行!想退款?不行!多次交涉未果只能坐上引擎蓋哭鬧, 一時間引發了嚴重的公關危機其實,這種案例這幾年出現的太多了,有的人買的新車是水泡車,有的人買的新車有維修記錄,有的人買的新車還沒怎么開就出現各種重大故障……基本上每年到了315,都有大量針對4S店的投訴,各種品牌基本都沒遺漏過,這么多年也沒有實質性的改觀,反而是數量越來越多、性質越來越惡劣。據中消協發布的數據,在全國具體商品投訴中,汽車及零部件投訴從2018年起連續兩年高居榜首。
亂象何以長期存在?
一大原因或許是消費者與4S店間的專業鴻溝。汽車維修及售后專業性強,4S店許多手法極具隱蔽性,大多消費者雖然聽過種種套路,一旦事到臨頭,仍然無從判斷,只能聽之任之。即便發現了,多數人迫于維權成本過高而選擇吃啞巴虧,即便有人較真兒,在取證方面4S店也占有絕對優勢。簡言之,在與4S店打交道時,由于弱勢地位,消費者難以個人之力維護自身合法權益。中國法學會消費者權益保護法研究會副秘書長陳音江也表示,客觀上因為專業性比較強,信息不對稱,維修保養過程中,車主往往不知道自身權益受到了侵害,這樣的情況下車主去維權更是無從談起。
立足行業來看,4S店亂象與汽車市場的變化不無關系。在20多年的急速擴張之后,2018年,中國的4S店達到3萬家,非常龐大。但盛極而衰,拐點也不可避免的到來了!也就在這一年,中國汽車銷量首次出現下滑,汽車市場基本飽和了。到了今年,在眾所周知的大環境下,銷量都是腰斬再腰斬再腰斬……車賣不動了,4S店靠什么掙錢呢?4S店最核心的三大賺錢業務是:整車銷售、配件、維修,在收入構成中的結構基本是2:1:4。賣車的確賺錢,但是維修服務才是收入大頭。這也是這次砸車事件出現的重要原因之一。然而,這并不是侵害消費者權益的理由,反而提醒著傳統4S店轉型升級。
行業亂象何時消?
10月19日下午,兩家涉及的車企相繼發布了針對此事的公告。其中,最先回應的是東風日產,其通過企業官方微信表示,公司對報道反應的問題高度重視,并緊急成立了轉向工作組展開調查。調查結果顯示,該專營店已嚴重違反《東風日產售后服務基礎管理標準》,并對其作出了取消星級評價,并限期整改的處理。與此同時,東風日產表示,公司將立即開展對全國專營店的售后服務檢查工作,加強對終端服務行為的監管,堅決杜絕此類行為的發生。
緊隨東風日產,上汽大眾在晚間也對此進行了回應。相對比來看,上汽大眾的4S店通過砸車的方式來增加定損,增加收入的方式更為惡劣。上汽大眾在其發布的聲明中也提升了對經銷商的處罰力度。上汽大眾表示,該經銷商相關行為涉嫌嚴重違反上汽大眾經銷商經營管理指導方針,已責令該經銷商立即停業,接受相關調查。
雖然相關涉事公司已經拿出了可觀的態度,但是這件事情并沒有煙消云散。未來,如何避免這樣事件再次出現,才是重中之重。
陳音江認為單純依靠消費者增加專業知識儲備,或者指望4S店誠信守法地經營都無法杜絕類似情況再次發生,“還需要有關部門加強日常監管,不能完全寄希望于4S店的誠信自律,一旦有消費者投訴,調查核實清楚,對4S店進行嚴厲的處罰,形成絕對的震懾作用。”
所以,如何消滅4S店里的那些貓膩,需要監管部門和4S店自身,都行動起來。
對于監管部門來說,監管工作千萬不能搞一陣風,而是應該常態化。比如可以設立網絡投訴平臺,讓消費者隨時都有提出疑惑并請專業人士鑒定的途徑。再比如,針對消費者不懂專業無法取證的劣勢,監管部門可以配合司法解釋,強制要求4S店在維修保養每輛汽車時都進行全程錄像,日后若有糾紛4S店需要拿出視頻證據來證明自己沒有過錯,同時也方便專業人士查看問題所在。畢竟,此類糾紛中車主舉證難上加難,4S店卻是占有絕對優勢的,將舉證的一方定為4S店,也是相對公平的。
對于4S店來說,自身的管理工作也應更加合理、更加人性化,同時還應懂得“誠信是消費市場上最大競爭力”的道理。報道中指出,這兩家4S店員工藏有如此多貓膩,主要是他們的收入主要靠提成,也許這就是他們理直氣壯地說出“只要干這行就沒有干凈的”原因所在。“修車是不掙錢的”,所以“只換不修”,這個問題從另一個角度來看,何嘗不是一種對資源的浪費?企業以營利為目的無可厚非,但一家企業要想樹立好口碑、永續經營下去,誠信二字是萬萬不能少的,合理進行績效考核、合法激發員工工作熱情,同樣是不可缺的。不觸法,是底線;講道德,方能長遠發展。
結語:
這次事件的發酵并非偶然,是長期積壓的矛盾之下的爆發。如同新華社的報道說的一般“砸的不是車,而是自己的品牌。”壓力之下,4S琢磨著怎么適應新形勢才是正路,可惜很多店只會動歪腦筋,靠偏門掙錢。這樣的現象越多,消費者與4S店的鴻溝也就越多。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