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交投九江管理中心都昌養護所黨支部“同心行”黨建品牌創建紀實
2023年以來,江西交投九江管理中心都昌養護所黨支部以黨的政治建設為統領,緊緊圍繞學習貫徹黨的“二十大”精神,積極實踐“交通強省”目標,大力推行“黨建+養護”工作,通過“同心行”黨建品牌和星級養護站創建,積極推進黨員掛點班組活動,黨員干部在養護施工、抗冰保暢、清障施救等急、難、險、重任務中勇挑重擔、沖鋒在前,實現了轄區高速全路域黨建示范路的建成。
注重固本培源,強化思想政治“著眼點”。
支部以“三會一課”、主題黨日活動、黨員教育管理及黨費收繳等常規工作為基礎,依托《學習強國》APP等網絡平臺,持續開展黨員教育,加強黨員員工的理想信念教育和企業文化學習,切實增強基層黨組織戰斗堡壘作用,促進黨建工作全面提升。
支部以主題教育為抓手,推進主題教育走深走實。支部堅持通過教育倡廉、活動促廉、行動踐廉等形式,營造風清氣正的所站環境。支部黨員堅持《學習強國》《贛鄱黨建云》APP每日學,構建黨員日常學習交流、讀黨史寫心得的新常態,開展黨員在線知識答題,檢驗黨員學習效果,促進學而信、學而用、學而行。主題教育期間,支部邀請九江日報社談思宏主任(省黨代表)講授“新時代贛鄱先鋒”專題黨課,教育效果明顯增強。
堅持精細管理,工作運行把握“著力點”。
支部以“黨建三化”為抓手,積極推進“星級”養護站建設。通過集中學習、專題研討、警示教育、主題黨日等方式強化理論武裝,提高黨員政治站位。支部持續推進作風建設常態化,進一步做細做實養護項目管理廉潔風險防控工作,強化養護隊伍工作作風建設及綜合能力提升。
支部修訂完善了《“三重一大”決策制度實施辦法》《養護所關于落實〈公務車管理細則(試行)〉實施細則》等多項制度,形成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局面。為做好員工的思想政治工作,支部班子成員及機關管理人員經常深入應急處置和管養施工現場,干群交心,凝聚了人心,形成見賢思齊的風尚。
立足養護經營,守住黨建提升“關鍵點”。
支部堅持黨工團工作多維聯動,通過督促學習、月度督查、季度黨員考核以及反饋溝通、督促改進,促進了黨建和企業經營工作良性循環。結合養護經營特點和黨員精神需求,科學設置黨日活動主題,涵蓋政治學習、紅色教育、實地調研、座談交流等內容,有針對性地提升黨日活動成效。
支部先后組織黨員開展“佳節尚文明,志愿關愛行”春運志愿服務、“賡續歷史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傳承雷鋒精神,栽種綠色希望”、“追尋革命足跡、傳承紅色基因”、“愛心保暢同心行、溫馨贛鄱高速路”等不同主題黨日,組織黨員、青年志愿者走訪沿線村委會,向附近村民發放《共建“綠色發展•和諧共生”生態文明高速路倡議書》等生態宣傳,開展養護特色志愿者活動,使黨員干部、入黨積極分子接受黨性教育,增強了政治上的歸屬感。支部堅持搭建青年成長平臺,持續組織“養護講堂”8次,充分開展養護創新互學活動,提升養護人員整體素質,服務人民群眾美好出行。
抓好為民辦事,強化作用發揮“創新點”。
養護所積極開展“我為群眾辦實事”實踐活動,黨員干部立足崗位,同步延伸建立“七同”工作法,組織機關黨員掛點聯系到各養護站、清障中隊班組,強化黨群干群聯系紐帶,著力解決群眾“急難愁盼”問題,不斷提升高速公路過往司乘和內部員工的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主題教育以來,養護所更換員工辦公設施、改善住宿條件,為職工辦實事20余件,先后投入88萬元增加固定資產30件。養護所投入70余萬元,建成從蔡嶺收費站外到養護所停車場便道,解決員工上下班停車不便的問題;投入7萬元改造員工宿舍組合衣柜,解決了所部員工宿舍衣柜破舊的問題;投入經費2.5萬元用于橋隧養護站、清障隊辦公家具更換,解決員工部分辦公家具不能正常使用的問題;逐步推進完成辦公樓區域黨員組織生活館建設,支部場館“三化”建設進一步增強。
積極科學策劃,傳遞高速高效“閃光點”。
支部班子成員率先垂范,采取講座、解讀、交流等方式,通過多種途徑做好黨建知識、反腐倡廉、群眾路線等活動的宣傳報道和知識共享,進一步增強廣大干部職工的政治意識、責任意識和大局意識,積極營造干事創業濃厚氛圍。
2023年度,都昌養護所先后在《江南都市報》《人民交通網》《江西國資》微信公眾號等省級媒體發稿19篇。《春養高速好時節,暢安舒美贛鄱行》《賡續歷史文脈,傳承紅色基因》在《人民交通網》刊發;《寒潮來襲風雪至,暖心服務保暢通》在《江西交通廣播》刊發,營造了開拓進取的輿論氛圍,極大地提升了企業形象。
黨建如燈塔,照亮前行路。新征程上,九江管理中心都昌養護所黨支部將繼續發揮先進性作用,實踐“交通強省”目標,服務人民群眾美好出行需求,以更加飽滿的熱情、昂揚的斗志、踏實的精神、堅定的信心去迎接新的挑戰,為開創九江管理中心高質量發展的新局面而奮斗,不斷開創黨建工作的新局面!(文/圖 余玉華)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