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數據多跑路、群眾少跑腿,是打造高效服務型海事機構的題中應有之義。在智慧海事建設過程中,廣東海事局成功研發的微信小程序——“海事之眼”,正在全省基層海事部門監管和服務中推廣應用。
小程序發揮了大作用。“海事之眼”被應用到水上交通安全監管和服務中后,船舶配員核查等過去需要“面對面”開展的工作,如今只需“刷臉”就可以遠程解決。“船民少跑腿,數據多跑路”,大幅減少了船舶停泊時間,降低了船舶運營成本,也使海事行政執法更精準,水上安全服務更便捷、更惠民。
智能比對遠程核查配員
船舶少配船員、配備低等級或不適任的船員,能壓縮船舶運營成本。為此,一些船東屢屢鋌而走險,導致事故時有發生。
傳統現場執法中,需登輪核查船員的人證相符情況,成本高、效率低。以中山海事局轄區為例,每天進出港、過境的船舶達1300艘次,但執法人員緊缺,海事監管壓力很大。船員在被核查后再次離船的情況也時有發生。如何高效確定“誰在船”“配員是否滿足要求”,一直是海事監管中的難題。
“‘海事之眼’是我們針對船員適任管理難題的集中發力,依靠部海事局共享數據庫的強大支撐,借助先進的人臉識別技術,輔以智能定位、智能比對等技術打造的。”中山海事局副局長陳佳力介紹,“海事之眼”可將人證核查工作從截停船舶、船員被動接受檢查,轉變為不干擾船舶正常航行、船員自主核查主動打卡。
“刷臉”讓數據說話,可以客觀準確地反映船舶配員情況,有效降低了傳統船員核查方式的隨意性、盲目性。執法人員不需要現場登輪,只要VHF(甚高頻)通話,讓在船船員挨個刷臉,遠程即可完成配員核查,降低了行政執法成本,打通了海事現場執法“最后一公里”,深受廣大船公司和船員的歡迎。
“過去,海事部門核查船舶配員情況時,往往需要船舶靠停、上船核查。現在,航行中就可以完成,不用拿著各種證件來回跑,真的太方便了!”中山港航集團船員由衷地為“海事之眼”的試用效果點贊。
“一趟也不用跑”船員越來越方便
海事簡政放權、放管結合以來,主推信用管理。“海事之眼”的推出,為船員的信用管理提供了重要采集渠道。
陳佳力介紹,他們鼓勵船員主動通過“海事之眼”打卡上崗獲取信用積分,就獲取到了海量真實有效的上崗記錄。依法上崗的記錄越多,船員資歷就更有效,可信度也越高。為確保船員信息安全和用戶隱私得到有效保護,“海事之眼”嚴格按照海事系統共享數據有關規定,數據嚴格受控、船員隱私高度保密。
據統計,自“海事之眼”今年8月1日正式上線以來,中山海事局共對船舶開展遠程核查5755次,涉及船舶1150艘次。其中,船員自主打卡核查3853人次,通過人臉識別開展的船員核查占核查總數的85%。已有來自10多個省份47個市的用戶訪問“海事之眼”,累積訪問用戶近3000人,訪問量達2萬人次。
一直以來,船員跑海事部門“窗口”遞交材料,由海事執法人員當面確認人證一致,方可辦理船員任解職。船員往返等待審批需要花去不少時間,傳統的人工確認也容易出現廉政風險。
通過“海事之眼”,船員向海事部門直接提出任解職申請,船員只要上崗前“刷臉”,即可完成資歷自動采集、信息自動核對、數據自動入庫,全程不需要執法人員參與,人工智能技術自動審核。這樣一來,信息無法造假,海事執法行為也變得更精準。
9月25日19時,佛山三水海事處海事執法人員夜巡西江東平水道時,登上“清遠貨XX”輪檢查。當3名船員集合在駕駛室時,執法人員發現“船長”有意識地往光線暗的地方躲避,且在詢問時有意回避。執法人員當即使用“海事之眼”對船上3人進行核對,通過人臉識別,幾秒便發現“船長”人證不符。在證據面前,“船長”承認了自己并非本船船員的事實。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