坐著高鐵看中國,發現最美鐵路采訪團走進鄂豫皖大別山交界處,追尋紅色足跡,參加“慢火車”上的故事會感受最美鄉村建設。4月24日7時24分,由麻城開往淮濱的8332次列車迎著朝霞駛離麻城站。列車穿行在大別山間,列車上由50余名媒體記者和中國鐵路武漢局集團有限公司的優秀黨員代表等組成的最美鐵路發現團,以及大別山區的老鄉共同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慢火車”故事會。
“慢火車”雖然不是最快的交通工具,但在大別山革命老區人民心中卻有一種日久生情特殊的感情。自1996年9月1日京九鐵路開進大別山,公益性“慢火車”便與大別山人民結下不解之緣。二十多年來,鐵路雖經歷了數輪調圖,但公益“慢火車”卻始終不離不棄地在沿途小站間往返,為鐵路沿線上學、趕集、務工、探親百姓提供了極大便利,是老鄉們口碑相傳的“求學車”“致富車”“幸福車”。
一條鐵路串聯起城市山村,三節綠車皮承載一方百姓的希望與夢想。高鐵雖快,更多的是開往“詩和遠方”;“慢火車”雖慢,但服務百姓出行和助力脫貧攻堅的腳步從未停歇。二十五年來,往返于麻城、江西九江、河南淮濱等地的三趟公益性“慢火車”,停靠在遠離城市喧囂的鄉鎮小站,為湖北紅安、麻城,河南信陽、新縣等地打贏脫貧攻堅戰以及銜接的鄉村振興發揮著巨大貢獻。
悠悠“慢火車”,滿滿民生情。在追風逐夢的高鐵時代,談起“慢火車”是一個時代并不完美的記憶,并逐漸被人們淡忘。但在祖國大江南北的偏遠山區,仍有81對公益性“慢火車”滿載著深深的民生情懷穿行在山間林海,停靠全國530個車站,穿越21個省、市、自治區的35個少數民族地區,架起偏遠地區與外界溝通的紐帶和橋梁。安全便捷、風雨無阻的服務,加上兩站間最低僅1元的親民票價優勢,溫暖著沿線站點的每一位乘客,既為城鄉百姓搭起溝通的橋梁,還帶動當地旅游業蓬勃發展,為老區人民帶來真金白銀的實惠收入。
二十五載初心不改,服務故事情滿車廂。公益性“慢火車”上有著機務、車務、工務、車輛等鐵路部門為慢火車服務的故事,每天演繹著精彩,滿滿的民生溫度、滿滿的幸福美好不斷在青山間延伸。“人民鐵路為人民”只要“慢火車”能助力老區人民駛向幸福的新生活,其公益性便不會褪色,這道流動的綠色風景線一往無前朝著“人民滿意”的方向努力奔跑。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