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3日晚在北京出席二十國集團外長視頻會議。他在發言時指出,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全球疫情相互疊加,中方呼吁以聯合國成立75周年為契機,重申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的莊嚴承諾,攜手推進后疫情時代全球治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王毅說,在防疫安全前提下,各方要逐步、有序擴大人員往來,開展政策對接,創新合作機制。中方愿與各方攜手發起“人員與貨物跨境流動便利化倡議”,推動雙邊和區域人員和貨物便利化安排形成網絡。歡迎二十國集團成員積極參加。二十國集團要加強團結合作,確保利雅得峰會取得成果,包括促進疫苗可及性和可負擔性,釋放數字經濟潛力以及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國家的支持力度。
以下為王毅的發言全文:
加強合作 共克時艱
——國務委員兼外長王毅在二十國集團外長視頻會議上的發言
(2020年9月3日,北京)
尊敬的費薩爾外交大臣,各位同事:
當今世界百年變局和全球疫情相互疊加,單邊保護主義抬頭,全球化遭遇逆風,國際局勢動蕩不定。
面對新挑戰,多邊主義是唯一選擇。維護國際和平安全、促進可持續發展、應對新冠疫情和氣候變化,都必須堅持多邊主義。為此,我們要維護以國際法為基礎的國際秩序,加強以聯合國為核心的國際體系。中方呼吁以聯合國成立75周年為契機,重申對多邊主義和聯合國的莊嚴承諾,攜手推進后疫情時代的全球治理,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當前,全球疫情依然嚴峻,一些國家疫情反彈甚至面臨第二波沖擊,我們不可掉以輕心。同時,世界經濟亟待恢復,便利貨物、人員往來的需求迫切。本次外長會重點討論人員往來和邊境管控議題,十分必要和及時。中方愿提出以下建議:
第一、便利人員往來。在防疫安全前提下,逐步、有序擴大人員往來。為此,開展政策對接,創新合作機制。中方已同韓國、德國、新加坡、印尼等多國開通保障重要商務、技術等人員跨境往來的“快捷通道”,實施效果良好。建議各國將已搭建的雙邊通道升級為多邊網絡,更加高效合理安排商業航班、包機等,進一步密切相關國家間人員、經貿往來。
第二、合作防控風險。建議各國間強化疫情通報,建立國際防疫健康信息互認機制。實施遠端核酸檢測,互認檢測結果和健康碼,降低疫情跨境傳播風險。各國還要提醒本國公民嚴格遵守目的地防疫要求,目的地國也要給予他國公民相應健康安全保障。
第三、促進物流暢通。積極搭建貨物“綠色通道”。中國通過提高邊境口岸貨物通關效率,加強口岸基礎設施建設、推進數字化通關等,暢通產業鏈供應鏈。我們也要降低關稅和非關稅壁壘,取消不必要的出口限制措施,探討對重要醫療物資產品實施零關稅的可行性。
為促進上述合作,中方愿與各方攜手發起和推動“人員與貨物跨境流動便利化倡議”。中方提議近期召開邊境管理和人員往來便利化研討會,建議各方確定牽頭部門,建立聯系并加強溝通協調。我們還可探討成立特設合作平臺,努力推動各種雙邊和區域的人員和貨物便利化安排形成網絡。歡迎二十國集團成員積極參加。
二十國集團是世界主要經濟體,占全球經濟總量的85%、貿易總量的80%以上,互為主要經貿伙伴。如果二十國集團成員能在這方面率先行動并加強合作,不僅有助于我們自身恢復增長,也將對世界經濟的恢復和重建發揮重要引領作用。
各位同事,
面對百年一遇的嚴重疫情,二十國集團還要加強團結合作,在以下幾個方面集中發力。
當務之急是加快疫苗研發、生產和分配,建立抗疫“防火墻”。二十國集團成員要作出表率,促進疫苗的可及性和可負擔性,尤其要讓最不發達國家和高風險人群買得起、用得上。要發揮世衛組織協調作用,推動全球疫苗與免疫聯盟、流行病防范創新聯盟等機制形成合力。中國正同11個國家合作開展第三期臨床試驗。我們將在疫苗研制成功后,通過多種途徑與方式同各國共享,落實習近平主席關于將疫苗作為全球公共產品的承諾,與各方共同推動構建人類衛生健康共同體。
數字經濟在此次抗疫中發揮獨特優勢。我們要著眼“后疫情”時代發展趨勢,鼓勵新業態、新產業、新模式發展,釋放數字經濟潛力。數據安全是國際社會普遍關心的問題。中方正在積極考慮提出有關維護數據安全的倡議,呼吁各方開展建設性溝通協調,重視數據安全、有序跨境流動,共同塑造開放、公平、公正、非歧視營商環境,維護全球信息技術產品和服務供應鏈,共享數字經濟發展紅利。
要重點關注發展中國家面臨的困難,加大對疫情特別重、壓力特別大的國家的支持力度,包括進一步延長緩債期限。
我們要秉持同舟共濟精神,堅定踐行多邊主義,共同支持主席國沙特發揮領導作用,確保利雅得峰會取得成果。
(新媒體責編:zfy2019)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