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16日發布的《2018年我國互聯網網絡安全態勢綜述》指出,近年來,隨著互聯網與經濟、生活的深度捆綁交織,通過互聯網對網民實施遠程非接觸式詐騙手段不斷翻新,先后出現了“網絡投資”“網絡交友”“網購返利”等新型網絡詐騙手段。
綜述說,隨著我國移動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和應用普及,2018年通過移動應用實施網絡詐騙的事件尤為突出,如大量虛假的“貸款APP”并無真實貸款業務,僅用于詐騙分子騙取用戶的隱私信息和錢財。
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抽樣監測發現,在此類虛假的“貸款APP”上提交姓名、身份證照片、個人資產證明、銀行賬戶、地址等個人隱私信息的用戶超過150萬人,大量受害用戶向詐騙分子支付了上萬元的所謂“擔保費”“手續費”費用,經濟利益受到實質損害。
此外,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還發現,具有與正版軟件相似圖標或名字的仿冒APP數量呈上升趨勢。2018年,國家互聯網應急中心通過自主監測和投訴舉報方式共捕獲新增金融行業移動互聯網仿冒APP樣本838個,同比增長了近3.5倍,達近年新高。
綜述指出,這些仿冒APP通常采用“蹭熱度”的方式來傳播和誘惑用戶下載并安裝,可能會造成用戶通訊錄和短信內容等個人隱私信息泄露,或在未經用戶允許的情況下私自下載惡意軟件,造成惡意扣費等危害。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