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20年交通領域固定資產投資累計完成額預計超50萬億元,復合增速為18.5%,交通基礎設施是社會經濟發展的“先手棋”。2020年4月20日,國家發改委首次明確未來要深度應用互聯網、大數據、人工智能等技術,支撐傳統基礎設施轉型升級,進而形成融合基礎設施。
但目前,加快融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仍面臨幾點問題——
系統性規劃有待加強。當前交通基礎設施建設的管理體系不健全,系統性規劃有待加強。突出表現在不同交通運輸主管部門制定的交通規劃之間無法銜接、配套,交通基礎設施建設處于多頭管理條塊分割的狀態。
全壽命管理水平明顯不足。重大交通基礎設施工程項目在實施過程中60%以上存在建設尺度大、建設周期長、專業復雜、受外部環境影響大等問題。然而由于全生命期管理水平不足,在項目建設過程中,極易造成資本的浪費。
交通一體化水平有待提升。較單一運輸方式基礎設施的快速發展而言,我國綜合交通樞紐的建設相對滯后,不同運輸方式基礎設施銜接不暢,交通一體化水平有待提升。
出行體驗“智能+”場景有待拓展。交通基礎設施在運行過程中要充分考慮出行者的出行體驗,注重使用的便利性。提供必要的實時道路交通地理信息服務、破解城市交通供需矛盾與擁堵治理難題。
對于目前存在問題,筆者分析了幾點原因——
規劃編制部門和機構以及產業部門之間的協同性需加強。目前,我國多方式的綜合規劃布局尚不適應區域經濟發展的精準化和協同化,設施開發與物流、商貿、旅游、高端裝備制造等產業銜接互動仍然較弱。
重大工程全壽命周期管理缺乏統一標準。重大工程項目全生命周期管理標準體系的缺乏,使得階段間的銜接中可能存在真空區,從而使部分環節的項目管理難以落到實處。
信息交流存在障礙。當前,我國交通智能化水平仍然較低,交通領域存在“信息孤島”現象。由于交通相關部門及下屬單位數量較多,離散化程度較高,各部門信息化系統獨立運行且不能互聯互通。
區域“智能+”水平差異明顯。我國交通基礎設施“智能+”整體水平還有較大的提升空間,西部地區尤須加強,且應用場景有待豐富。
對于加快融合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問題,筆者有以下幾點建議——
推進交通基礎設施數字化,實現數據賦能項目全壽命管理。大力促進5G、人工智能、大數據、物聯網、區塊鏈等新一代信息技術與交通基礎設施深度融合,構建數字化采集體系、網絡化傳輸體系和智能化應用體系,實現數字化技術賦能交通基礎設施規劃、建設、運營全壽命管理。
發揮數據生產要素驅動力,推動交通基礎設施供給側結構性改革。推動大數據與綜合交通運輸深度融合,構建綜合交通大數據中心體系,推進全國綜合交通運輸統籌、協調與聯動。發揮集成優勢和組合效率,以數據流引領技術流、物質流、資金流、人才流,引導社會資本參與融合基礎設施建設。
打破“信息孤島”,提升交通一體化水平。加強頂層設計,推進交通基礎設施一體化管理,建立跨區域、跨部門的交通運輸信息管理平臺,特別是暢通不同交通運輸方式之間的信息共享渠道,確保交通運輸數據的互聯互通和前后貫通。
全面提高“智能+”水平,精準改善出行體驗。深度挖掘人工智能與交通基礎設施結合點,積極開展試點應用研究,綜合評估人工智能應用的經濟和社會效益,對具有良好效益的人工智能應用場景予以推廣。
(新媒體責編:xmtqyd)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E-mail:zzs@rmjtzz.com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