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中國鐵道科學研究院國家鐵道試驗中心,工作人員對CR450動車組樣車進行試驗驗證,為動車投入商業運營創造條件。
據了解,相較于現役復興號動車組,CR450在三個維度實現突破:空氣動力學優化使阻力降低10%,牽引系統功率提升12%,制動距離縮短5%。數據突破的背后,是新材料、智能控制、能源管理等領域的系統性創新。這種技術進步絕非偶然。自2008年京津城際開通運營以來,中國高鐵歷經CRH系列的技術引進、復興號的自主創新,到如今CR450的引領突破,正是中國高鐵從“制造”到“智造”轉型的生動注腳。
CR450帶來的不僅是速度提升,更是出行方式的范式革命。試驗樣車內設置的多功能存放區、無障礙衛生間等人性化設計,讓高鐵出行呈現移動生活空間的體驗。布置在車廂各處的噪聲傳感器顯示,CR450運行時車內噪音較現役車型降低3分貝,相當于圖書館環境噪音水平。智能恒溫系統通過200個溫度監測點實現±0.5℃精準調控,配合可調節人體工學座椅,使長途旅行舒適度媲美航空頭等艙。更多細節的累積,正將“人民美好出行”的目標從抽象概念轉化為可感知的體驗升級。同時,400公里時速意味著北京至上海僅需2.5小時,粵港澳大灣區3小時交通圈擴大至1500公里半徑,時空壓縮效應將重塑區域經濟地理格局。
CR450動車組樣車的試驗驗證,再現發展理念革新。研發團隊采用“需求導向、場景驅動”模式,將老年人乘坐舒適性、商務旅客辦公便利性等136項用戶需求轉化為技術指標。將以人為核心的創新思維,依托技術進步,進而服務于美好生活需要。正如試驗中心內更換的第三代自潤滑輪對,既保障了400公里時速下的運行安全,又將維護周期延長30%,降低全生命周期成本,讓可持續發展理念在軌道交通領域完美呈現。
復興號動車組奔馳在祖國廣袤大地上,車輪與鐵軌的撞擊聲正奏響新時代的進行曲。技術突破不僅是金屬與代碼的勝利,更是人類突破物理限制、追求自由移動的永恒見證。從京張鐵路的蒸汽機車到智能高鐵的貼地飛行,中國用百年時光完成了從追趕者到領跑者的蛻變。在這條不斷延伸的軌道上,中國高鐵正以硬核科技實力重塑出行文明,為人類命運共同體鋪設通向美好未來的快車道。(來源:中國網 作者:孫世豪)
(新媒體責編:caizhuo)
聲明:
1、凡本網注明“人民交通雜志”/人民交通網,所有自采新聞(含圖片),如需授權轉載應在授權范圍內使用,并注明來源。
2、部分內容轉自其他媒體,轉載目的在于傳遞更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3、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同本網聯系的,請在30日內進行。電話:010-67683008
人民交通24小時值班手機:17801261553 商務合作:010-67683008轉602
Copyright 人民交通雜志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權所有 復制必究 百度統計 地址:北京市豐臺區南三環東路6號A座四層
增值電信業務經營許可證號:京B2-20201704 本刊法律顧問:北京京師(蘭州)律師事務所 李大偉
京公網安備 11010602130064號 京ICP備18014261號-2 廣播電視節目制作經營許可證:(京)字第16597號