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22日,中歐班列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專列在江蘇(蘇州)國際鐵路物流中心首發,為加深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水平、加快長三角區域的聯動和協同發展,打通了一條重要的戰略通道。
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專列的開行,是江蘇“中歐班列+長三角一體化示范區”的模式創新。“十四五”期間,江蘇將通過推動區域物流服務轉型升級、打造集約低碳的運輸結構調整示范樣板等措施,提高綜合運輸效率、降低物流成本,推動貨運物流綠色發展。
綜合貨運跑出“加速度”
10月中旬,中歐班列(海安—東盟)正式列入鐵路運行圖,標志著長三角地區至東盟國際貨運班列常態化開行。
今年以來,江蘇班列積極應對市場變化,將組織回程作為重要任務,截至10月22日,全省回程班列479列,同比增長26%,回程占比達34.26%;同時,持續推動國際物流通道建設,先后開通蘇州至芬蘭赫爾辛基、海安至越南河內、南京至荷蘭蒂爾堡、連云港至土耳其伊斯坦布爾、徐州至白俄羅斯明斯克等多條國際物流新通道。截至10月22日,江蘇班列今年已累計開行1398列,提前70天突破去年全年1395列的開行量,再創新高;其中,10月份前22天去程71列、回程72列,呈現去回均衡、量質齊升良好態勢。
不僅中歐班列跑出“加速度”,江蘇綜合貨運生產整體也保持較快增長。全省公鐵水空前三季度完成綜合貨運量21.2億噸、貨物周轉量8637.1億噸公里,同比分別增長8.7%、8.5%。港口生產運行趨勢穩中向好,累計完成貨物吞吐量23.8億噸,同比增長10.3%。
太倉港集裝箱運輸成效明顯,累計完成外貿集裝箱吞吐量273.1萬標箱,同比增長54.8%,創歷史同期最好成績。今年以來,太倉港全力建設近洋直達集散中心,新辟太倉港—胡志明線,太倉港至東南亞集裝箱班輪航線已覆蓋海防、胡志明、曼谷、林查班等東南亞主要港口;新辟太倉港—海參崴線、太倉港—東方港線,中國貨物可利用陸海聯運的方式,更好更快地運送至俄羅斯內陸城市和歐洲國家;升級日本關西線,運輸時效堪比空運,太倉港“中日快航”成為行業品牌。
隨著疫情防控形勢逐步向好,江蘇機場生產也加速復蘇。前三季度,全省機場累計完成貨郵吞吐量48.5萬噸,同比增長2.8%,其中,國際航線完成貨郵吞吐量6.8萬噸,同比增長19.2%,為全省保持國際供應鏈穩定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打通雙向流通“最后一公里”
每天,在南京市溧水區開通的首批“交郵快”融合公交線路“蒲塘—陳卞村”上,鎮村公交車沿著農村公路開到石臼湖邊上的陳卞村,司機將內有中通快遞的快遞包裹交給旁邊超市店主。“以往領取中通快遞需要到洪藍街道上的中通代收點,現在在家門口不僅可以領取郵政快遞,還可以領取中通快遞,方便多了!”來店里取快遞的村民表示。
作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建設的重要一環,江蘇今年全面啟動農村物流達標縣創建,并出臺城鄉物流服務一體化評價指標,通過農村物流節點網絡共享、末端線路共配、運力資源共用、標識規范統一、試點示范引領等舉措,推進城鄉物流服務一體化水平逐年提升。
在前不久交通運輸部公布的第二批35個農村物流服務品牌中,江蘇省徐州新沂市“惠新農”品牌和鹽城市鹽都區“客貨同網”品牌同時上榜。鹽都區重點打造“公交客運體系+貨運專線配送體系+電動三輪配送體系”相結合的三級物流運力網絡,建成了覆蓋全區的客運+貨運專線網絡,形成“1個指揮中心+2大主業+3級物流網絡+4家經營企業+5個深度融合”的農村物流服務體系。
為助力鄉村全面振興,推進農村客運、貨運、郵政快遞融合發展,統籌解決農民群眾幸福出行、物流配送、郵政寄遞三個“最后一公里”問題,江蘇大力推進客貨郵(交郵)融合發展。利用“客運+物流”模式,鎮江通過鎮村公交運力及公交網絡優勢,將郵件快件由鎮村公交車輛代運代放,解決農村快遞規模小、區域分散導致的配送成本高等難題。“以前我們拿快遞都要到集鎮,騎電瓶車要30多分鐘。現在快遞直接送到村里設置的物流服務點,走幾步路就到了,非常方便。”家住揚中市新壩鎮新寧村的村民肖紀說,“現在孩子們都是網購,比上街買東西還要方便。”
通過項目品牌化、服務均等化、運作信息化、共建多樣化,江蘇郵政管理部門也不斷提升快遞服務質量和時效,為高標準實現“快遞進村”工作提供有效保障。日前,隨著最后一個快遞服務未全面通達建制村的品牌申通銷號成功,無錫市553個建制村全部實現直投到村,在全省率先完成快遞服務建制村100%通達任務。
在需求更加旺盛的城市物流領域,江蘇大力開展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工程建設,緩解城市交通擁堵、促進物流降本增效、破解城市配送難題。在今年8月公布的全國首批“綠色貨運配送示范城市”中,蘇州赫然在列。“蘇式配送”服務品牌突出“ 以人為本、古城保護和科技創新”的理念,將14.2平方公里的蘇州古城設立為綠色配送示范區,推動形成有機銜接、層次分明、功能清晰、協同配套的“圈層式”城市綠色貨運配送三級節點網絡體系。
完善物流網絡布局
日前,“2021鐵水聯運發展論壇暨集裝箱鐵水聯運推進十周年研討會”在江蘇連云港舉行。論壇向全行業發出了《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鐵水聯運發展連云港倡議》。
作為我國運輸結構調整的重要方向之一,鐵水聯運一直以來得到各方高度重視;在當前加快實現“雙碳”目標的背景下,鐵水聯運的價值得到進一步提升。《江蘇省“十四五”綜合運輸服務發展規劃》近期正式印發,提出要通過集中開展15個專項行動,到2025年基本建成便捷舒適、經濟高效、開放互聯、綠色智慧、安全可靠的綜合運輸服務體系,綜合運輸服務效率和品質走在全國前列,蘇南地區率先基本實現綜合運輸服務現代化。
多年以來,江蘇積極引導公路運輸轉向鐵路、水路,在全國率先出臺運輸結構調整補助政策,推動道路貨運行業轉型升級、高質量發展。“十三五”期間,江蘇省運輸服務多項指標保持全國第一,綜合客運樞紐累計達32個,設區市實現全覆蓋,縣級節點覆蓋率達58.5%。貨運轉型發展步伐加快,共開辟64條內河集裝箱航線,內河集裝箱運輸量達65.5萬TEU;兩市入選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創建國家級多式聯運示范項目4個,數量全國第一; 交通減少碳排放量約100萬噸,水路和鐵路運輸低能耗優勢得到進一步發揮,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依托綜合交通優勢,江蘇不斷完善物流網絡布局。10月9日,投資30億元的京東智能電商產業園在常州開工建設,后續還將開建京東智能制造產業園,建立起“京東京造”完整的產業閉環。如今,總面積48.8平方公里,涵蓋常州港、奔牛港、鐵路貨場、空港、常州綜合保稅區的常州綜合港務區,已成為常州高能級樞紐經濟的“橋頭堡”。
目前,江蘇省規劃建設超過20個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場站項目,將以南京都市圈多類國家物流樞紐疊加為核心承載區,以蘇錫通和徐連淮物流樞紐組團為重點,建設以多式聯運型貨運樞紐為骨干、通用集散型貨運樞紐為支撐的貨運樞紐場站體系,同步暢通轉運微循環系統,完善貨運樞紐布局。
長江經濟帶運輸結構調整樣板是江蘇省交通強國試點建設重點打造的十大樣板之一。結合交通運輸部和江蘇省多式聯運示范工程項目建設,江蘇將加快完善“標準化、一單制”為導向的多式聯運體系,著力打造以新亞歐大陸橋、長江、沿海為主軸、通達內陸地區的鐵水(海鐵)聯運通道,以京滬、隴海、滬昆等鐵路干線為支持的東西雙向集裝箱公鐵聯運通道,以南京港、太倉港、通州灣為中轉樞紐、為長江中上游及內陸地區中轉聯運的江海河聯運通道。
(新媒體責編:qiaoyidan)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