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走進河北省大名縣張鐵集鄉2萬余畝沙土田里,農業機械正歡快地轟鳴,忙碌的人們在地里挖溝、施肥、埋種,一派火熱的山藥種植景象。
大名縣的白玉山藥今年種“火”了。去年,白玉山藥在田間地頭賣給收購商,被壓價極低。今年,小山藥有了“地域品牌”,可以通過互聯網直接對接市場,預期效益可達往年的3倍左右。那么,小山藥是如何“翻身”的?
在張鐵集鄉萬畝山藥溯源工程高產種植示范基地,大名縣農產品推廣服務協會會長袁殿均正在市、縣農業農村局執法人員的共同監督下指揮工人種山藥。
袁殿均介紹起今年山藥種植新變化:“市縣的執法人員是專程請來監督用藥及施肥安全的。將來,每一根山藥用的什么藥,施的什么肥,來自哪塊地,輕輕一掃二維碼就能一目了然。”
去年,張鐵集鄉開展了50畝的“二維碼”山藥實驗田種植,收獲后,一袋5斤裝的山藥在網上就賣到了28元,價格是其他山藥的3倍。嘗到了甜頭的張鐵集鄉今年開始在全鄉推廣種植。
大名縣農業農村局局長李興濤說,去年以來,他們縣大力實施特色農業品牌化發展戰略,為張鐵集山藥申請了地域品牌“張鐵集山藥”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有了品牌,山藥種植就有了更為廣闊的效益提升潛力。
然而,小山藥在直接對接市場上還需減少中間環節“卡口”。
在大名縣電子商務中心,袁殿均向記者展示了他們建設的微信小程序——大名特產農副產品商城,商城頁面除了展示銷售去皮山藥、禮盒裝貢品山藥等地域品牌“張鐵集山藥”的產品,還有大名縣特色花生、大蒜、紅薯等農業產品。通過頁面不僅可以方便快捷地下單購買產品,還能溯源查詢產品從種植到收獲的詳細信息。
張鐵集鄉黨委書記董建強說,“張鐵集山藥”未來要走的路就是“互聯網+”農業,通過打響地域品牌,讓小山藥直接對接終端購買市場,讓消費者購買質優價低的產品,讓種植戶好產品賣上好價錢。
今年,大名縣還將依托張鐵集鄉扶貧產業孵化園謀劃建設山藥專業倉儲批發市場,拓寬山藥銷售渠道,提升銷售議價能力,推進山藥酒、山藥粉等山藥深加工項目建設,讓品牌農業真正成為富民強縣的農業支柱產業。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