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0年前,甕安交通較為閉塞,區位偏僻,受財力、物力等因素制約,百姓出行是晴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的窘迫狀況。群眾出行難,交通不發達、欠發達劣勢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
改革開放40年來,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甕安縣委、政府把交通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圍繞加快發展需要,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過5年多的努力,交通運輸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高速公路從無到有,鐵路、港口、機場建設穩步推進,國省干線公路不斷擴充,農村公路大建設成就顯著,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班線車輛,“七高一鐵多軌一港口一機場”水陸空互濟的綜合交通樞紐正在形成……
40年來,交通的跨越發展,帶動了甕安城鄉經濟的大蛻變,串聯起了城市、鄉村的幸福夢、致富夢,讓人時時刻刻切身感受到甕安交通“大動脈”的跳動。
對甕安交通最有體會的,當屬甕安人民。
40年前的甕安縣交通是什么樣子?在75歲老人馮經春的記憶里,城區但凡能走的地方,都是泥土路。下雨滿腿泥,晴天一身灰。“以前甕安城區的道路非常的狹窄,每到趕集天都是人擠人的。路上也不平坦,路上不少坑,雨天就積滿水。”馮經春說,以前只想著能夠擁有水泥路就好了,誰想到如今柏油路通到了家門口。
城區的交通條件就如此糟糕,那么鄉村就更不用說了。甕安縣平定營鎮三合村的老支書安仕俊回憶起以前三合村的交通情況,滿是感慨。“那時候出門走的全是羊腸小道,一路溝溝坎坎,從家里出門要走近兩個小時才到鎮上。”安仕俊說,三合村距離平定營鎮并不遠,要花這么長的時間主要是因為交通不便,用“跋山涉水”來形容這條路,也并不為過。
安仕俊說,那時候,很多村里人到過最遠的地方就是鎮上,別說去外省了,就連進一次城,都實屬不易。三合人世世代代居于自己的這一方土地上,對于外面的世界,是既期待又無奈。
對于以前甕安的交通,很多甕安人的感受都不盡相同。
“20多年前,我到貴陽讀書,那時候從甕安到貴陽只有一條省道,道路的級別也不好,經常會出現交通事故,造成堵車的情況,有好幾次,我從甕安到貴陽,路上幾乎要花掉近8個小時的時間,那時候到貴陽一天只有兩班車,經常到貴陽的時候已經是凌晨兩點多了,身在人生地不熟的地方,找住處是非常困難的。”多少年過去了,提起往事,市民宋錫禮依然如鯁在喉。
以前,甕安偏居一隅,交通閉塞,全縣最高等級公路僅有2條省道。受財力、物力等因素制約,大部分建制村未通硬化路,未通客運班線車,群眾“最后一公里”出行難題一直未能得到徹底有效解決,交通不發達、欠發達劣勢已成為制約地方經濟發展的一大瓶頸。
2014年以前,甕安仍然是全省少數幾個沒有通高速的縣,交通不暢是甕安加快發展最大的軟肋。雖有豐富的磷、煤等礦產資源,但落后的交通一直制約著甕安的發展。招商引資的企業進不來,群眾出行不方便,沖破瓶頸,構建四通八達的交通網絡成為了當時人們最迫切的愿望。
自此,甕安開始交通發展大變革。
看今朝:通衢大道奔小康
時空的壓縮,桑田的變遷,源于40年來甕安縣交通建設的先行。西連貴陽、東出湖南、南下兩廣、北上重慶的四通八達高速公路網的背后,折射出的是,搭建高速公路骨架、升級改造國省干道、建設農村公路、延伸公路里程、完善路網結構的諸多舉措。
回顧改革開放40年,甕安交通建設一路高歌猛進、喜報頻傳。
十八大以來,甕安縣委、政府把交通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圍繞加快發展需要,甕安堅持廣延伸、全覆蓋、高標準,全力推進交通基礎設施建設,通過5年多的努力,交通運輸業發展取得了巨大成就。
甕安的交通事業蝶變從2014年開始。
高速公路從無到有。2014年年底,隨著甕馬高速公路建成通車,甕安結束了不通高速的歷史,全縣社會經濟發展邁入高速時代,2015年底,道甕、貴甕、江甕3條高速同時通車,甕安縣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05公里。自此,甕安成為黔中交通“大十字”,打通了融入貴陽“一小時經濟圈”、連接成渝經濟圈、擠入長江經濟帶、南下珠三角經濟區的便捷通道。當前,正實施甕安至開陽、遵義至余慶高速公路(甕安段),甕安至黃平高速公路建設。屆時,甕安縣總高速公路通車里程達158公里。
鐵路、港口、機場建設穩步推進,交通區域優勢突顯。當前,正全面推進甕馬鐵路及南北延伸線建設,積極推動貴陽至銅仁高速鐵路、烏江航運甕安港、甕安通用機場前期工作。甕安“七高一鐵多軌一港口一機場”水陸空互濟的綜合交通樞紐即將形成,為建成黔中經濟區次中心城市奠定了堅實的交通基礎。
國省干線公路不斷擴充。先后實施了G354草塘至高梁坪公路、S205甕安縣銀坑水至雍陽茅坡公路等一批國、省干道。建成甕安至玉華礦山公路,銀盞至草塘工業大道,云中港至嵐關一級收費公路,沙子坡至嵐關段干線公路等。
農村公路大建設成就顯著。2014年來,甕安縣共改造農村公路改造134條776.066公里,隨著以農村“組組通”公路為代表的基礎設施建設項目陸續完工,全面解決了全縣30戶及以上村民組不通硬化路問題,形成了路興產業、產業興路的良好格局。
陸續實現“三通”目標,道路運輸水平不斷攀升。2015年,甕安縣率先在全省實現村村通硬化路、村村通班線車輛“雙通”目標。從2015年開始,先后推進城鄉公交一體化改革和出租汽車行業改革。實現出租汽車改革反壟斷最到位、走入市場最徹底“兩個最”。從2015到2017年分三批次開展城鄉公交改革工作,到2017年11月23日,已實現了城鄉公交覆蓋鄉鎮率達100%,形成“城市公交、城鄉公交、農村客運、農村區域客運”多格局運營模式。
交通,拉動了一個地方經濟社會的崛起。甕安縣交通的每一個變化,都凝聚著甕安交通人的努力與奮斗,勢把荊棘變坦途。
展未來:直掛云帆濟滄海
在交通的建設發展下,甕安人民告別“舉步維艱”登上“四通八達”的幸福大巴。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從泥土路、砂石路到柏油路,從步行、騎行到門前公交,從城市到鄉村,出行方式的改變,刻錄著交通發展的軌跡。
“我小時候想著就是能夠有一輛自行車,騎著去上學,跟朋友去玩,后來長大一點,就希望能夠有一輛摩托車。如今,我的小轎車都換了3輛了。這樣的變化,以前做夢都想不到。”在市民王正瀾眼中,改革開放四十年來,交通的變化他深有體會。從前在老家出門一次要走村路、過輪渡、再趕大巴車,雨天漲水就沒有辦法出門。如今開車不到一小時就回到老家,交通的變化瞬息萬變。
“高速路沒通之前,從甕安到貴陽要坐4個小時的車,現在好了,自己開車不到1個小時就可以到達。”在貴陽工作的甕安人李俊回答說,以前交通不便,回一次家非常麻煩,現在不一樣了,幾乎每個周末他都會回家看看。
“在開出租車之前,我是開大貨車的,經常往返于各個鄉鎮、村子,以前全是砂石泥土路,運一次貨物要花很長時間。如今鄉村公路通了,‘組組通’建好了,經常有乘客晚上打車回村里。”甕安縣出租車司機王師傅如是說。
說到出行的變化,甕安縣的出租車改革最為明顯。
甕安縣交通局工作人員蔡吉安說:“現在,我們甕安出租車最明顯的變化是‘招手即來,抬腳即走。’2008年以來,我們的出租車從原來的200輛發展到現在的1157輛,并且規范管理,極大的方便了市民生活。”
“候車時間縮短了,出租車師傅的服務態度也比以前好。”對于甕安縣出租車改革,市民們如此評價。
2017年,在貴州省道路運輸局貴州三方社情民意調查中心發布《貴州省2016年度道路客運服務群眾滿意度調查報告》中, 甕安縣出租車服務群眾滿意度位居全省第一。
“當前,甕安正擬建A2級機場一個,擬建鐵路44公里,在建或擬建高速公路3條53.378公里,隨著甕馬鐵路和烏江航運甕安港的快速推進,甕安‘七高一鐵多軌一港口一機場’水陸空互濟的綜合交通樞紐即將形成,甕安的經濟發展環境將進一步改善,為發揮毗鄰貴陽和珠三角經濟區、長江經濟帶的區位優勢,全方位融入‘一帶一路’、成渝經濟圈和長江經濟帶發展,參與區域產業分工協作提供了有利條件,有力提升了甕安的區域競爭力,黔中經濟區次中心城市的大城氣象已經逐步顯現。”甕安縣交通運輸局局長陸濤說。
40年眾志成城,40年砥礪奮進,40年春風化雨。“新時代的甕安交通人牢記初心和使命,努力開拓創新,繼續譜寫更高質量更高水平的開放新篇章。”陸濤說。
如今的甕安,一座座橋梁讓天塹變通途,一條條高標準的柏油路、水泥路蜿蜒盤旋在山川之間、通向四方……甕安,一路乘風破浪。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