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5日,在江北區北濱路黃花園大橋下,江北區巡查督導小組工作人員現場巡查裸露荒坡改造進程。
珠江太陽城的業主鄒先生雖然家住北濱路旁,但他卻有個遺憾。因為附近部分路段的路燈不時“扯拐”,導致他難以萌生夜游北濱路的雅興。在他居住的小區,很多業主對北濱路的照明燈飾頗有意見。
為何會出現這種尷尬?原來,北濱路鎏嘉碼頭至金源廣場段景觀路燈2011年建成投運,2017年移交市照明局管理時,部分燈具因老化嚴重故障頻發。雖然城市管理部門有心更換燈飾,但因燈飾生產廠家早就停產,一時采購不到相關材料,維修工作難以開展。
得益于我市城管部門開展的“馬路辦公”,北濱路景觀路燈提檔升級工程及時啟動。該工程上月進場施工,原計劃工期60天。市照明局相關負責人多次到施工現場“馬路辦公”,指導施工單位在保證安全、質量的前提下盡量縮短工期。在各方的高效配合下,北濱路景觀路燈提檔升級工程本月初完工,比計劃工期提前1個月。北濱路的夜景變得更加迷人,鄒先生心中的郁悶也一掃而空了。
自從我市今年1月推行“馬路辦公”這一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方式以來,許多地方像北濱路一樣發生了可喜變化。
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在一線
“簡單講,‘馬路辦公’就是‘馬上就辦’、‘馬不停蹄’。”市城市管理局人士介紹,“馬路辦公”把辦公室“搬到”馬路上,提倡開展馬路巡查,發現問題在一線;開展馬路調研,研究問題在一線;開展馬路治理,解決問題在一線。這種城市管理工作的新方式加快了信息溝通的速率,減少了群眾訴求在信息流通中的丟失,提高了決策效率和問題解決能力。
“馬路辦公”推行以來,全市城市管理干部職工將更多時間投入到馬路上,用走街串巷、實地調查的方式,了解群眾需求,傾聽民意——
市城市管理局成立了主城區城市管理巡查督導工作領導小組,組建了9個巡查督導組,每組每周上路巡查不少于2次。1月至11月,該局共開展巡查600多次,發現、交辦、督辦問題2372個。
“馬路辦公”發端于主城,延伸至遠郊區縣。統計顯示,今年1至11月,全市各區縣委書記開展“馬路辦公”841次,區縣長874次。
值得一提的是,我市堅持“周點評、月排名、季考核”制度,市政府常務會每周對城市管理工作進行點評,市政府督查室每月對主城各區城市管理成效進行排名,每季度對各區城市管理工作進行考核,促進“馬路辦公”常態化長效化。
一組數據說明了我市開展“馬路辦公”取得的成效:自今年1月我市開展“馬路辦公”以來,截至11月,全市共發現城管問題超過22.5萬個,問題按期整改率達到96.5%,許多城市管理的老大難問題迎刃而解。主城區城市管理部門推行“馬路辦公”后,月均解決市民“樓前院后”問題2000余件,生活垃圾日均清運量增加600噸。
解決市民家門口的事
“馬路辦公”不僅讓城市管理者走進大街小巷,也讓他們走到了市民身邊,幫助市民解決家門口的事,獲得不少群眾點贊。
“‘馬路辦公’的效率讓人驚喜。”家住九龍坡區含谷鎮含興路的居民劉道友告訴重慶日報記者,他家臥室靠著馬路。最近一年來隨著車流增多,路邊的3個下水道井蓋出現松動。每當車一過,就會發出“哐當”的響聲。“特別是深夜,經常被響聲驚醒,根本睡不好覺。”
前不久,劉道友碰到正在開展“馬路辦公”的九龍坡區城管綜合行政執法支隊含谷鎮大隊的執法隊員陳力和柴友誼,無意中說到了這個煩惱。“沒想到當天下午,他們就派了工人給井蓋安裝了輪胎片輔助消音,我終于可以睡個好覺!”
潼南城區上空密密麻麻的“蜘蛛網”,曾讓該區政協委員魏國英煩心不已。隨著“馬路辦公”的開展,潼南對城區架空管線凌亂問題進行馬路調研、現場協調、現場部署,4條重要干道架空管線整治順利推進。她高興地說:“消除了城市上空的‘視覺污染’,天空看著更藍,心情更舒暢了!”
“‘馬路辦公’體現了以人民為中心的城市管理理念,其目標就是讓市民共享高品質生活。”渝北區副區長馬成全說,今年以來,他多次帶隊到仁睦灘片區等城鄉接合部就市容環境問題開展現場督導。讓他自豪的是,通過清除暴露垃圾、拆除不規范廣告牌和條幅、對公路兩側約3萬余平方米的國有空地開展覆綠工作等措施,仁睦灘片區面貌一新。
“馬路辦公”切實增強了市民的獲得感。市城市管理局提供的2018年上半年主城區電話調查結果顯示,市民對城市管理工作的滿意度達到92.63%,比去年同期增加3個百分點。
探索城市管理好做法
隨著“馬路辦公”在我市穩步推進,不少區縣探索出城市管理的好經驗、好做法。
渝中區的“五長制”,就是渝中區貫徹落實“馬路辦公”行動,結合自身實際情況的創新型探索。
渝中區今年5月在全區11個街道和解放碑CBD區域內的窗口地區、10條重點道路、42條主干道、29條支次干道、背街小巷以及樓棟、臨街門店,全面推行城市綜合管理街長制、路長制、巷長制、樓長制、店長制。“五長制”推行短短半年多時間,該區共規范設置便民商攤上千個,取締違章占道攤點2萬余個。
沙坪壩區利用智能化手段,推行“建渣管理全流程解決”實踐。該區在建渣產生的源頭上,規劃、建設、城管等多個部門聯手聯動,充分利用大數據手段,比對地理信息和建設規劃信息,合理控制建筑標高,嚴禁移山填湖,嚴控大量土石方開挖,減少建渣的產生。今年以來,該區已減少建渣150多萬立方米。
11月,新華社《瞭望東方周刊》、瞭望智庫主辦的“2018中國幸福城市論壇”發布了“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系列榜單,重慶有三個城市管理的探索入圍。其中,重慶城市管理“馬路辦公”獲“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最佳管理創新范例”,渝中區城市管理“五長制”實踐、沙坪壩區“建渣管理全流程解決”實踐獲“2018中國最具幸福感城市管理創新范例”。
市城市管理局表示,“馬路辦公”發動市民參與城市管理,提升了各方對城市的自豪感和歸屬感。未來,市城管局將不斷深化“馬路辦公”的工作機制,加快提升城市管理水平,讓重慶城市更加精致、更有品質。重慶城市管理人,將永遠堅守在馬路上。
(新媒體責編:news1166)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