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差時帶著親媽、扛著兩個娃,白天應對快節奏的工作,晚上喂奶帶崽,工作“白加黑”;剛忙完工作上的事,回家撲面而來的就是喂小孩吃飯、換尿片、給孩子洗澡哄睡等家務;家里遇到突發狀況時,跟單位請假的大部分是媽媽……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一邊工作,一邊顧家,拼搏在職場和家庭兩個“戰場”的職場媽媽通常“壓力山大”,亟須減壓。
方案與尿片齊飛,“超人媽媽”身心疲憊
“經常有人問我,兼顧家庭與事業是怎么做到的,我的回答是育兒、家庭兩不誤很難做到,只不過是每段時期的重心不一樣而已,而且是以職場媽媽犧牲了自己大部分時間為代價。”這是一位二孩媽媽寫在微信朋友圈里的話。
育兒、工作兩不誤的職場女性被稱為“超人媽媽”。半月談記者采訪發現,很多職場女性看上去事業和家庭雙豐收,實際上她們負重前行,經常感到身心俱疲。一些職場女性特別是職場媽媽經常陷入三大困境。
——睡眠不足,身體常處于亞健康狀態。受訪的職場女性表示長期處于疲倦狀態,事業與家庭平衡是難事,有時候為了工作犧牲陪伴孩子的時間,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有時候為了孩子不得不丟下工作,又被領導批評。
一位職場媽媽李蕊告訴半月談記者,她孕期反應嚴重,一邊開車,一邊藍牙電話與客戶溝通,在一個路口等紅燈時,來不及下車的她竟然一口吐在方向盤上,“紅紅綠綠沾了一身,路口執勤的交警都驚呆了”。在孩子3歲讀幼兒園之前,她就在工作與育兒的“夾縫中求生存”,沒有出去看過電影,更沒有時間逛街,除了上班就是帶娃,每天晚上能夠睡滿4個小時就“幸福得想哭”。
——心理壓力大,情緒波動大。一些職場媽媽還面臨產后肥胖、乳腺炎等問題,而夾在吸奶器和紙尿褲中的新晉媽媽根本顧不上自己,圍著幼小的孩子打轉,要學會處理嬰兒黃疸、過敏、感冒、吐奶等問題,常感到心理壓力大,如果缺乏家庭成員的支持,甚至產生焦慮、抑郁情緒。
“工作和家庭兩邊不討好,心理壓力很大,會有要崩潰的感覺。成年人的生活里沒有容易二字,我在一個人帶孩子的時候體會太深了。” 33歲的職場媽媽李潔(化名)告訴半月談記者。
雷厲風行的她好不容易在長沙某國企升為人事經理,生育二孩休完產假重返職場時,卻發現原本的職位早已被他人占據。由于對新崗位不適應,李潔在工作中常出差錯,回到家中,兩個孩子的養育問題都落到李潔身上,而丈夫也正值事業上升期,常年在外,對家庭很難顧及。這種焦慮、抑郁情緒越積越重,她一度到湖南省腦科醫院看心理科醫生尋求專業幫助。
——缺少家庭支持,常感力不從心。“為了在有限產假里多陪寶寶,懷孕后期我一直上班,直到預產期前幾天,才提交了產假申請。胎兒太大,只能剖宮產,術后第二天,傷口痛得讓人想自殺,但為了寶寶盡快吃上母乳,還是忍著痛翻身喂奶。可以說成家前我是假期到處浪、下班葛優躺、出門必化妝,有了孩子后是:肚上一道疤、衣服塞不下、成天在奶娃。”職場媽媽羅清平告訴半月談記者。
“現在很多女性走向社會,男性卻難以回歸家庭,所以很多職場女性一邊賺錢一邊養娃,相當于做雙份工作,我老公每天到家累得都不說話,更別提照顧小孩了。”年輕媽媽陳燕說。
生活與工作是兩個頻道,職場媽媽需要有迅速切換頻道的能力。面對不同的評價體系,得不到認可,是職場媽媽普遍面臨的問題。
生活不易,為愛負重前行
現代女性自我意識覺醒,需要在工作中獲得和展現獨立價值,而社會對女性的要求也已不局限于“相夫教子”。一些職場女性表示,在工作上干出點成績,不僅想成為孩子的榜樣,也是為了實現自我價值,維護自己的尊嚴。
一些職場媽媽告訴半月談記者,作為既要顧家又要養家的職場女性,不得不付出更多,甚至在孩子還小的時候犧牲掉自己幾乎所有的娛樂時間。
“每當因為工作上的事情而忽略了孩子時,會有一種愧疚感,所以會盡量高效地處理完工作上的事情后,趕回家陪孩子。”羅清平說,她會給不懂事的孩子寫信,希望孩子長大了能理解她:“世間安得雙全法,不負職場不負卿。媽媽很怕你以后會不跟我親,怨我不陪你,請原諒媽媽。我希望你長大以后,能以媽媽為傲,我不想只做一個保姆,而更希望當你人生路上的引路人。”
程英是一家大型企業的中層骨干,也是兩個孩子的媽媽。她的二寶現在半歲了,還在哺乳期,由于工作性質需要出差,她總要組成一支“6199部隊”同行。程英說:“出差的時候帶著媽、大寶和二寶,白天媽和娃在賓館,晚上我給二寶喂奶,很辛苦,但堅持就是勝利。我想成為孩子的榜樣,就必須拼盡全力奔跑,讓他看到媽媽努力的樣子。”
職場媽媽盼得到更多支持
——盼得到丈夫更多的支持。“我掙的錢和老公一樣多,但家里有什么急事,都是我請假,他還說自己工作多苦多累,好像我不用工作似的。”一位職場女性吐槽說。半月談記者發現,一些職場女性不僅要承擔工作還要獨自承擔育兒責任,很多時候得不到丈夫的支持與理解,難免產生厭煩、焦慮等情緒。
湖南省第二人民醫院臨床心理科副教授程明建議,在面臨家庭和工作的雙重壓力時,職場媽媽要學會改變思維方式,多關注積極正面因素,不要追求完美;丈夫應主動多承擔家庭職責,減輕職場媽媽的負擔,讓其有時間做一些自己感興趣的事情;職場女性也要學會通過交友、運動等方式自我減壓。
——盼得到尊重和理解,希望職場上的偏見和歧視少一些。部分職場女性表示曾陷入“生”還是“升”的艱難抉擇,也面臨一些偏見和歧視。二孩政策放開后,一些單位會限制女性的生育時間,甚至有個別單位采取“抽簽”“排隊”等方式限制女性職工生育。
湘潭大學公共管理學院院長盛明科教授認為,一個社會文明程度越高,其自適包容和調解社會矛盾的能力就越強。“排隊”懷孕現象中的諸種勞動關系緊張甚至是糾紛,除了依賴于整個社會文明進步、法制健全外,亟須更深層次的社會治理創新,形成生育成本社會共擔的機制。
——盼得到社會對職場女性更多支持。盛明科建議,政府應鼓勵大型社區配備好幼兒園、托兒所等,健全服務婦女生育的各種設施,在就業、生育醫衛、勞動關系監管等公共服務和政策供給方面積極作為;婦聯、工會等團體要站在維護好婦女生育權、勞動權和休息休假權的高度,嚴格落實婦女權益保障法、勞動法等法律法規,最大限度維護婦女職工合法權益。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