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高鐵成功靠的是創新戰略,保持創新精神以及打磨提升細節。為鞏固優勢,要保持對創新的投入和對技術發展的敏銳。
6月25日,隨著全國鐵路第三季度列車運行圖開始實施,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擴大到京滬、京廣、京哈、徐蘭及成渝高鐵開行。
4年前的同一天,具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的中國標準動車組剛剛被命名為“復興號”。4年間,從命名首發到擴大運營范圍,再到智能動車組在京張高鐵實現時速350公里自動駕駛,直到此次擴大智能動車組運營范圍,復興號通過不斷創新,一次次將我國高鐵技術水平推向新高度。
我國高鐵之所以能夠有這樣的成績,既得益于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集中力量辦大事的優勢,也源自持續不斷的創新。
中國高鐵成功靠的是不斷創新戰略。我國高鐵起步較晚,但從規劃起就目標明確,不能采取拿來主義,也沒有走捷徑,而是堅持走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的路子。從機車到系統,一點點研究,一步步突破,從跟跑到并跑再到領跑,逐步搭建起自有技術平臺,最終打造出擁有純正“中國血統”的復興號。
中國高鐵成功靠的是保持創新精神。創新并非一時之功,中國高鐵難能可貴之處在于始終保持了創新的精神,不斷尋求突破。有了普通的高鐵,就開始研發適應高寒氣候的高鐵。高寒地區有了高鐵,適應高原氣候的高鐵又納入日程。當中國高鐵在各種極端環境中任意馳騁時,高鐵研發機構又開始為它們提升“腦力”,打造復興號智能動車組。
中國高鐵成功更是靠不斷打磨提升細節。以此次擴大開行的復興號智能動車組為例,它并不是簡單地將京張高鐵上運行的智能動車組搬運到其他線路上,而是總結已有的智能動車組運行經驗,在多個方面增設智能配置,推動服務功能不斷優化。同時推出不同編組的新型“復興號”智能動車組,更好適應各種條件,力求更好滿足需求。
當前,我國高鐵已經實現了后發趕超,整體領先世界。接下來,仍然要保持創新的投入,鞏固來之不易的優勢。此外,還要保持對技術創新的敏銳。雖然我國高鐵規模和技術已經實現了世界領先,但競爭依然在繼續。曾經領先的國家并不會甘于落后,有的尋求新的科技突破,有的研發新的模式,希望能夠奪回領先地位。面對激烈的競爭,我們要始終保持對創新的敏銳和熱情,不斷追求更加先進的技術,占領競爭制高點。
人民的需求就是科技努力的方向,也是科技發展的目的所在。復興號智能動車組,除了在智能運維水平上的提升外,更多的精力放在提升出行體驗上。無論是無障礙車廂的設置,還是更優質的移動網絡服務;無論是更加舒適的座椅,還是增加手機充電口,諸多改變都力求讓服務更人性化。
“十四五”規劃和2035年遠景目標綱要提出,堅持創新在我國現代化建設全局中的核心地位,把科技自立自強作為國家發展的戰略支撐。作為科技自立自強的典范,高鐵的成功經驗為各行各業開展創新提供了可借鑒的樣板。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