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路助力上海人民乘風破浪奔小康紀實
大江奔流,一如千年。古老的入海口上海新顏煥發,像一顆璀璨的明珠鑲嵌在中國大陸東方。
通江達海的上海,依托密集的高鐵網,擎起長三角地區發展的龍頭,與蘇浙皖三省共畫都市“同心圓”、共下發展一盤棋、共建高質量發展“樣板間”。
都市圈借力高鐵擴版圖
面向全球、面向未來,提升上海城市能級和核心競爭力,引領長三角一體化發展,人便其行是重要基礎。
“現在想想,有點后悔。”說起過去,上海屈臣氏日用品有限公司無錫分公司經理張小姐有些不好意思,“前幾年,公司想把我從無錫提拔到上海總部擔任區域經理,我一直猶豫,最后還是拒絕了,因為當時從無錫到上海坐火車要兩個多小時。沒想到,現在從上海到無錫坐高鐵只要40分鐘。換作現在,我絕不會放棄升職的機會。”
從無錫到上海,原先走的是滬寧鐵路。它是中國最繁忙的鐵路干線之一,將蘇州、無錫、常州、鎮江、南京5座散落在長江南岸的城市與上海串連在一起,成為中國重要區域經濟板塊長三角的重要一“邊”。
2007年4月18日,時速200公里以上的動車組在滬寧鐵路上運行,上海至南京的旅行時間縮短至2小時內。如今,滬寧間先后開通了時速350公里的滬寧城際鐵路和京滬高鐵,兩地的時空距離縮短至1小時左右。
以速度取勝的高鐵,改變了長三角地區各城市之間的時空距離。隨著長三角地區的高鐵建設成網,上海、江蘇、浙江、安徽三省一市已經形成以上海為中心的0.5至3小時高鐵都市圈,滬杭、寧杭、杭甬、杭長、合福等20多條高鐵構筑起快速客運網絡。
如今,由上海、上海南、上海虹橋三大客運站以及上海西、南翔北等客運站組成的上海鐵路客運樞紐,日常開行高鐵列車超過400對,每年還以9%的增幅增長,每日運營時間內平均1分多鐘就有一趟高鐵列車駛離或到達上海。
為滿足上海日通勤、周通勤旅客的需求,鐵路部門在早高峰8時前開行蘇州、昆山、嘉興、杭州至上海的高鐵動車近20對,周末增開上海至無錫、南京、合肥、安慶、六安等地的動車組20多對,有效放大了長三角地區同城效應。同時,他們還提供了中心城市間整點直達、熱點景區旅游列車等客運產品,讓“說走就走的旅行”成為可能。
便捷快速的高鐵還縮短了上海與全國其他地區的時空距離。人們從上海出發,1小時內可到無錫、常州、杭州;2小時內可到鎮江、南京、金華、寧波;3小時內可到合肥、蚌埠、徐州、蕪湖、溫州、麗水;4小時可到黃山、安慶、南昌;5小時可到武漢、福州、北京;7小時可到廣州、廈門、西安;9小時可到貴陽、太原;12小時可到重慶、成都、昆明、哈爾濱……一日可達的城市已覆蓋東北、華北、華中、華東和華南等全國大部分地區。
依托高鐵升級服務功能
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實施的《長江三角洲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指出,形成有影響力的上海服務、上海制造、上海購物、上海文化“四大品牌”,推動上海品牌和管理模式全面輸出,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和參與國際競爭提供服務。
在閔行區華漕鎮長大的劉琪做夢也沒想到,過去偏遠的郊區小鎮如今變得如此高大上。為建設虹橋商務區,她的老家已拆遷,取而代之的是一座座高聳的商務大樓、一排排整齊的商品房、一個個華麗的購物商場,仿佛另一個徐家匯商圈。
近年來,隨著上海虹橋站投入使用,上海市政府開發建設了虹橋商務區。7年來,虹橋區域化發展效應已經顯現。很多企業采用“將中國區或長三角區域總部設于虹橋商務區、將制造工廠挪至長三角城市”的發展模式,借助高鐵搭建總部與工廠通道,進一步降成本增效率。目前,虹橋商務區入駐企業已超過1.6萬家,其中包括300多家開發商總部和上市公司區域總部。
產業布局自有市場之手調配,經濟要素總會向著效率最大化流動,虹橋商務區正是這一效應的一個縮影。高鐵時代加速了人流、物流的流動,與之相伴的是資金流、技術流和信息流及其產生的輻射力,生產要素動起來,經濟也就火起來了。
隨著高鐵的延伸效應,上海、杭州、南京、合肥的引領能力不斷突出,產業結構不斷優化。上海建立自貿區后,不斷向高端服務業轉型發展,越來越多的企業將生產基地外遷,并將跨國中心、結算中心放在上海,推動上海作為全球城市的非核心功能疏解,以及經濟中心、金融中心、貿易中心、航運中心能力的不斷提升。
經濟的發展,同樣需要人才的安居樂業。鐵路,尤其是高鐵,其便捷性使人的跨城流動變得更容易,“雙城”生活逐漸成為長三角地區市民生活的一道風景線。近年來,每年上海高校畢業生人數高達17萬人以上,就業率保持在90%以上,非上海生源畢業生留滬比例在80%以上。上海的高房價并沒有讓這些年輕人退縮,其中的一個重要原因,就是高鐵建設成網、出行便捷,讓部分年輕人選擇在上海就業,在長三角一小時交通圈內購房置業。
如今,整個長三角地區,一個以“上海知識型服務業體系”“杭州現代商務休閑、文化創意產業為核心的高附加值產業體系”“寧波現代物流商貿和電子商務為主的商貿產業體系”“蘇州、無錫、常州等區域特色新型制造業產業體系”為核心的區域聯動發展新模式正在形成。
助力城市群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
6月5日,上海至蘇州至湖州鐵路開工,這是鐵路部門加強重大工程建設,加快完善長三角地區生態綠色一體化發展示范區交通網絡布局而精心打造的又一條標志性城市走廊。
切實發揮鐵路運輸比較優勢,更好服務長三角經濟轉型升級和生態文明建設。鐵路部門聚焦構建長三角地區區域高度互聯互通的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科學有序、安全優質抓好鐵路建設項目實施。今年底,長三角地區鐵路營業里程將達到1.3萬公里,其中高鐵將到達5300公里。
未來,上海將擁有11條對外鐵路通道,客運樞紐將打造上海、上海虹橋、上海南、上海東、上海北五大樞紐車站;貨運樞紐將打造南翔路網型編組站,外高橋、閔行、石湖蕩、徐行4大物流基地,以及北郊城市配送、楊浦站冷鏈運輸等專業物流基地,更好地服務上海城市建設發展。
鐵路建設的高歌猛進,釋放了普速鐵路的運能,為上海航運中心的建設和區域經濟發展提供了貨運保障。鐵路部門在上海地區重點加強港口集疏運體系建設,組建上海港、中海、鐵路等各方參與的合資公司,大力發展集裝箱多式聯運,目前已啟動上海蘆潮港海鐵聯運項目,正在積極推進外高橋港區鐵路及集裝箱辦理站建設。通過增加鐵路運量,有利于減少公路運輸對生態環境和城市道路交通的影響,為打贏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作出貢獻。
走進上海安亭商品車物流基地,一排排大眾汽車整齊停放在股道邊,占地2.2萬多平方米的貨場令人震撼。緊鄰上海大眾集團公司的鐵路商品車物流基地,可容納650多輛商品車,鐵路高效、便捷的運輸方式,吸引了每年近13萬輛商品車運量。
在地處江海交匯處的上海,擁有年集裝箱吞吐量世界領先的港口。近年來,鐵路部門圍繞“一帶一路”建設和長江經濟帶發展,與上海港等單位共同組建上海港海鐵聯運有限公司,用好上海市優惠政策,推行“到站視作進港,出港視作上路”的運營模式,補強鐵路設施尚未直通碼頭的短板,壓縮“最后一公里”物流成本。他們還開行上海至成都方向沿江班列5列,為上海發揮對中西部地區輻射作用提供了快捷的物流通道。
7月下旬,一列滿載42只標準箱冰箱的鐵海聯運班列從合肥北物流基地出發,13個小時后抵達上海蘆潮港后乘船發往東南亞、北美等地區,標志著合肥北至蘆潮港鐵海聯運班列正式開通運營。在上海區位優勢的輻射帶動下,安徽中部、江蘇北部等地區相繼構建起多式聯運的綜合交通體系,為推動長三角區域人員、物資、資金、技術、信息加速流動,深化跨區域合作,形成一體化發展市場體系提供了重要支撐。
坐擁高鐵網,共舞長三角。風云際會的上海正憑借鐵路優勢,充分發揮作為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龍頭作用,推動周邊城市協同發展,打造具有全球影響力的世界級城市群,讓黃浦江畔的未來更可期。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