頭發已白了大半的通號軌道車輛有限公司副總工程師謝耀征,今年才36歲。這位“白頭青年”帶領團隊經過數年攻關,智造了全國第一輛三模塊100%低地板有軌電車“先鋒號”,而且它擁有完全自主知識產權,既可以在傳統網線上運行,也可以無架線運行,是全球首臺智能電力有軌電車。
看事做事主動作為成長為項目負責人
去采訪謝耀征時,在公司生產車間看到,從第一道環節下料開始,車間全部采用智能化數控設備,比如數控切割機、拋光機、折板機等;另一邊是焊接機器人,它的“小伙伴”整體變位機可以360度旋轉,配合焊接。謝耀征邊工作邊介紹:“2015年,中國通號集團成立通號軌道車輛有限公司,決定做三模塊100%低地板有軌電車。我一開始是做車體結構設計的主管。”但公司剛剛創立,很多事情沒有明確人員做。比如做車門、做雨刮、做車頭玻璃……謝耀征主動作為,把這些活都攬下來了,沒日沒夜、看事做事,甚至還干起了供應商聯系、采購跟蹤、生產設計等,在公司領導的支持下開始負責整個項目。
“我原來是設計師,把自己手頭的事做好就行了,設計好后就看著其他人做事。現在轉為技術+管理,不僅每件事情都要親力親為,還要對整個團隊負責,最終把整個項目拿下來了,過程很艱辛。”謝耀征說,團隊是第一次從事整車研發,中途在外墻板設計上出了紕漏,示廓燈接口出錯,導致一批部件報廢。發現這個問題時是周五晚上,謝耀征周六一大早就趕到工地,研究紕漏產生的原因,一直忙到晚上12時才回家;周日早6時又趕到外包廠家,拿出整改方案,整改完成后又很晚才回家。“這兩年,我突破了自己的‘舒適區’,天天都在想還有什么事沒做,什么問題會產生,這才體會到‘學而不思則罔’的含義。”謝耀征說。
中國的技術發展還是要靠中國方案
公司看到謝耀征年輕上進,外派他帶著一個小組到歐洲某合作企業學習。謝耀征在去該企業之前,早已把全球最先進的電車技術摸了個透。一開始洋專家瞧不起中國人,還時時提防著學習小組,把他們隔離在一個區域里,什么東西都不給。但是謝耀征通過溝通,展現了自己的高超技術實力,最終得到合作企業的認可,雙方成功進行了深入、全面的技術交流。歐洲電車都是在傳統網線上運行,但在中國,這種電車運行起來往往容易受到干擾,因此,通號車輛研制的電車更加智能化,可以無架線運行。
謝耀征說:“小組去學習技術,某種意義上也是去學他們的‘失敗經驗’。因為電車在歐洲大中城市普及了100多年,設計、生產、使用、運營、維修都走過很多彎路,很多細節藏在看不見的地方,形成了文化,值得我們學習、借鑒。其實,技術我們已經掌握,自主創新的一些技術甚至走在世界前列,包括無軌、單軌電車等。中國的技術發展,還是要靠中國方案。否則,光靠市場換技術,只會失去市場、品牌,卻換不到真正好的技術,更換不到別人對你的尊重。以往某一行業的發展歷史就是先例。”
單位能耗僅小車1/10,可助市民“智慧出行”
長沙人心中有軌道交通夢:不但已經建設并運營了地鐵、城鐵、磁浮,還在規劃未來的智慧有軌電車。不久的將來,你去梅溪湖等地游玩,或許就可以搭乘這種有軌電車了:車輛智能化駕駛,頭頂上沒“辮子”,到站快速充電,軌道與地面平齊,不占用有效路幅,電車地板高度只有35厘米,還裝有斜面板,老人、小孩、殘疾人輪椅可以順暢進出;單位能耗只有小汽車的十分之一,載客量370人,最高行駛速度可達70km/h,建設成本是地鐵的五分之一,客運流量達到地鐵客運流量的二分之一……“我們要做的不僅是電車,而是智慧出行。”謝耀征說,“先鋒號”電車采用全現代化的數字控制方式與無極全電流的傳動方式,同時利用互聯網進行中央控制,隨時隨地調度車輛。其智能化水平超過絕大多數世界級大都市使用的有軌電車,是長沙市民走向未來“智慧生活”“智慧交通”的一種好方式。電車配備4G移動網絡功能及導航功能,與城市交通系統融合,全車無線網絡覆蓋,可實時為乘客提供天氣、美食、購物等信息。通號軌道車輛有限公司已生產兩列樣車,即將量產,可年產200列現代有軌電車及輕軌車輛,將成為城市智能軌道交通“一攬子”方案解決商。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