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國國家鐵路集團有限公司4日召開的工作會議上,最新數據顯示,2020年國家鐵路旅客發送量21.6億人次;全面推行電子客票,旅客持身份證可在全國2878個高鐵和普鐵車站“一證通行”,惠及99%以上鐵路出行人群。
隨著近年來高速鐵路的發展,鐵路建設成果頗豐。中國鐵路取得了卓越成績,多項自主知識產權和世界第一讓鐵路部門在“十三五”期間交上了滿意的答卷。在國人的心靈深處,鐵路有著特殊的意義。鐵路是人們生活方式和集體記憶的一部分。對很多人們而言,鐵路的這一頭是家鄉,那一頭則是夢想,是很多人的驕傲和自豪,是國家一張金燦燦的名片。
交通強國,鐵路先行。國鐵集團也在不斷完善各項政策和出臺新的制度,中國鐵路運輸記錄也在不斷地刷新,這些都是鐵路部門不斷完善路網規模、提高運輸能力、提升服務水平的必然結果。鐵路“十三五”圓滿收官。全國鐵路營業里程由12.10萬公里增加到14.63萬公里、增長20.9%,高鐵由1.98萬公里增加到3.79萬公里、翻了近一番,復線率由53.5%增長到59.5%,電氣化率由61.8%增長到72.8%,“四縱四橫”高鐵網提前建成,“八縱八橫”高鐵網加密成型;國家鐵路完成貨物發送量157.8億噸、較“十二五”增長1.7%,完成旅客發送量149億人,其中動車組發送90億人,較“十二五”分別增長41%、152%。一次次客流數據新高的報送,體現著民眾對鐵路出行的信賴;一組組攀升的數字,更彰顯了民眾對鐵路出行的鐘情。我們能夠真切感受到鐵路服務的改變,也有理由相信鐵路會變得越來越好。
當今世界面臨百年未有之大變局,正在經歷新一輪大發展大變革大調整,人類面臨的不穩定不確定因素依然很多。“我們看世界,不能被亂花迷眼,也不能被浮云遮眼,而要端起歷史規律的望遠鏡去細心觀望。”站在“兩個一百年”的歷史交匯點,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新征程即將開啟。中國鐵路的發展具有深遠的歷史意義和現實意義,是建設服務國家戰略的基石,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做出應有貢獻。
穿過崢嶸歲月,走過風雨征程,中國鐵路在枕戈待旦、變革圖強中,把光榮與夢想寫在廣袤的大地。集結號再次吹響,交通強國,鐵路先行,確保“十四五”開好局,征途漫漫,惟有奮斗。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