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日前在推特上宣布,首批“太空蜜蜂(Astrobee)”機器人將在本月奔赴國際空間站,輔助宇航員開展科研、維護等工作。
“太空蜜蜂”由位于硅谷的NASA艾姆斯研究中心研制,外形是一個邊長約32厘米的立方體,重約10千克。別看個頭不大,科技含量卻挺高。它裝備多款相機組成視覺導航系統,能夠在國際空間站內自主飛行并規避碰撞,并通過小型風扇“鼓風”提供飛行動力。“太空蜜蜂”的能源依賴電池供電,其能在電量將盡時自動飛往補給站充電。這種補給站由NASA專門設計,裝有對接部件將機器人牢牢抓住。
“太空蜜蜂”可謂本領高強,既能充當“自拍神器”記錄宇航員的工作生活,又能化身“檢查能手”監測空間站中噪音和空氣質量,還能作為“貼心管家”助人搜尋遺忘了的工具。此外,“太空蜜蜂”配備了一個機械臂,既可協助宇航員拾取物品,也能抓緊墻上的把手將自身位置固定,以借機“歇歇腳”,減少能源消耗,提高拍攝清晰度。
NASA一共制造了3個“太空蜜蜂”,本月計劃將其中兩個送入空間站。恰如其名,這種機器人能夠像“蜜蜂”一樣形成編隊、分工合作、協同完成任務。
“太空蜜蜂”并非人類首次在國際空間站上部署小型機器人。早在2006年,NASA開始在國際空間站中試驗代號“球體(SPHERES)”的機器人;2017年,日本宇宙航空研究開發機構(JAXA)將“內球(Int-Ball)”機器人送入國際空間站日本實驗模塊;2018年,歐洲航天局也開始在空間站“哥倫布模塊”驗證“西蒙(CIMON)”智能機器人。相比這些“同行”,“太空蜜蜂”具備從充電到工作全自主運行能力,能夠長時間獨立工作
(新媒體責編:wb001)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