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旅客,大家好!7號車廂的‘農林知識小課堂’馬上就要開講了,我們邀請到西北農林科技大學的專家為大家講授獼猴桃種植和病蟲害防治知識,老鄉們快來聽課吧!”8月2日,在廣元至寶雞的6064次公益性“慢火車”上,剛上車的李大爺聽到廣播聲后連忙吆喝同伴:“這講座好,走撒,去晚了就沒得座位嘍!”這是中國鐵路西安局集團有限公司主動服務沿線百姓的生動一幕,也是鐵路部門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持續開好公益性“慢火車”,助力貧困群眾脫貧致富的生動實踐。
鐵路部門認真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聚焦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目標任務,按照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黨組要求,把全國14個集中連片特困地區作為扶貧攻堅主戰場,在全路范圍組織開行81對公益性“慢火車”,為助力貧困地區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服務沿線經濟社會發展和群眾出行等提供了堅強保障。
81對公益性“慢火車”票價低廉、乘車方便,開行范圍覆蓋全國21個省區市,經停530個車站,途經吉林延邊、內蒙古東部、湘西地區、云貴地區、涼山藏區、南疆地區等35個少數民族地區,其中國家級貧困縣市達104個。
在高鐵網四通八達、復興號奔馳在祖國廣袤的大地上的今天,81對公益性“慢火車”幾十年如一日地翻山越嶺,讓沿線百姓享受鐵路改革發展的紅利,帶動了地方經濟社會發展和脫貧攻堅。穿行于烏伊嶺與佳木斯間的6274/6271、6273/6272次公益性“慢火車”,被沿線學生親切地稱為“綠皮校車”。40多年來,這趟列車護航山區孩子安全往返、追逐夢想。普雄至攀枝花的5633/5634次公益性“慢火車”7月1日剛滿50歲,與創造了中國乃至世界鐵路建設史奇跡的成昆鐵路同齡。作為成昆鐵路的標志性列車,它穿行于我國深度貧困的“三區三州”之一的涼山彝族自治州,為閉塞的山區搭起了一座與山外世界溝通的橋梁,是彝族老鄉心中的便民車、致富車。中國鐵路沈陽局集團有限公司管內運行于通化與集安間的4347/4348次公益性“慢火車”同樣有著悠久歷史,全程115公里,停靠12個小站,經6條隧道和17座橋梁。1965年趙心水導演拍攝的電影《特快列車》就以這趟“小慢車”為素材,至今仍被沿途百姓津津樂道。
為確保公益性“慢火車”高質量開行,根據國鐵集團黨組要求,各鐵路局集團公司提高政治站位,強化責任擔當,完善工作機制,確保力度不減、標準不降、投入不少。全路各單位主要領導親自上手,每年添乘調研公益性“慢火車”的開行情況,推動各項措施精準到位;客運、車輛、運輸、房建、扶貧、宣傳等相關部門分工負責、加強配合,形成齊抓共管、合力共為的良好工作格局。以旅客需求為導向,鐵路部門在優化開行方案、加強乘降組織、提供便民服務等方面,采取了一系列安全服務措施,特別是疫情防控期間嚴格落實各項措施,做到公益性“慢火車”安全有序可控,保障了人民群眾出行安全。中國鐵路成都局集團有限公司按照“早進城、晚出城”“兩頭不摸黑”的原則調整列車停點,方便沿線群眾出行。中國鐵路昆明局集團有限公司結合防洪安全實際,在汛期控制發售3天內車票。中國鐵路蘭州局集團有限公司針對旅客攜帶編織袋、大提包等行李物品較多且易破損的特點,在車上安置百寶箱,配備針線、膠帶等用品。
為進一步擴大鐵路運輸扶貧輻射面,鐵路部門積極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的宗旨,充分利用站車資源,助力沿線貧困群眾脫貧致富。西安、成都、昆明局集團公司在列車上為沿線群眾提供農產品推介、土特產銷售、市場供求信息發布等服務,合理改造車內布局,將部分座席改造成大件行李存放處,將行李車改造為“惠民助農列車集市”主題車廂。中國鐵路廣州局集團有限公司在車站開設扶貧專柜,對貧困地區農產品進行宣傳,其管內7266次公益性“慢火車”每年助力沿線農戶銷售冰糖橙數萬斤。作為山東唯一的公益性“慢火車”,淄博至泰安的7053/7054次列車設立了“惠民助農”農副產品展區,為山區百姓帶貨。每年4月末至6月初春耕時間,從佳木斯開往前進鎮的4135次、4133次公益性“慢火車”都會迎來大量前往黑龍江省水稻主產區紅興隆、富錦、建三江、前進鎮等地插秧的務工旅客。優質的服務、低廉的票價、合理的出行時間,給他們外出打工創造了最優“淘金”條件。據了解,這兩趟列車自2007年開行至今已安全運送旅客3600萬人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服務鄉村振興戰略中,按照“一線一策略”“一車一品牌”原則,鐵路各單位創新打造了一批頗具地方特色的公益性“慢火車”服務品牌,增強了沿線人民群眾的幸福感與獲得感。如今,西安局集團公司“慢火車·優生活”、廣州局集團公司“湘西慢慢游”、成都局集團公司“成鐵彝鄉情”、蘭州局集團公司“富民號”“幸福鄉村號”等品牌深入人心,廣受沿線百姓贊譽和社會好評,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益。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