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權在握的三大航空公司終于開始對各自旗下貨運物流進行改革,將原本競爭格局逐漸趨于穩定的物流市場再度“攪亂”。其中,中國東方航空(600115)集團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集團”)率先提出完整的“三步走”混改方案,將東航物流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東航物流”)剝離出上市公司,計劃在2019年內完成上市申請。
據了解,東航物流原屬于東方航空子公司,依托于東方航空航線資源,但業績表現一般。在剝離上市公司前,東航物流營收已經連續兩年下降。業內人士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東航物流資源優勢明顯,但整體規模不大。進入資本市場后,將面臨順豐、“三通一達”等多家快遞企業的激烈競爭,拓展市場難度非常大。
未能抓住市場先機,業績表現一般
公開資料顯示,東航物流成立于2004年,注冊資本為11.5億元。彼時,電子商務剛剛起步,順豐、申通等民營快遞公司尚未崛起,國內快遞物流市場仍是一片藍海。但成立較早的東航物流卻未能在這一時代機遇下快速發展,而是在大力發展航空客運的背景下,淪為配角。
東航集團總經理曾在接受媒體采訪時表示,與發展順利的客運形成巨大反差的,是航空貨運公司多次轉型失敗,正陷入“十年九虧”的境地。
中國民航科學技術研究院專家邵鳳茹對藍鯨產經記者分析道,“2004年,中美兩國簽署的雙邊航空運輸協定,我國航空貨運開始對外開放。美國貨運巨頭大舉進入中國市場,蠶食原本屬于中國貨航的市場份額,導致國內本土貨運航空業發展受到較大的遏制。各種內外部環境的影響和制約,使得國內傳統航空貨運企業的發展面臨著巨大的生存壓力。”
但隨著互聯網的迅速崛起,網購大軍加速了國內快遞物流行業的發展。在民營企業紛紛攻城略地之時,東航物流仍集中于2B業務,導致市場份額下降,業績面臨瓶頸。
藍鯨產經記者查閱東航物流尚未從東方航空剝離前的業績發現,2013年,其凈利潤虧損4.63億元,2014年虧損7500萬元,并未享受到市場紅利。
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開始,東航物流突然大額扭虧,凈利潤超過2億元,對此,東方航空并未表明原因,但業內人士分析認為,從其資產總額減少約10億元,負債攀升至95.58%來看,期間可能涉及資產買賣。
2016年,東航物流高負債情況有所緩解,降至87.86%,凈利潤同比增長100.94%至4.28億元,但營收連續兩年下滑。彼時數據顯示,東航物流下屬控股子公司中國貨運航空公司(以下簡稱“中貨航”)共運營貨機9架。而同年,順豐則實現凈利潤41.80億元,遠高于東航物流。
“上述情況并非東航物流特有,南航、國航等航司均面臨這一問題。”邵鳳茹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國有航空貨運企業在發展過程中,由于歷史原因,形成了管理層次較多、內部組織機構復雜和企業管理鏈條過長的弊端,導致經營和管理效率低下,嚴重制約了航空貨運企業的市場化發展。
試圖突破市場圍剿,加大混改力度
事實上,在東航物流著力扭虧的幾年里,順豐、圓通等都在建立自己的航空物流樞紐。2019年,順豐湖北鄂州民用機場正式獲批,進入建設階段,截至目前,順豐已經引進超過50架貨機;與此同時,圓通也宣布投資122億元,在嘉興機場建設全球航空物流樞紐。
“目前,快遞物流行業趨于穩定,順豐、韻達、申通等頭部企業基本占領了C端市場,并不斷拓展B端市場份額。”快遞咨詢網專家徐勇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東航物流想要突破這一局面,并不簡單。
為獲得重組的資金與技術支持,東航物流在政策支持下率先開始混改。從近期東航集團對外披露的混改方案來看,改變了國有企業謀求絕對控股的做法,以只占45%的股比來推進整個物流板塊混改。聯想控股(03396.SH)、普洛斯(NYSE:PLD)、德邦物流、綠地集團分別持股25%、10%、5%、5%,東航物流核心員工持股10%,原大股東東航集團則讓出控股地位。
此外,在員工持股比例上,東航物流改變了其他國企混改中員工持股一般不超過8%的上限,所有員工脫離國企身份,形成市場化的管理、用工、考核和薪酬分配機制。
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透露,目前東航物流的部分員工已經與東航集團解約,與東航物流重新簽約,薪資構成也有較大改變。
同時,東航集團董事長劉紹勇在接受媒體采訪時透露,東航物流計劃于2019年二季度向證監會提交IPO申請,希望在未來一年多時間內成功登陸A股市場。
將東航物流推向資本市場,東航集團宣稱,將把東航物流打造成各類資本優勢互補、股權結構均衡有序,具有健全的法人治理機構、完善的現代企業制度、市場化的體制機制,符合物流行業產業生態圈的高端物流服務集成商。
對于東航物流嘗試登陸資本市場,與順豐等企業直面競爭,中國物流學會特約研究員解筱文對藍鯨產經記者表示,東航物流規模不大,對現有市場沖擊有限。“在競爭層面上,德邦是其股東,業務之間合作應該多于競爭,對順豐有一定的競爭關系。但由于東航物流主要優勢在于東方航空運力資源,與社會物流企業形成優勢互補,并非沒有可能。”
客運市場增長乏力,三大航“被迫”發展物流?
除東航集團外,南航、國航等航司也在謀求物流貨運板塊的改革。2018年10月24日,南航集團在廣州宣布正式組建南方航空(600029)貨運物流有限公司;而國航也擬將所持有中國國際貨運航空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國貨航”)51%的股權轉讓給中國航空資本控股有限責任公司,交易金額為24.38億元。在交易完成之后,國航不再持有國貨航股權,后者不再是前者的控股子公司。
徐勇認為,國內三大航司的動作與客運板塊受到沖擊有關,想要在物流等領域拓寬盈利方式,結合固有優勢,發展物流產業也是必然。以東航物流為代表的三大航物流板塊仍處于初步市場化運營階段,2B業務較多,目前也尚未進行更多嘗試,在扭虧為盈后,如何保證持續盈利是當務之急。
從東方航空2018年財報來看,其營收雖然創歷史新高,達1152.78億元,但其年度凈利潤同比下降56.98%至29.30億元;歸屬于母公司股東凈利潤26.98億元,同比下降57.46%。
藍鯨產經記者統計發現,2018年,南航凈利潤同比下降49.56%,國航凈利潤微增1.33%。業績表現一般,其中,受到高鐵網絡迅速發展的影響較大。在客運業績“觸頂”后,三大航均選擇物流貨運作為發力點,目前雖然僅有東航物流進行混改,但南航貨運、國貨航均已剝離出上市公司體系,二者的下一步走向也或將親近資本市場。
上述業內人士向藍鯨產經記者表示,國有航空貨運企業具有信用、資源和資產等優勢,民營快遞企業具有效率、技術和創新等優勢。完成混改或者登陸資本市場都只是東航物流的第一步,在航空貨運市場競爭愈加激烈的情況下,東航物流還要具備布局全球的航空貨運網絡體系的能力。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